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到现在都没有买房:说说生活状态吧,我每个月消费都不到三千块钱,往钱包里放零花钱之后很久都没有用到。我觉得奋斗的目标不是为了赚钱和享乐,当然经济回报是重要的,但是我越来越觉得不是最重要的了。我自己基本上没有什么花钱的爱好,对奢侈品、手表、汽车都没有爱好,对游戏、烟酒茶都没有研究。那什么事情能够驱动我做这些事情?靠物质是不够的,如果靠物质你有第一个一千万可能就没有动力的,有第一个一亿可能就完全没有动力,很难做特别有挑战的事情。 什么东西能支撑自我创新自我实践呢?自我实现。希望有更多的创造体验,有更丰富的人生体验,更精彩的人生经历,希望遇到更多优秀的人,把最聪明的人最优秀的人集合在一起工作,希望成为更好的自己,这就是一个自我实现。 如何更好的自我实现呢?做一个有挑战、高难度的事情,就是其中是一种途径,创业就是其中最典型的途径,因为创业会让你自己激发自己的潜力,会让你自己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会让你每天每个月都有新的挑战。这是我的感受,获得经济回报是不是一个追求?肯定是一个追求,但是比重越来越降低的追求。 同样我还有一个感受,特别是作为我的初创。20多岁,85后、90后创业的年轻人,我觉得要把优先级摆好,首先做有趣的事情和跟优秀人共事放在前面,要放弃一些人生时间表。我过年回去见到长辈的小孩,见到一些亲戚,他们刚大学毕业父母就说你能不能有成都户口,能不能有北京户口,什么时候买房,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要小孩,如果带着这么多标准去套,那么这些限制就会让可能性丧失。当然不是说这些东西不要考虑,这些都是生活,是需要平衡的,但是优先级需要调整。比如我在北京到现在都没有买房,因为我觉得这不是重要的事情,而且对工作生活不便利,这个优先级一定要调整好,这是我的一个感想。 |
“互联网+”下的降级论:三年前我同样是创业,现在“互联网+”有很多互联网结合传统行业的创新,互联网改造卖衣服、改造卖烧饼、改造养猪等等。之前有一个降级论,说中国的青年不要做太多创新的事情,因为创新太多也会失败,而应该尽量做到高能低配。什么意思?你技术很好,那么你做技术中等难度的事情,成功的概率就很大。互联网能改造各行各业,但也有一些不合适的地方。我认为中国的创业者,中国青年,不仅仅去做产业链的末端,比如在制造业的时代,我们不能生产装备和数控机床,但是我们能生产小电器,从赚钱和成功概率最大来说,我们可以做代工,做服装生产而不是做设计和制造装备的生产,同样,在科技行业也是。 现在都说互联网哨兵、互联网米线,做低难度的事情,利用信息不对称,或者赚小白的钱,各种容易让人上瘾的游戏,这种就叫降级论。 我们再看一下,下图是我非常尊敬的一个企业家,他们做普通科技公司发射低成本的航天器,很多民营公司就可以做到了。比如特斯拉,从整车、驱动装备、发动机、整车都是完全不一样的流水线生产,我觉得社会要对失败更加容忍,对年轻人做更创新更高难度的事情有更多的鼓励。 |
创业时没想过赚第一桶金:我们经常说创业,“创业”这个词是最近十年才比较流行的。之前也有一个类似的,叫“做生意”。做生意和创业有什么不同?在我看来,80年代、9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很多人在做生意,当时主要做生意的要素是信息灵通、胆子大,本质上是利用信息不对称,它并不是创造新的模式或者新的技术,或者推出全新不同一样的产品,这是我理解的“做生意”。但是我觉得在越来越透明的社会,越来越透明的世界,生意越来越难做。我们看很多公司的传记,万科最早的钱是倒卖玉米做来的,现在这些都被什么取代?海淘取代,可以上海淘,可以上阿里巴巴,所以外贸越来越难做,因为你现在可以直接买到亚马逊的产品,淘宝的产品也可以卖向全球,所以出现了一些平台性的公司。 说到资源,现在的滴滴打车,出租车牌照资源已经越来越不值钱。现在的创业是什么呢?靠创新,靠新科技,靠新模式。另外一个角度,我确实不是一个生意人,除了做“今日头条”以及参与之前的创业之外,我自己没有做过生意,也没有通过做生意赚过钱。 很多人创业的目标是赚到第一桶金,我其实没有这个概念,我创立公司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赚第一桶金,不是以这个为目标。我自己是一个信息获取的重度用户,我在想如何更有效的获取信息,除了我自己有效获取信息,如何帮助用户更好获取信息,如何帮助用户更好交流。从这个角度上讲,我也不是一个生意人,这就是创业与做生意的对比。以前做生意是说“人傻、钱多、速来”,我们说创业的时候我们一般说这个事情是一个新技术、新的商业模式,这是做生意跟创业的区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