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F是什么?SLF其实并不神秘,和公开市场操作一样,是央行管理流动性的货币政策工具,全称StandingLendingFacility,即常备借贷便利。 2013年初,央行首创SLF,是正常的流动性供给渠道,以抵押方式发放。SLF期限为1~3个月,主要为了满足金融机构期限较长的大额流动性需求,投放对象以政策性银行和全国性商业银行为主。 尽管坊间普遍传说本次SLF放水5000亿,但确切额度尚无官方定论。 对此,陆俊龙告诉《第一财经日报》:“现在银行不缺流动性,随着经济下滑,风险加大,银行自然惜贷,而SLF又是银行占主动决定是否借钱,所以不见得商业银行真的会把1000亿借满。”他认为,央行也会根据各行的表现来决定给多少额度,因此综合来看,最后绝对不可能达到5000亿。 近来,央行在资产端陆续推出了一系列货币政策新工具,通过SLO+SLF(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常设借贷便利)构建短端利率走廊,依靠PSL(抵押补充贷款)试图打造中长端政策利率指引。 早前有报道称,国开行从央行获得3年期1万亿元的PSL,用于棚改专项贷款,利率水平位于4.5%。那么,本次SLF与之前的PSL差别在哪? “利率肯定是低的,跟国开行PSL一样,到底多少,进度如何,没有人知道,和国开行PSL有着异曲同工的效果。”陆俊龙对本报表示,由于PSL是三年期的,而SLF是三个月的,期限不同则利率无法比较,“利率应该比上次略高。因为三季度实际市场利率整体比二季度高,所以相应SLF的利率也会抬升。” 央行公开资料称,SLF利率水平根据货币政策调控、引导市场利率的需要等综合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