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国际经济展望,央行指出,2016年,全球经济仍将继续处于深度调整期,可能面临以下主要风险: 一是美联储加息使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进一步分化,可能产生一定外溢效应。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的分化及其相互影响,将会触发全球资产配置的调整和风险的重新定价,进而加剧跨境资本流动的波动。美联储实际加息路径受到多重不确定性因素制约,可能会增大未来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的波动性。 二是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可能面临严峻的经济下行压力。美联储加息之后,新兴市场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与发达经济体协同的难度进一步增加,一些经济体面临着应对资本外流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的两难选择。其中,具有经常账户赤字较高、对外债依赖性较高、对大宗商品出口依赖较高、名义或实际上实行盯住美元汇率制度等特征的经济体的潜在风险可能更大。 三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低位震荡,大宗商品出口国经济下行压力和债务风险增加。在地缘政治、供需变动等多重因素相互影响下,未来大宗商品价格不确定性依然较大。部分经济结构较为单一、以初级大宗商品出口为经济支柱的国家经济增长仍将面临严重冲击。 四是全球范围内面临通胀下行压力。受油价走低和内需乏力等因素影响,主要发达经济体面临通胀下行压力,通胀水平仍然大幅低于政策目标。考虑到全球范围内经济复苏较为乏力、债务水平整体较高、投资增长有所放缓等因素,中期内通胀下行压力依然存在。 五是全球贸易增速持续放缓。受全球经济复苏乏力、新兴市场经济体对原材料进口需求减少、全球贸易结构发生变化、全球价值链出现国内化趋势、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因素影响,全球贸易增速放缓,有可能拖累全球经济增长。 六是地缘政治风险有所上升。国际反恐形势更加严峻,中东地缘政治更趋复杂,可能对包括国际原油价格在内的全球金融市场产生影响。同时,欧洲移民潮短时间内难以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可能影响欧元区经济复苏。 |
中国央行宏观经济展望:央行表示,2016年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但有望保持在合理区间。当前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从国际看,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际贸易增长低迷,外部环境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从国内看,中国正处在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中,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风险进一步显现,经济下行压力不容忽视。 但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发展中大国,中国经济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仍然相当大,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特质没有改变。前期出台的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改革的政策措施的累积效应正在逐步显现,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扩大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供给形成的新的双引擎正在发挥作用,新产业、新业态、新动力加快孕育,服务业和消费增长较快,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不少经济领域的内生活力在逐步增强。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进,供给体系质量效率有望提升。当前中国经济周期性和结构性问题相互叠加,但主要是结构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效能,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高实体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严格控制新增产能,促进过剩产能有效化解和产业优化重组。全面实施营改增,采取综合措施,降低企业交易、物流、财务、用能等成本。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优化融资结构。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更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促进各类企业各展其长、共同发展。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及其效果不断显现,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将得到提升,使供给结构能够更好适应需求变化。 居民消费价格将温和上涨,但也存在不确定性。由于国内经济仍面临一定下行压力,同时供给过剩和供给不足并存,结构性产能过剩较为严重,价格走势总体保持稳定的概率较大。不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继续大跌的可能性较小,部分农产品价格波动幅度较大,人工成本、服务业价格等具有一定刚性,房地产价格上涨也可能向其他领域传导,加之居民物价预期并不稳定,使价格走势也面临一定上行压力。 |
中国央行金融改革展望,央行称,将继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推出一批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金融改革开放措施,不断释放改革红利,包括: 培育市场基准利率和收益率曲线,健全市场化的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及央行政策利率体系; 进一步完善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促进形成境内外一致的人民币汇率; 落实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改革方案,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安排; 扎实做好存款保险制度实施各项工作; 继续推进区域金融改革和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工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稳步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以开放促改革; 不断完善金融风险监测、评估、预警和处置体系建设,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