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作为上海国资金融整合的核心平台之一,浦发银行被上海市寄予了厚望。 在上海国企改革中,浦发作为金融国资整合改革的旗舰,凭借其资源优势、具有对相关上下游金融企业的优先整合权。收购上海信托之后,已经拥有银行、基金、金融租赁、投资银行等业务牌照的浦发银行,再增加一块信托类业务牌照。不过,带有一定的“政府导向”色彩的金融并购后,能否进一步形成市场化协同使综合金融更具竞争力是下一步的重要课题。 而在混改方面,不少股份行已经走在前列。招行近期公告实行员工持股计划,将向不超8500名员工推出员工持股计划,定向募资不超过60亿元。而同为股份行的浦发能否推行更为有效率的制度值得期待。 |
2014年,根据上海国资国企改革整体部署,刘信义从金融系统转板产业平台,任职上海国盛集团总裁,推进上海国资流动平台建设。这为其提供了实业经验。 不过,对于继任者刘信义而言,亦面临新的挑战。 尽管2014年浦发的利润保持两位数增长,不良率仅为1.06%,但这同时也是压力。从外部环境来看,在金融脱媒和利率市场化改革加速推进、经济处于下行周期的大背景下,银行业利润增速放缓、不良持续暴露是银行业的大势所趋。 “今年业务不知道做什么了,不良的压力比较大,肯定是防范风险放在第一位,这样业务投放就会减少,而信贷需求实际上也不足,我们有时确实比较迷茫。”一位浦发内部中层直言,部分分行今年的利润压力比较大。 |
继任者的新使命:对于朱玉辰的辞职消息,浦发内部员工一度愕然。 “这个消息传了一段时间,我们也很意外,不过组织上能尽快确定新行长,对于浦发而言是一个好事。”另一位浦发内部中层表示,银行同业中不少是因为行长频繁更迭曾造成银行业务发展的延缓。 刘信义在浦发银行上下都有较好的口碑,被称为“实务派”。他一路从最基层打拼上来,从支行做起,再到上海分行,再至总行副行长,任职浦发银行超过20年,先后分管公司金融、财务管理、风险管理、战略发展等关键板块,具备丰富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经验。 “更重要的是,他在战略方面比较有长处,董事长吉晓辉2005年到任浦发后,提出了五年发展战略,刘正是其重要助手,参与制订五年战略制订。” 而此后浦发银行在制定“十二五”战略规划,特别是确定“五大重点突破领域”时,分管战略发展部的副行长正是如今回归的刘信义,浦发银行内部员工认为,原定的战略规划势必将持续推动,甚至提速。 此外,刘信义同时兼任浦发银行财务总监,具备金融和资本运作实战经验,曾积极推进该行海外战略,推动设立浦发银行首家境外分行——香港分行、首家海外代表处——伦敦代表处,并收购香港投资银行。 |
朱玉辰:“五驾马车”战略:两年半之前,51岁的朱玉辰从中金所[微博]空降。在一开始,无论是浦发内部还是外部对这位没有银行业工作背景的行长充满“疑惑”。 “不过这两年来看,他还是能很快融入浦发。虽然他不一定非常懂业务,但还是能够清晰判断什么是好的,思路比较清晰。”一位浦发内部人士人士评价。 从2013年也就是朱玉辰空降浦发的第二年起,浦发开始调整组织架构,除了部分副行长工作分工进行了调整,还任命了新的十余个一级业务部门负责人,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这一轮调整涉及到50余位中高层。 朱在浦发期间,浦发还推出 “五大重点突破领域”,分别为投资银行业务、金融市场业务、中小和小微企业业务、财富管理业务及移动金融业务,如今战略抓手已经颇为清晰。 新的架构体系正在建立中,而公司的五大业务战略导向也很清晰。五大业务板块齐发力,在过去两年的年报中均有突出表现。从2013年开始,投行业务、财富管理、金融市场就成为了浦发增长速度最快的三个业务板块。 其中,增长尤为突出的是资产管理和投行业务。2014年浦发银行理财业务收入为41.6亿元,增长209%;2014年年末理财项下资产余额超过人民币9000亿元,较年度目标超出50%,较年初增长128.72%。曾经是浦发短板的“资金业务”成为股份行中的一匹黑马。 浦发银行2014年年报显示,2014年公司净利润470.26亿元,同比增长14.92%,资产总额逼近4.2万亿。截至2014年末,浦发不良贷款率为1.06%,较年初上升0.32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49.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