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隐现:在大多数银行纷纷加入到委外投资行列中后,银行理财委外投资的规模就滚雪球般的迅速增大。据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15)》,截至2015年年底,共有426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存续理财产品账面余额23.5万亿元,较2014年年底增加56.46%。根据估算,2015年银行全口径委外规模为16.69万亿元,其中理财委外规模5.17万亿元。 “这个规模在今年上半年是继续增长的,且增速更快。”一家国有大行人士表示,由于行业利润的下滑,银行面临转型需求,而一个方向就是从贷转投。“限于政策上的规定,银行不能直接对外投资,但是却能够委外进行投资。同时,在银行理财规模继续增长和此前市场行情不错的双重利好推动下,委外投资的利润也比较稳定和可观。”上述国有大行人士表示。 该国有大行人士告诉记者,如今市场上存在一种分化,即国有大行和股份行与公募基金、大型券商的合作比较多,而城商行和农商行则看中中小券商和私募基金。“国有大行和股份行对合作伙伴的门槛要求较高,业务理念求稳,收益上有一部分让利,所以选择的多是公募基金和大型券商。城商行和农商行因为资金的成本高,所以对收益更关注一些。” 记者了解到,国有大行和股份行在市场上对委外投资的年化收益要求约在4%~4.5%,而城商行和农商行的收益要求在5%~5.5%,高出接近一个百分点。另外,私募基金的操作更加地灵活。在做固定收益时,产品的杠杆可能会放得更大一些。“市场好的时候,银行委外投资固定收益类产品稳一些,也容易达到预期收益,但是市场很糟时,可能部分私募和券商就会有赌博心态了,毕竟存在收入压力。”姚鹏表示。 事实上,由于近期市场上信用债频频违约,委外市场风险也随之提高。上海一位债券基金经理表示,个别的信用事件影响不大,但却是一个信号。“机构一旦踩雷,很可能就会损失惨重。从整个市场看,业内也担心集中爆发信用风险事件,进而传导为系统性风险。” 该人士称,目前债券收益率处于低位,但是银行委外的资金仍然源源不断地流进,监管层担心这些资金会选择一些风险偏好较高的产品进入债市加杠杆博收益,尤其是在信用利差收窄和信用风险增加的背景下,万一杠杆泡沫破裂,风险将会蔓延。 据了解,在资管业的新版“八条底线”出台之后,监管对于银行优先级投资的杠杆做出了明确规定,杠杆比例不能超过1∶1,固定收益类结构化产品杠杆倍数不得超过3倍,其他类结构化产品杠杆倍数不得超过2倍,此外固收类产品的总杠杆比例不得超过140%。 “杠杆的调整对委外投资收益将产生影响,此前放大收益率的做法受到了阻碍。但是,相比杠杆而言,市场环境的变化影响要更大一些,固定收益类业务已经在走下坡路了。”姚鹏表示,如今不考虑规模,重心还是会放在投资策略和标的的选择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