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深圳地铁入股万科:深圳地铁按原方案入股万科,有一定难度,华润之前的反对表态不太可能无条件收回,深圳市政府不能不有所顾及。还有一种可能,即由深圳地铁接盘宝能退出的股份。深圳地铁原计划入股万科的资产,可采取二种方案:一是部分评估作价入股、部分由万科现金购买;二是全部由万科现金购买。深圳地铁用此部分现金接盘宝能退出的股份。 这样,华润的面子保住了,管理层的要求部分满足了,宝能得到了平衡,也算功德圆满。深圳地铁入股后,华润或重返第一大股东位置。万科股权之争的故事无论如何结局,都将成为经典。故事上半场各方出手不够漂亮,下半场如何收拾残局就看深圳市政府的了。但愿万科之争早日平息。 |
三、王石或主动辞职:之前万科管理层的反击,并没有产生痛击的效果。如果万科管理层后面没有最后致命一击的绝招,只能接受协商一途。协商事关管理层前途,事关今后万科的稳定与健康发展,预计其态度将会比较坚持。但可以肯定的是王石及万科管理层不会被清洗或被迫进行调整。 万科是中国企业文化与治理的标杆性企业,其发展规模、业绩无可挑剔。目前情势下,任何针对王石及万科管理层的清洗行动,都会带来对社会及市场的冲击。宝能系提议罢免万科全部懂事,是一时冲动之举,已不会再提此案。如果罢免万科全部懂事,将坐实宝能“野蛮人”的说法。 华润必须顾及社会观感,必须讲政治,万科及其市场稳定即是华润不得不讲的政治。如果调整管理层后将来万科走向下坡路,华润将无法推责。所以,华润不会强烈要求调整万科管理层,估计深圳市政府也不会同意。 故事结尾还可演绎出另外一个版本:如果相关各方能够达成一个比较满意的协议,比如宝能退出第一大股东位置、深圳地铁入股万科,王石择时主动退位将是一个非常可能的选项。如此,宝能可以宣称打败了王石,王石可以宣称成功阻击了宝能控制万科、成功完成了其万科事业的最后一战,各有所得、各有平衡。 |
二、宝能放弃第一大股东地位 1、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宝能系资管计划资金在锁定期内不会爆仓,期望宝能系资金爆仓、或指责万科管理层逼迫宝能爆仓的人,恐怕都会失望。万科之战事关姚先生的江湖地位,无论如何都会撑住。 万科股价将在今后较长时期处于震荡下跌趋势,宝能系亏损在所难免。以宝能姚先生及其团队的能力,相信已做好了各种应对预案,补平资管计划资金对宝能不会有太大问题,何况姚先生马上有20亿的分红。 事件解决的越早,对宝能越有利;拖得越久,如果万科股价下跌幅度不断增大,宝能的资金压力会越大,毕竟涉及400多亿的资金。宝能系资金最大的风险在股票锁定期结束之后。 2、鉴于万科之争社会影响力巨大,尤其是在万科管理层举报后,监管层已不得不出手对宝能系举牌万科的资金来源及其通道是否合规合法进行认真调查。 如果说万科管理层举报及万科工会诉讼的各项疑点,像宝能聘请的律师团队批驳的那样全部没有依据,万科管理层及其聘请的专家团队无疑都是白痴,王石及万科管理层的脸面何存?!全体主动辞职将是唯一选项。从目前情势看,监管层认定其全部合法合规的可能性极小,尤其是宝能系的九个资管计划。如果认定宝能系的九个资管计划全部合法合规,将与目前监管层去杠杆的相关规定相违背。无论如何,监管层对万科事件的定性及其后续的监管动作,对今后资本市场的发展具重要指标意义。 可能发生的是,宝能系举牌万科的资金及通道,监管层认定其九个资管计划全部或部分存在违法违规,最后剥夺九个资管计划全部或部分一致行动人资格。但资管计划如何退出,将考验各方的智慧。但这一结果发生的可能性较低,也许只是监管层悬在宝能头上的一把剑。 3、极有可能的另一个方案是,在监管层得出调查结论之前,在深圳市政府的强力协调或主导下,宝能与各方达成协议,主动退出部分股份。 宝能举牌万科的目的,无非是看上了“靓丽”的万科及其被低估的股价,在达到一定的持股数量后,宝能的基本目标已经实现。姚先生的初衷也并非一定要控制万科,现在放弃部分股份未必不是姚先生的真实想法。如果能与各方达成可接受的协议,比如王石辞职、退出价格合理、宝能代表进入董事会,姚先生会有积极作为。做大事的人,往往有出人意料之举。实际上,如果华润和万科管理层当初处置妥当的话,事情不一定会发展至目前危局,历史不会推倒重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