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几何?从证监会的表态看,监管层的态度是只认牌照不认概念,不管以什么名义销售基金产品,都需要有基金公司牌照或者基金销售牌照。目前很多所谓的智能投顾公司给客户的资产配置方案中都包含公募基金产品,但拥有基金销售牌照的公司可能并不多。证监会显然已经注意到这一群体,并开始表态,要参与基金销售需要牌照。 这对于一些没有基金销售牌照的智能投顾将是比较大的打击,毕竟基金是资产配置的重要领域,产品类型丰富,货币型基金、债券型基金、股票型基金、混合基金、ETF基金、FOF等产品相组合,可以搭配出不同风险与收益水平的资产组合来。如果不能配置基金,智能投顾能提供的资产组合将大大受限。 当然,证监会的监管细节还有待于进一步明确,模式需要区别对待。有些平台虽然没有基金销售牌照,但在基金销售环节中更多是导流的作用,将C端用户引导到有牌照的销售平台,自身平台并不进行交易,证监会对这类平台如何管理,还有待于确认。 监管趋严势头明显:最近媒体消息称,成立只有两年半的证监会创新监管部已经解散,监管层可能趋向于认为,新出现的金融业态应当纳入常规监管,已经没有必要单独设立创新监管部门。这一判断在智能投顾的管理上获得印证,监管部门并不在意智能投顾是否具有足够的创新性,毕竟这是个市场问题,需要市场去检验,监管部门更关注新业务的合规性。 此前的分析文章中已经指出,目前整个金融监管部门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乃至整个金融体系的监管,都逐渐转向审慎,由鼓励创新,转变为更加关注创新所带来的风险,并正在采取措施降低风险。监管的尺度已经比较严格。证监会对于智能投顾的态度也表明,政府的监管态度已经非常审慎。在互联网金融刚出现的几年,如果出现一个新业态新概念,监管层趋向于先看看具体影响再说,但到如今,政府更加关注其合规性、安全性。 这背后隐藏的,或是监管部门对于互联网金融乃至整个金融创新的失望,最近几年的金融创新,包括互联网金融,没有给经济带来实质性的帮助和提升,反倒是出现了诈骗、跑路等危害社会稳定的事件,监管趋严也就不难理解。 对于智能投顾而言,整个行业需要做的是用实力为自己正名,毕竟目前市场上对于智能投顾的质疑已经不少,目前来看监管部门也不怎么认可。一切还是需要用市场来检验,如果智能投顾真的能够帮助到用户,在其风险承受能力范围内,为其提供了最佳收益率的资产配置,那么用户和市场自然会越来越认可智能投顾技术与模式。所有的质疑也会逐步化解。 对于监管层而言,在重申销售基金需要牌照之后,可以考虑引导一下智能投顾领域的秩序。目前的智能投顾炒作意味很浓,能否通过组建协会加强自律、设立一定门槛等形式来引导行业走向规范,是可以进一步探索的问题。有些所谓的智能投顾,本身并没有多少技术人员与技术储备,也自称智能投顾,如何让用户更加清晰地辨别真假智能投顾,是比较有意义的工作。 当然,政府对此不必过度参与,避免对整个行业形成背书。可以通过引导组建协会的形式,加强行业自律,以更加市场化的力量,促使行业形成更透明、更规范化、标准化的服务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