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星球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天使李论:GRE满分被俞敏洪看中 第一桶金赚得比较sexy

查看数: 257 | 评论数: 4 | 收藏 0
关灯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左 右->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布时间: 2015-4-23 11:59

正文摘要:

李论,熊猫资本创始合伙人。关注互联网金融、O2O、电商等领域,投资代表项目包括好贷网、小马购车、爱尔威、春水堂、淘当铺等。“动漫网红”张小盒的创始人陈格雷帮李论设计了一只熊猫卡通形象,李论把它印在自己的 ...

回复

旧灯老路 发表于 2015-4-23 12:03:11
也是个理想主义者:做个人天使的时候,李论已经出手了几个漂亮的案子,比如淘当铺和现在很火的黑板擦。李论说自己不特别在意钱,完全有可能在天使阶段就给一个新人创业者很好的价格,未来熊猫资本在单个项目的投资额至少会在100万美金以上。

他判断今年大家都更乐意投C轮,都攥着钱在后面等,因为后期成功率高,退出时间又短。所以他愿意在天使轮多投点,哪怕是用A轮的钱投天使,多拿点股份,以求扛得住之后的稀释。

他在合力投了17个项目,离开合力时放弃条款自动生效,他觉得自己怎么说也应该去和这些项目的创始人打个招呼。截至目前,他陆续跟10个创始人聊过,有7个明确地说,没关系,我可以在Co-Founder里面给你一个席位。这件事让他特别欣慰,“说明他们很认可我的价值和为人。”

即便做了机构,他仍然经常以个人天使的身份支持一些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项目,比如慈善类的微信公众号“为盲胞读书”,号召大家捐一点时间为盲人朗诵有声书;他还与人合作了一个聋哑人手语智能翻译项目,帮他们在公共场合,如在银行与柜员无障碍交流,既有文字又有语音识别,最近正在为这个项目寻找CEO。

李论投这些项目的时候,心里并没有在计算收益,他甚至很清楚这些钱投出去有可能一辈子也回不来,但是,“做早期的目的不应该只是为了赚钱。早期投资最重要的一是给LP带来高回报,二是把社会资源通过我们的手给到那些阳光照耀不到的地方,”李论说。

他更喜欢成为无数个好项目的伯乐,他觉得这才是当下最有快感的事。
旧灯老路 发表于 2015-4-23 12:02:54
李论先去了一家让他有机会做投前的公司,这是欧洲最大的一个媒体集团,当时想在中国区做投资。这家媒体集团是做分类广告出身的,赶集网、58同城李论都看过,然而很不巧地赶上了2008年底的金融危机,半年多,一个项目都没投成。

他不甘心,还是想做投资。“想来想去,既然这么渴望,干脆创业去吧,挣点钱再杀回来做投资。”

虽然动机不纯,但2009年底,李论还是把公司开起来了。那时人人都在大谈团购网站Groupon,而国内还几乎没有团购网站,他觉得这件事有机会。

但他又有些犹豫,“那些很细节的运营方面的事我并不擅长,从无到有地把一个东西做出来,恐怕不行。那么我到底应该在这个领域做什么?”

谁知就在思考怎么做差异化的这两个月里,国内的团购网站开始一片片地出现了,很快就演变成“千团大战”。李论灵机一动:“干脆把它们整合起来吧。”他前前后后整合了8个公司,然后琢磨着怎么卖掉。

当时,这8个公司在一大波来势汹汹的团购网站中,营业额加起来也还是不够大,李论在中国难找买家,又跑回美国去找,遇到一个波兰裔美国人,给他提建议:“只有中国大陆地区的8家公司不够sexy,有没有可能把香港、台湾地区也整合进来,搞成大中国区概念?”李论想想,觉得这个建议靠谱,就去并购了一家香港公司和一家台湾公司。美国人一看这事如此容易,很兴奋,又问:“能不能再做大一点?做成亚洲概念?”

李论又去谈,谈下了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的三家团购网站。谁知,美国人又开始狂想了,兴冲冲地提议:“干脆做新兴市场吧。我已经在波兰和巴西找了两家,一起并进来吧。”

但是这时李论已经感觉盘子有点过大,自己快撑不住了,因为每并购一家公司,在海外的法律事务都是他自己找公司做的,成本也是自己负担。他不想恋战,要尽快出售。于是他们很快联系到一个纳斯达克上市公司,这家上市公司也同样奇葩,在全球整合了70多家交友网站拼在一起。

双方一见如故:“我是做Dating的,年轻人约会就要团购餐厅、电影票、汽车旅馆吧?你这边十来个公司加起来,每个月收入有3000万美金,对我简直是巨大的补充。”这家公司提出用一部分股权外加一部分现金来谈并购。李论一狠心,多要了点股权,后来陆陆续续套现,由此累积了做个人天使的资金。

旧灯老路 发表于 2015-4-23 12:02:25
第一桶金赚得比较sexy:李论本科在厦大学生物技术,1997年这个专业的出路几乎都是出国。他也不例外地去考GRE,结果考了个满分,被俞敏洪看中,说你来新东方教书吧。李论就成了新东方最早的一批GRE、GMAT老师。

2002年底,李论去了一张全新的报纸《国际金融报》。当时《国际金融报》和英国《金融时报》签了合作协议,李论在英国和香港两地系统地学习了报纸的运营,回来后主管这张全新日报的经营、发行、广告。《国际金融报》沿用《金融时报》的橙色新闻纸,是他亲自去印厂选的。他还记得自己当时的职称是“副处级干部”,所有人都以为这个意气风发的23岁海归青年是个高干子弟,“其实,真不是”。

但是做了四年,他觉得没劲了。“这张报纸的平台背景太好了,发行量和广告都是因为平台”。他这时已经很想进入投资界,就通过猎头进入了晨兴创投,但是几年来一直做投后。为了做投前,他又开始了一番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