上市后愈演愈烈:以上信息来源于新海宜2006年IPO时披露的招股书。而上市后,新海宜与华发公司的交易愈演愈烈,并多次占用上市公司资金。 2009年,新海宜将信息亭公司20%的出资额转让给华发公司。2010年,新海宜半年报披露,当年上半年向华发公司预付原材料货款456万元,但在2010年报中华发公司不见踪影。新海宜2011年报披露,华发公司在2011年向新海宜子公司贴现银行承兑汇票2200万元,当年华发公司还是新海宜的供应商,并在报告期末在“预付款项”下占用新海宜415.37万元。同时,华发公司还以客户的身份出现并在“其他应收账款”项下占用新海宜310.15万元。新海宜2012年报显示,华发公司向新海宜供应1156.97万元的原材料,并出现在前五名供应商之列。2013年,华发公司依然以供应商的身份出现在新海宜年报“其他应收款金额前五名单位”中,但没有披露该年具体的原材料采购金额。 10年间,除2007年和2008年没有公开的信息外,新海宜持续与华发公司发生了收购土地、股权交易、垫资、采购原材料、贴现汇票、资金占用等交易。仅2011年,华发公司就通过贴现汇票和预付款项、应收款的名义从新海宜获得近3000万元的资金支持。 |
上市前巨额交易:记者根据公开信息整理发现,除了上述信息亭公司的股权转让外,华发公司跟新海宜有着持续10年的交易,时间贯穿新海宜上市前和上市后。 2003年7月30日,新海宜将海天公司35%的股权作价700万元转让给华发公司,随后新海宜又为华发公司代垫了近2000万元的短期资金,资助海天公司筹措土地出让金;2004年,新海宜以1613.77万元的价格向华发公司购买位于苏州市工业园区泾茂路168号的土地,该地块至今仍为新海宜的生产厂区和办公地址。 到了2005年8月份,新海宜前证券事务代表姚维品在工商部门将华发公司由科海公司更名为现用名,并将经营范围从“研究开发销售计算机软硬件”变更为涵盖电子产品、通信设备诸多品类在内的贸易公司。改头换面当年,华发公司就进入新海宜的前五大供应商行列。根据新海宜招股书,华发公司在2005年和2006年上半年作为新海宜的前五名供应商,发生的交易金额分别是427.12万元和319.8万元。 综合以上数据,从2003年至2006年上市前,新海宜主动披露的与华发公司发生的交易金额超过5000万元,而新海宜上市前一年的营业收入也不过1.4亿元,净利润2522万元。 新海宜在当年的招股书中表示,保荐人和发行人律师就新海宜与海天公司、科海公司有无实质性关联关系进行了核查。保荐人平安证券经核查后认为:自2003年12月26日新海宜大股东张亦斌出让了其所持有的科海公司(华发公司前身,编者注)全部股权,并于当年12月31日办理完毕股东变更工商登记手续之后,新海宜与科海公司以及海天公司均不再存在关联关系。发行人律师安徽承义律师事务所经核查后认为:自张亦斌将所持科海公司50%股权转让后,新海宜与科海公司无关联关系,新海宜与海天公司无关联关系。 但在华发公司的工商档案中,时任新海宜证券事务代表姚维品的名字和身份证复印件多次出现,不知两家中介机构“不存在关联关系”的认定是如何解释姚维品在其中的关系? |
假面股东:华发公司工商手续的办理人员作为“打理者”都是张亦斌公司的下属,被隐藏在工商资料中,而华发公司出面的“持有者”们与张亦斌的关系则更不一般,都是张亦斌公司内部人员。 这些不同身份的人在从2004年至今十年间出面充当华发公司的出资人、法人和高管。 根据华发公司的工商信息,该公司除一次增资扩股外共有4次出资人变更。尽管华发公司存续并经营了超过10年,但其每次股权转让都是以出资额1:1的比例原价转让,每次都没有溢价也没有折价。 四次出资人信息变更的内容分别是:2003年12月份,张亦斌将300万元出资转让给其公司职员张龙官;2004年9月份,查磊将300万元出资额转让给苏州工业园区海竞置业有限公司(海竞集团前身),聘请范敬力为华发公司总经理,同年12月份姚维品在工商部门对以上出资人信息进行了变更,还将法人代表变更为金振明;2006年2月份,张龙官将华发公司的出资转让给自然人陆杏男,法人代表也变更为陆杏男;2008年9月份,海竞集团将华发公司700万元出资额转让给自然人吕正法。华发公司的股权比例从此稳定在吕正法70%和陆杏男30%的结构上。 记者经过多方查证发现,这些人都与张亦斌有脱不开的关系:张龙官就职于张亦斌控制的公司担任业务经理;海竞集团在2010年已经由张亦斌公开控制;担任过法人的金振明曾经是张亦斌下属的驾驶员;范敬力现在是张亦斌实际控制的苏州海风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的法人;吕正法在海竞集团上班;而陆杏男更是得到张亦斌的重用。 暗访中一位与陆杏男有合作关系的知情人士透露,陆杏男与张亦斌的关系非同一般,其受到了张亦斌的重用。陆杏男除了打理信息亭公司(详见本报相关报道)外,还分管张亦斌在鄂尔多斯参与抄底的价值17亿元的4个煤矿项目。根据苏州银行的年度报告,陆杏男还以海竞集团执行董事的身份自2010年9月份起在海竞集团投资的苏州银行担任董事,其在海竞集团的地位可见一斑。 记者向新海宜发去的采访函中请公司董秘徐磊代为向董事长张亦斌求证以上人员与张亦斌的关系,截至发稿未收到公司回复。 为查证事实真相,记者以工商局工作人员的名义致电当初一位办理华发公司工商手续的人员,询问当初委托其办理华发公司手续者的真实身份。该人士谨慎表示“只是帮朋友忙而已”。随后记者又以华发公司合作公司的名义致电该人士,表示并非工商局工作人员,合作前需要对华发公司做尽职调查。该人士放下戒备后在交谈中直言他自己曾经是海竞集团的工作人员,华发公司背后的大股东是张亦斌。当记者问到,为何华发公司工商资料上显示的股东是吕正法和陆杏男时,该人士表示:“那只是表面,你要愿意相信就相信”,该人士进一步表示,新海宜是上市公司,这样操作是为回避关联关系。 新海宜成功上市之后,华发公司经过精心的股权安排,披着非关联方的外衣开始浮出水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