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序渐进 恢复衍生品功能:“中国的资本市场的稳定与发展离不开金融衍生品工具,尤其是随着汇率、股市与楼市、大宗商品期货市场的联动,风险管理与对冲功能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特别是对外开放以及引进养老基金等大型机构需要,投资的保值增值功能意义更加重大,缺乏衍生品风险管理功能的资本市场是走不远的。”高上表示。 姜玉燕建议,监管层在考虑限制解除时,应致力于提高期货市场流动性、增加市场深度的措施,同时应对所有投资者保持一致。此外,对于平今仓收取高额手续费的做法,也应该是特殊时期抑制过度投机的方法,事实上,平今仓的投资者不但降低了自身、期货公司甚至交易所的隔夜风险,也对改善市场流动性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期指市场逐步恢复的过程中,平今仓手续费的降低也应是可考虑放松的重要限制之一。 |
激活期指唤醒沉睡中的资金:股指期货是国内对冲行业最为重要的一类金融工具。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9月国内的对冲基金管理规模超过万亿,国泰君安(17.690, -0.08, -0.45%)证券估算,其中有很大比例采用股指期货进行风险管理。以期指交易频率极低的市场中性策略为例,这部分基金长期持有大量股票仓位,并运用套保账户进行空头套保。 “目前市场的流动性缺失的局面和深度不足,导致套保成本高企,近半年多来很多市场中性策略的对冲基金都以轻仓或空仓为主,尽快改善这种局面,对于提高整个A股市场的长期机构投资者占比、促进市场健康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姜玉燕表示。金鍀资产总经理任思泓表示,松绑期指,唤醒沉睡中的对冲行业,预计将为A股带来2000-3000亿元甚至更多增量资金。 高上表示,中国经济总量已经排在第二位,股市的风险很容易向汇市、楼市以及大宗期货市场蔓延,由于体量庞大的A股没有风险对冲功能,股市只能涨不能跌,容易引发系统性的金融风险,限仓后中国金融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更加脆弱,并且金融改革在走回头路,与大国金融地位不相适应,为此,股指期货交易的正常化理应尽快提到日程上来。 “单纯从市场本身来看,期指交易受限原本就是不应该的,原因在于期指价格发现和风险规避功能对金融市场发展和居民财富管理、风险管理是有益的。但是,从监管角度来看,由于国内证券市场投资者结构相对不合理,散户较多,且缺乏契约精神和自负盈亏的理念,从而使得期指目前‘背黑锅’的情况还没有得到改变。”程小勇表示。 姜玉燕认为,目前放松股指期货交易限制,已经具备了各方面的条件和环境。首先,股指期货的严格管控本身就是市场极端条件下的临时性措施。去年由于市场大幅波动,杠杆资金集中离场导致现货流动性缺失,同时大量个股停牌导致指数失真,股指期货作为现货指数的真实反映,呈现大幅贴水状态,导致市场上众多个人投资者或非专业人士对股指期货造成误解,而随着期指受限后指数自身的波动表现,市场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已经更加深刻。而目前A股市场已经逐步走稳,融资功能正逐步得到恢复,因此逐步恢复股指期货的风险管理功能也是正逢其时。 其次,机构投资者、对冲基金等长期投资人迫切需要期指市场功能的恢复。如前所述,逐步放开非套保账户的严格限制,提高市场流动性和深度,将有助于目前大量处于观望状态的长期资金重新入场,有利于市场长期发展。 第三,股指期货相关账户监管经验以及对程序化交易等相关规则的逐步完善,使得放松期指限制具备了更多的技术保障。此外,自2015年下半年以来,境外多个市场上市A股相关的衍生产品,侧面反映出期指限制放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因为境外相关产品的交易量提升,不利于国内资本市场定价权的控制以及监管有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