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后对账模式面临合规困扰:当不少P2P机构竭力构建银行资金存管操作流程时,部分P2P机构则早与银行建立了一套所谓的P2P资金银行存管模式。“主要是基于大账户概念的资金存管操作,未必能时时跟踪P2P资金每笔资金流向。”一位P2P机构业务主管告诉记者。 所谓基于大账户概念的资金存管操作,主要是 P2P机构将投资者资金汇总到银行的一个专用大账户,银行则根据P2P机构提供的交易指令与借贷协议信息将相应投资者资金划转给借款人账户,若借款人偿还贷款本息,相应资金也是先划入这个大账户,再由银行根据P2P的交易指令与借贷协议信息划转给投资者。 在他看来,在这种操作模式下,银行对每笔资金投资流向的跟踪监管,主要体现在事后对账阶段,即P2P机构在完成一天撮合业务后,会向银行发送一份客户投资账单,供银行内部进行对账,审核客户资金是否流向P2P产品约定的借款人账户等。 “它有点借鉴了企业网银的对账模式。”前述P2P机构业务主管分析说。这种操作模式之所以吸引不少P2P机构青睐,主要原因是P2P机构能因此节省与银行系统对接的大量成本投入,何况银行无法时时跟踪审核P2P资金流向,某种程度也给个别P2P机构“创造”了短期挪用投资者资金的操作空间。 多位P2P机构负责人表示,这种操作模式最终能否被纳入监管部门认可的P2P资金银行存管范畴,同样是未知数。“目前,相关部门也在评估哪些资金银行存管业务模式是比较合规的,哪些存在操作漏洞。”一家接近监管层的知情人士透露,目前,联合存管与纯银行存管模式似乎更受到相关部门的肯定,而事后对账模式则可能需要进一步完善,比如银行需采取措施实现每笔P2P交易的时时对账审核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