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检查要仔细辨:“这应该是针对基金公司投研部做出的检查,有可能是专项检查的一种,上交手机和密码也都是常态。现在基金经理等相关人员在上班时都要上交手机,并对应自己的名字放在柜子里。”一位基金公司相关人士表示。 那么,监管层的突击检查是否意味着基金公司存在相应地风险呢?多位基金公司稽核人士表示,要看检查主体、检查方式以及检查性质等方式来定。 通常情况下,证监会和地方证监局的检查分为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前者就是监管层的人员直接到公司检查,后者采取的形式就是由基金公司上报相关的数据和材料,或者有监管层通过系统连接的方式直接获取基金公司相关数据等。 现场检查,可分为常规现场检查、专项检查和特定目的检查。常规检查每个辖区不同,这种检查会对公司做出综合全面的检查,检查范围涉及公司的法规、制度以及执行情况等多方面,并会根据检查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议。这种检查耗时很长,一般由检查人员由3到4人组成,检查时间需1个月,后期的反馈和沟通则耗时更长。 “像我们辖区就规定每年检查三分之一,三年检查一遍,由证监会、地方证监局、律师事务所等一起组成现场检查组,这种是例行检查。”前述中型基金公司稽核人士进一步表示。 据悉,地方证监局通常每个季度都会对基金公司检查一次,每个季度的检查重点都不一样,比如,这个季度的重点是投资,下个季度就是可能是研究、再下个季度就很有可能是基金公司的市场、后台运营,包括公司的检察稽核是否到位,一年下来公司的前中后台也都被查了个遍。 专项检查,往往是监管层根据当下的市场热点做出检查,比如市场火热的时候,监管层就会对基金销售、内幕交易、老鼠仓等等,有时又会针对基金公司的信息系统安全进行检查。这种检查有时候也往往会让基金公司自查提交报告,然后由监管层抽取一部分基金公司进行检查的模式。 与前两者不同的是,特定目的检查,目的性很强,往往呈现不同的目的,就有不同的检查重点,对应的也就有不同的检查方案。通常情况下,从检查的主体代表、检查的性质就能基本得出相关问题的结论。如果是检查人员来自证监会稽查大队,当然有时地方证监局也会代表证监会进行,往往意味着其检查手段更特殊,问题也更严重,很有可能已经被监管层立案。如果检查人员来自基金处的人士,就很有可能是例行检查。 也有基金公司稽核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监管层的侧重点在每个时期不一样,前两年的重点放在是老鼠仓身上。但从证监会今年移交的这两批案件来看,证监会监管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了市场操作和内幕交易,特别是证监会上周五列举的6条,很能说明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