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源:透支风险转嫁给银行。从发展路径来看,互联网金融一向是以快速创新、场景不断叠加为优势,京东白条业务也明显体现出这一特点,而这或许是令金融机构顾虑的原因。 除了旅游、租房等场景,京东白条还被用于众筹。目前,京东众筹平台上已有多款产品能用京东白条进行支付,例如此前上线的8H趣睡床垫,除无私支持档位外,众筹用户均可使用白条进行支付,10元以上档位可以使用白条进行分期支付,且每个众筹用户每天最多支付3笔,每笔不超过2000元。 而账期延长的方式,更是令商业银行担忧。熟悉信用卡的人都知道,当前商业银行的信用卡免息期可以达到53-56天,而京东白条可以提供30天免息,如果操作得当,两者叠加,持卡人可以有长达80余天的免息期。而北京商报记者从京东金融方面获悉,如果用户使用白条分期付款,一样可以用信用卡还款,无形之间又拉长了实际还款时间。 另一方面,白条存在的套现风险,也是银行无法监控到的。在网络搜索引擎输入“京东白条”字样,就会出现很多从事套现的平台、个人中介、商户的推广信息。为了防范风控体系,各种套现攻略也应运而生,例如在与套现中介商定好金额和费率之后,中介会给套现者一个链接,这时不要第一时间打开链接,而是根据中介提供的关键词先在京东搜索一下,点开几个链接,模拟真实购买的环节,最后再打开套现者提供的页面。 京东金融方面也承认,一些不法中介通过各种网络渠道发布消息,招罗有套现意愿的用户,声称一定能帮忙“搞出钱”,并联系提供套现业务的商家,三方隐蔽合作,试图躲过白条风控套出钱来。为了防范套现风险,京东金融建立了监测机制,联合法务部门采取法律手段加大对传播所谓京东白条套现攻略介绍网站的打击力度,已关闭多家违规网站。 分析人士表示,在商业银行坏账规模、不良率逐步攀升的现实情况下,以信用卡还白条,实质上还是将风险转嫁给银行承担。事实上,当初的虚拟信用卡在遭到监管叫停时,业内普遍公认的看法就是“互联网金融机构试水大数据授信方式,最后的信贷风险却要由银行买单”是造成监管叫停的主要原因,此后花呗的出现是以蚂蚁小贷的资金作为支撑,免去了监管的顾虑。而京东白条以信用还信用的方式,让监管担忧的事情再度发生。在董希淼看来,招行等银行的选择是以风险防范角度出发,应该被其他银行所效仿。 |
身份:信贷与赊购之争。事实上,京东白条是早于蚂蚁花呗落地的互联网赊购产品。2014年2月,京东白条便已在京东商城内测,次月,支付宝[微博]和腾讯试图推出虚拟信用卡业务,但随即遭到央行[微博]叫停,而京东白条则顺利存活。原因在于京东白条实质上是京东的应收账款,消费产生以后,京东不垫付资金,而是计入应收账款,通过账期的管理实现用户提前消费。 相比于蚂蚁花呗完全由蚂蚁小贷出资的做法,京东白条的定性有些复杂。为了抢占市场,京东金融不断拓展白条场景,校园白条、旅游白条+、安居白条+等产品相继出现,令白条的“身份”变得模糊。京东金融内部人士曾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在白条业务中,一部分是通过应收账款管理实现提前消费,而另一部分则是京东旗下小贷公司负责出资。 对于银行对白条“信贷”的定性,京东金融方面对北京商报记者的回应是,京东白条本质是赊购,是京东商城应收账款,属于商业信用行为,不是信贷类产品。任何创新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很多情况下会遭到误解甚至排斥。 不过,这一说法并未得到研究人士的认可。融360理财分析师刘银平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京东白条是指京东推出的一种“先消费、后付款”的支付方式,在功能上等同于信用卡,所以如果用京东白条延迟付款后再用信用卡还款是一种“用信用还信用”的行为,这种行为确实违规,虽然还没有被监管层明令禁止,但却是游走在灰色地带。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京东金融方面表示白条属于赊购产品,但从实际功能上来看,授信、透支、还款、分期等特征可以认定为类似贷款或信用卡之类的产品,本身就是以信用评定作为实现提前消费的门槛,因此,以信用卡还款确实存在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