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主体进一步扩大:监管部门也正考虑扩大工具的投资主体。拟将允许所有银行发行的开放式理财产品(含理财管理计划)单独开户认购工具。 “试点初期,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只允许在试点银行之间买卖,后来逐步放开购买参与主体,目前有二三十家银行参与。不过各家银行都只能通过银行理财管理计划进行购买。”一股份制银行资管部高管称。 如果最终的正式文件确如上述扩大投资主体,则意味着认购资格在参与的银行和产品方面均进一步松绑。上述股份制银行资管部高管向记者透露,投资主体的扩大也是为了提高直接融资工具的流动性。 “毕竟直接融资工具属于标准化产品,按理应该有较好的流动性,但是由于试点初期参与主体并不多,工具交易量的活跃度也不高,很多都是各家银行提前商定好后相互持有到期。”该股份行资管部高管称。 提高工具的流动性是一方面,监管部门也在谋划开展工具的质押回购业务。根据《备忘录》,所有已购买工具的开放式理财产品拟均可作为正回购方处置工具、融入资金,且所有银行理财产品均可单独开户,作为逆回购方接受工具质押、融出资金。 不过,上述股份行高管表示,开展工具的质押回购业务主要需解决估值的问题,因为质押回购业务是新的尝试,所以在估值方面还有待探索。 此外,监管部门也在考虑放宽工具投资比例限制。根据前期工具业务要求,单一计划管理人所管理的所有计划合计持有任一工具的比例不得超过该工具总份额的80%。但考虑到工具处于发展初期,为促进工具顺利发行,拟设置6个月宽限期,即在工具发行后6个月,对理财产品持有的工具比例不做限定。 多位受访人士表示,理财直接融资工具改为注册发行,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改变当前试点不冷不热的尴尬局面。知情人士透露,截至目前,银行理财直接融资工具总发行规模仅只有400亿左右。审批流程过长、成交不活跃、发行成本高等问题都是阻碍工具发展的主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