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误险骗保:不过,在消费者抱怨的同时,保险公司和部分销售航延险的保险经纪公司也在“抱怨”。此前,已有多家保险公司向《证券日报》表示,有乘客利用自动理赔航延险的系统漏洞,通过“刷单”的方式,“赚取”延误险的赔偿。“一天最多‘赚’了4000多元。”某保险经纪公司的董事长表示。 为了“堵”上这个漏洞,已有保险经纪公司暂时停售此款产品。而另有一些保险公司,则通过后台数据分析等方式,对于疑似刷单乘客进行监控。而上文提到的航延险规则改变,必须提前12小时购票,也成为规避道德风险的方式之一。如今,不少银行的信用卡都附赠了航班延误险,以高端卡和航空公司的联名卡为主。值得注意的是,多张信用卡的航班延误险权益可以叠加使用。 一般而言,信用卡附赠的航班延误险需要使用此卡支付机票/旅行团的团费,才可以享受这项权益,但也有例外。比如,某大型银行的航空公司联名白金卡,不需要使用此卡购买机票,只要开通并满足消费条件,即可享受起飞延误2小时即赔的服务,更方便公司集体购票的“商旅人士”;而另一家银行的航空公司联名卡,则附赠航空不便险,同样不需要使用此卡购买机票。不过,此项权益每年仅可以享受一次。 因此,如果拥有上述两张信用卡,并使用其他附赠航班延误险权益的信用卡,在指定的平台上购买机票和延误险,等于只付了一份延误险的保费,却可叠加四份相关产品。不过,航班延误险和旅行不便险/航空不便险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证券日报》记者查看多款产品保险条款后发现,航空延误险一般为根据延误时间阶梯式理赔,只要航班延误时间达到一定标准,就可以直接递交申请,提交相关材料得到理赔。而旅行不便险则必须要在航班延误时间达到要求的基础上,根据限额保险公司赔偿在延误期间发生的必要的、合理的费用,包括交通费、餐饮费、住宿费及电话费等。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每一项费用都必须提供发票。 经常购买航空延误险,并在去年最高单次获得3000元理赔的贾先生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购买延误险有几个小“诀窍”。首先,可以关注下此航班的历史准点率,某些东南沿海地区较易因天气原因取消航班,可以提前购买延误险。此外,他还表示,如果是下午的飞机,应该先关注“前序航班”的情况,而早班飞机则更需要关注目的地的天气。 |
航延险纠纷多:航班延误险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保险产品,自诞生伊始就一直备受关注。今年“3·15”期间,保监会披露了2月份单月的保险投诉情况,并特别对航班延误险的投诉情况进行了披露。2016年2月份,涉及航班延误险的投诉32件,同比增长700%,环比增长68.42%,主要反映保险公司对延误责任认定不合理、理赔时效慢、理赔材料不合理、理赔金额与宣传承诺不符等问题。 近期也有几位消费者向记者表达了他们对于航延险理赔的不满。孟延迪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她此前乘坐过一班从北京飞往攀枝花的航班,航班先在成都经停,然后再飞往攀枝花。因为天气原因,后段航班在多次尝试降落失败后返航,飞机在成都降落后未开机舱又重新排队。最终,原本应该中午就到的航班,延误到了晚上六点。 她表示,下飞机后直接是取行李转盘,没有看到任何航空公司的柜台和航空公司的工作人员,因为着急,而且她购买的航延险属于可以自动理赔,她就直接走出了机场,并未索要任何延误凭证。但是,事后她查询理赔信息时却发现,这架最终延误了5个多小时的航班,系统里显示的信息竟仅延误了15分钟。仔细核对后她发现,延误信息只记录了第一段从北京到成都的航班信息。 另外,大连的王先生也曾向《证券日报》记者投诉,其购买的延误险在自动理赔过程中出现航班延误信息与实际延误时间严重不符的情况。虽然上述两位消费者在后续都通过与保险公司协商、联系航空公司开具资料等方式,最终拿到了理赔款。但是,“理赔难”,依旧是不少消费者对于航延险的印象。日前,樊女士在社交平台上展示了一次航延险成功理赔的全部过程,在她展示的信息中,光理赔所需提供的资料,就有16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