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多位权威人士处获悉,1月份的讨论会上,央行默许个别银行“遵照安全性原则”探索远程开户的流程和体系建设,不过这些必须取得央行的验收和批准才能正式试点。 上述权威人士还透露,近半年来,央行与几家探索远程开户的银行保持了频繁沟通。4月中下旬,央行曾分别召集包括国有银行、股份行和新试点民营银行在内的多家商业银行召开远程开户调研会,由各家银行分别独立向央行汇报相关情况,“各家银行之间并未会面,央行只是单向调研,问问题、听汇报,没做任何表态”。 “远程开户的正式征求意见稿还没有形成,即使试点也不会很大范围,可能由少数几家流程和机制建设比较成熟的银行,经过一定的安全性评估和批准后先行试点。”一位接近监管的权威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关键还是账户体系的安全性,远程开户的核心是身份验证的可靠性,人脸识别这些单一的生物识别技术都有遗漏的可能性,尝试多种手段交叉验证的方式可以增加安全性,比如声纹识别、虹膜识别、eID识别等。” |
暂依托财付通账户: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微粒贷以QQ钱包作为业务平台,QQ钱包的后台是财付通的第三方支付账户体系。目前,微粒贷的贷款、收款、收息等资金结算功能均在财付通账户体系中完成,微众银行的银行账户体系尚未建立。 近日,网络上传出《人民银行[微博]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远程开立人民币(6.2053, 0.0010, 0.02%)银行账户的指导意见》影印件,并称“央行今日下发远程开户征求意见稿”。 一位央行支付结算司人士澄清,央行近日并未下发关于远程开户的任何文件,网上流传的征求意见稿是央行去年年底发布的内部文件。 事实上,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1月8日曾独家报道《重大破题:央行就远程开户征求意见》。彼时,央行起草了上述远程开户征求意见内部讨论稿,供少数银行参阅,并在1月召集多家银行召开讨论会。此后,包括微众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均开始探索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远程开户体系,但微众银行的远程开户体系试点必须得到央行的批准。截至目前,央行尚未下发正式试点远程开户的通知。 |
首批客户“白名单”邀约: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微粒贷首批面对的客户采用“白名单”机制,腾讯内部通过一定的规则筛选出首批最符合“微粒贷”客户定位的用户,并向客户单向邀约开放接口,范围并不大,首批客户数量约5万人,主要以微众和腾讯内部为主。 “下一步,微众银行将与QQ钱包一起,逐步扩大微粒贷的开放范围,未来还将进一步在微信钱包中上线。”一位微众银行内部权威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微粒贷定位为互联网小额信贷产品,目前可以通过QQ钱包实现7×24小时的服务,从贷款申请到贷款审批再到最后放款,整个流程15分钟即可完成。 具体而言,微粒贷是一款纯信用的小额贷款产品,支持客户在最高审批额度内随借随还,按日计息,日息0.05%,年化利率18%,与信用卡透支定价一致。未来进一步向用户开放后,将施行差别化定价,信用风险较低、资质较好的客户最低可享受0.02%-0.03%的日息,年化利率7.2%-10.8%。 在客户最高额度审批上,微粒贷目前运用了互联网大数据风控模型,数据来源包括用户基本信息、基于QQ的互联网行为数据以及其他第三方数据等多维度数据。贷款的最高额度在微粒贷向客户开放前就审批完成,一次审批,一定期限内有效,系统自动审批、放款。目前“微粒贷”的最高授信额度为2万-20万。 事实上,微众银行的“微粒贷”并不稀奇,市场上已有同类产品,如招行的“闪电贷”、蚂蚁金服的“花呗”,均定位为互联网小额信贷产品。 以招行“闪电贷”为例,该产品的载体是招行手机银行,针对招行存量客户,最高授信额度为30万-50万,与“微粒贷”一样,支持“随借随还,按天计息”,年化利率12%-18%。 这类产品不同的是各自的授信依据和风控模型,招行“闪电贷”以客户过去通过招行进行交易数据为基础,参照第三方数据,建立了一套零售信贷大数据,作为大数据“授信+定价”的模型。蚂蚁金服“花呗”则以旗下的芝麻征信的信用风险评估模型为授信依据。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基于腾讯QQ和微信等线上社交客户的腾讯征信产品已经开发完成,目前已经在内测,不日将公开向用户开放。 腾讯的互联网大数据征信主要运用社交网络上的海量信息,比如在线、财产、消费、支付、社交、游戏等情况,为用户建立基于互联网信息的征信报告。腾讯征信公测后,用户可以查询到自己的信用评分。下一步,腾讯征信将为微众银行提供服务,用户的征信信用评分,将直接转化为一定的贷款授信额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