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衰的临界点: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P2P寒冬将至、面临洗牌的说法已经成为业内共识。但从数据上看,这个兴衰的临界点发生在2015年第四季度。 根据零壹财经数据统计, 2014年P2P行业的整体交易额约为3000亿元,而到2015年9月末,行业的交易额已经超过9000亿元。按照正常的发展速度,P2P行业的交易规模在2015年突破1万亿元已无悬念。 但截至2015年12月31日,P2P借贷行业累计交易规模未能突破万亿规模,全年约为9750亿元。并且,受“e租宝事件”影响,全国P2P行业去年12月交易规模较前一月大幅下滑100亿元左右。 零壹研究院院长李耀东认为,2015~2016年我国P2P借贷行业的风险、监管、业务、技术、资金均接近或处于临界状态,这将成为行业发展的一个关键时间节点。 “如果主要平台能够跨越无序竞争、人力密集与粗放式扩张的陷阱,将金融、互联网与技术进行深入融合,行业将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反之,其发展可能遭遇低谷,对从业者和参与者均造成沉重打击,未来前景不容乐观。”他表示。 显然,P2P行业“凋零”的速度正随着监管政策的推进逐步加快。李耀东认为,如果按照目前的平台状况对比目前的监管(《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几乎100%的平台不合格。单以资金存管一项为例来看,全国接近3000家平台,其中已经在银行做存管的P2P企业不超过十家。 “而其他要求,例如禁止行为(不得自融、不得搞资金池、不得保本保息、不得期限错配、不得代销金融产品等),信息披露(借款逾期金额、代偿金额、借贷逾期率、借贷坏账率等)都对现有的P2P企业带来了极大的转型压力。”他认为。 相对于全国近3000家P2P平台,已经出现风险的平台仅占少数,但随着监管细则的落地和推进,整个P2P行业面临重整和洗牌。即便监管预留了18个月的整改期,但对于P2P平台而言这个时间却并不宽裕。 积木盒子是最早实现银行资金存管的P2P平台之一,但只这一件事就用了整整9个月的时间。据其COO魏伟介绍,在与民生银行的联合开发过程中,产品、支付、系统运维、开发工程师、测试、全部的交互设计等,相关的人员都会涉及。 魏伟表示,在这9个月中,人员配置峰值是三四十人,如果按照人均工资2万/月计算,仅人力成本就要七八百万元,另外业务开通后还需要向银行支付一定的费用。除了人力、物力投入巨大外,时间成本也并非每家P2P平台都可以承受。 尽管《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并没有如大家预期的那样设立P2P行业的准入门槛,但包括银行资金存管在内的隐性门槛已经把绝大多数P2P平台挡在了门外。 而其他涉及业务和产品整改的细则也在逼迫越来越多的P2P平台另谋出路。 以现在不少P2P平台都有的活期理财产品为例,其背后对接的资产和操作的方式各不相同,但大多数产品实质上都不同程度上涉及资金池问题。而另一个P2P平台上常见的“自动投标”功能,同样被置于了灰色地带。 根据征求意见稿,“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代出借人行使决策,每一融资项目的出借决策均应当由出借人作出并确认。”这就意味着帮助投资人批量自动分散投标的工具也将面临整改。 北京大学金融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黄嵩对本报记者表示,如果严格按照征求意见稿里的规则执行,那些认认真真、规规范范在做P2P业务的平台中70%都做不下去。 P2P业内人士则更加悲观。开鑫贷总经理周治瀚认为,18个月整改期之后只能剩下10%的P2P平台。对比银监会的数据,现在全国接近3000家的P2P平台最后只能剩下两三百家,这意味未来一年多时间里将会有数千家P2P平台被洗牌出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