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寻找优质项目:有消息称,华润集团将以17亿澳元竞标收购澳大利亚癌症疗法提供商Genesis Care公司45%股份。这将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医药医疗标的涉及金额最大的项目。事实上,海外并购医药企业在今年迅速升温,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企业对海外制药、生物技术、医疗类资产的收购额已超过39亿美元,超过2015年全年水平,是2012年的十倍。 不少私募机构早已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我们去年下半年准备在美国成立一只产业并购基金,主要标的为美国的先进医疗企业。正好纳斯达克市场下跌,我们的切入时机非常好。基金虽未成立,但是前期工作已经在美国投行还有毕马威的协助下有序开展,现在有的企业已经进入第二轮谈判。”此前,前海旗隆公司董事长代雪峰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记者查阅其微信朋友圈内容,过去半年他几乎都在美国、新加坡、香港以及内地来回返转。 不仅仅是医疗医药,海外其他标的也比国内标的具备明显优势。“我们到以色列考察军工、IT等项目,发现很好的公司,其PE不过才几倍,这在国内市场是不可能的。虽然A股市场低迷,但是一级市场的好标的估值会达到十几倍,甚至数十倍。”深圳一位PE界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机构参与并购,其核心在于利差。比如市场流行的“PE+上市公司”模式,通过与行业内上市公司成立合伙企业或并购基金,寻找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控股之后进行培养整合。达到一定盈利能力时,将项目卖给上市公司,套现退出。赚钱的核心在于并购市场与二级市场的利差。 |
是中止而不是终止:不少上市公司终止并购项目后,其标的公司仍会通过其他方式留在上市公司的关联方,比如留存在并购基金。“撤下来的项目我们并不是直接放弃,再多养一两年,如果业绩能恢复过来,我们还是可以重启并购事项。”前述董秘表示。 而由于监管问题终止的并购,情况更为普遍,“公司项目其实不错,但是由于对法规并没有吃透,使得公司的并购方案直接被监管层打回。现在大股东通过自有资金和一部分外部募集资金,成立并购基金去收购,目的就是等条件成熟了再通过上市公司渠道退出。”华北地区一位从事并购定增的人士说。此前数年,不少上市公司采取跨界模式进行业务战略转型,由于缺乏经验以及足够的准备,不少跨界并购资产成为上市公司的负资产。 大部分终止的标的都会直接被甩卖。“一些公司在新兴产业领域投资,希望凭此在新领域发现与公司已有业务产生联系的市场机会,或者分散投资风险。但这些公司总部自进入新领域后往往在管理方面感到力不从心,于是通过资产剥离,可以把这些领域中的资产转售给其他更有专业管理经验的公司。”一位资深投行人士说,A股上市公司在大规模并购重组之后,必然出现一部分上市公司剥离“不良资产”的资本运营行为。资本市场的核心就是公司股权交易和估值,不少上市公司剥离资产后,无论是业绩,还是股东财富都明显向好。也就是说,能够顺利剥离“不良资产”,市场将理解为上市公司为了优化内部资源配置、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了相关“不良资产”处置,剩下的业务可能更有针对性,市场更容易理解,估值有上升的可能性,因而可视为一种利好的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