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理财模式:15年+ 其实从严格意义上讲,上述几种互联网金融模式基本上都属于门户理财的范畴。信息不对称程度的降低,必然推动门户理财的渠道拓宽,所以互联网的发展进程,因为很好的消除或部分消除了信息的不对称程度,所以门户理财的兴起基本上也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历程。 但是互联网早期的发展历程经历的技术性革命和理念性革新,只能意味着门户理财具备了动力基础,后续互联网金融具体模式的出现,才让门户理财方式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潜力,所以,以第三方支付获得长足发展周期为节点,门户理财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动力,周期应在15年以上。 互联网金融的不同模式,其真正得到发展的周期各不相同,从不同周期对应的时间段,似可管窥每一种模式发展的成熟度,这对研究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发展方向,或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钛媒体:陈虎东) |
众筹:3年 国内的众筹模式发展基本处于起步阶段,也曾背上了非法集资的帽子。“点名时间”是国内最早的众筹网站,成立于2011年,是模仿美国Kickstarter而建立起来的,风格几乎与Kickstarter一样。众筹的运行依赖于开放的网络社区和大众筛选机制,网络社区鼓励大众参与到企业的运营中来,从而创造出了丰富的信息,提高了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概率。 众筹的捐赠与赞助模式、预售模借贷与股权投资模式,涉及到的金融交易和操作都比较复杂,法律监管操作性也不强,重重困难可在某种程度上视为众筹发展较慢的原因之一。 |
网贷:7年 2007年,国内第一家网贷平台“拍拍贷”成立,截止到2013年,6年的发展,盛衰相伴。这个发展周期内,国内的网贷平台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模式,担保交易模式、债权合同转让模式、无抵押无担保的线上撮合模式、小贷模式等,不同的经营方式逐渐被应用到网贷平台中,形成了逐鹿之势。 同时,在2013年底,网贷平台倒闭潮也同样来袭。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全年就有75家网贷公司发生了风险事件,且之后倒闭潮来势更加凶猛,2014年国庆7天,就有5家网贷公司出现倒闭,整个行业风声鹤唳。 “无准入门槛、无行业标准、无监管机构”的“三无”因素,成为网贷平台模式的发展病痛,虽然这种互联网金融模式只发展了7年,但是所表现出来的风险性影响,值得业内人士对整个互联网行业金融的发展投入更多思考。 |
第三方支付:15年 一般意义上的第三方支付机构,指的是非金融支付机构。1999年,首易信作为第一家第三方支付机构出现,最初是被运用在网关支付方面。4年之后,阿里巴巴的支付宝异军突起,其承载的信用中介规模不断扩大,这4年可以说是信用中介的迅速发展阶段。信用中介的发展催生了第三方支付机构向不同的行业领域渗透,如航空业、保险业等行业。 2008年——2009年,第三方支付模式的信用中介功能得到强化,清算服务功能也渐渐凸显,融资特性亦逐渐显露,这些要素的萌芽为后续进行互联网大数据融资奠定了坚实基础。直到2011年5月,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发放,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业务终成态势。 经过15年的发展,第三方支付机构发展脉络呈现出的特点是网关支付阶段过渡到信用中介阶段,信用中介特性的逐渐显露,这就为第三方支付扩展到不同行业领域进行支付服务创造了条件,而支付牌照的发放使得第三方支付终于成为一种力量登上了市场的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