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之所以认为它能做首发,源自合作渠道的成熟与双方实际需求。华夏银行的零售基础较为薄弱,信用卡累计发卡量不到600万张,而招商银行(18.38, 0.06, 0.33%)的累计发卡量为5981万张,去年一年就新发了599万张。 差距显而易见,华夏发卡量大概是招行的十分之一。如果觉得跟“零售之王”比不公平,那么也可以引入最近又在虚拟卡领域有动作的中信。 中信上周推出了可针对不同消费场景设置来制定交易用途、支持绑定支付宝[微博]等第三方快捷支付的网付卡,与中信被整整雪藏一年的虚拟信用卡不同的是,网付卡的数字账户依托于原有的实体信用卡,相当于一张附属虚拟账户,信用额度和消费管理均依附于母卡。 网付卡将中信因虚拟信用卡被监管叫缓的不甘心表达得淋漓尽致,这未尝不是其在前述“亲见亲签”的监管框架下做出的渠道线上化有益尝试。中信的信用卡累计发卡2459.6万张,几倍于华夏。而网付卡的横空出世,也许变相推动了中信信用卡业务的做大。最重要的是,一年已过,虚拟信用卡在自我完善后重返不是没有可能。 如此,本身就已经有微众这一纯线上巨擘搭手的华夏,很有可能借好伙伴的线上渠道推出类似虚拟卡,再来反推自身信用卡增量。有理由相信,聪明的两玩家能够在红线之内走出契合市场的逻辑。 |
而且,纯线上授信的难度也可以从同行的进度看出来。零售之王招行搞的纯线上快速放贷产品“闪电贷”,酝酿大半年、上线一季度,至今也还停留在对存量客户的定向邀请阶段。 所以,小微贷款产品作为首发产品可能性不太大。但若真是,短时间也应该是针对华夏的存量客户和微众已掌握强关联征信数据的用户。 再来看理财产品。上周财付通公布的与公民身份证查询中心的深度合作,确实能提升人脸识别在商业应用上的可能性,但涉及评测投资者真实意愿和风险承受能力的理财业务,显然不是两张脸对上号了就可以。 “刷脸开户”炒得沸沸扬扬的时候,就有银行从业人员对证券时报记者说过类似一段话:表内业务保本型理财产品你可以趁现在人脸识别技术好了放开,但对于风险等级过高的,连我们都搞不清楚的基础资产投向何处的非标呢?网销渠道适合一些标准化的低风险产品,对于复杂的金融配置需求,有的时候把投资者引导与测评放在线下,没什么不好。 此前也早有银行频频试探监管松绑尺度,广发与淘宝、中信搭AT(阿里、腾讯)、招行配京东、民生与兴业自身搞的直销银行,皆饮恨败北。其实并不能全归结于技术问题,而是在各路理财产品对接的基础资产安全明晰之前,监管层为防范金融风险蔓延的必要之举。 总之,理财业务作为首发产品,几率很小。最后来看信用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