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主要内容:包括8项内容、66项行动建议,如倡导数字技术、把握好创新和风险之间的关系、建立数字普惠金融法律和监管框架、扩大数字金融服务基础设施,特别重视保护消费者权益、加强金融知识普及等。 肯尼亚案例:肯尼亚M-Pesa是肯尼亚运营商Safaricom在2007年3月推出的手机转账业务,这项服务不需要用户拥有银行账户,这正符合肯尼亚仅有约20%的成人有银行账户的现实。用户转账给肯尼亚境内的任何其他手机用户后,汇款接收方可以在任何M-Pesa代理网点将其兑换成现金。如此简便的支付结算方式,让短短4年时间就有超过1500万肯尼亚人成为M-Pesa的用户,交易额已经达到数十亿肯尼亚先令。(摘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数字普惠金融的实践和探索》) |
瞭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陈龙: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有三个支柱。 一是金融合规。数字普惠金融仍然是金融,金融合规所需要的身份认证、反洗钱、信息披露,以及风险控制流程等,都不能少。 二是技术驱动。“跑路”的P2P企业,有些是不能满足金融合规要求的,甚至不是在做金融,是欺诈;还有一些想把金融做好,但没有足够的技术能力支持。移动互联让金融能够随时、随地、有效地触达普罗众生,云计算技术大大降低了技术以及金融创新的成本,让金融更“惠”,大数据、生物识别、机器学习等等技术也让我们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甄别风险的能力大大提高了。 第三,场景依托。有了好的技术,但是如果不能和生活场景结合得很好,就不可能有效地触达用户、甄别风险。金融的目的,就是为生活和商业场景服务的,这样才不是金融空转,才可以很好的识别风险。 瞭望:根据您的经验和了解,数字普惠金融在推广中面临哪些挑战? 陈龙:我觉得有两点比较重要: 第一,要认识数字普惠金融的重要性和它的逻辑。正如前面所说,数字普惠金融不仅对老百姓有用,对整个国家也很重要。这次《G20数字普惠金融的高级原则》,也呼吁大家可以把数字普惠金融当做战略推动。 第二,要营造环境,鼓励用市场化的方式去推动它的发展,鼓励公平竞争,以促进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 当然,我们一方面要大力推动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另一方面要在给社会带来便利和保证金融安全性之间寻找平衡。 瞭望:这一过程中,政府的角色和作用是怎样的? 陈龙:综合看的话,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六点: 第一,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推动包容性增长,顶层设计上应考虑将其作为国家战略来推动,这不但符合国务院关于普惠金融规划的国家战略高度,而且也是G20普惠金融高级原则所倡导的。 第二,要适当的监管,鼓励有序竞争、多元化、差异化,推动行业竞争力的提升,市场竞争是推动普惠金融最重要的抓手之一。 第三,要科学监管,鼓励有益创新,为创新留下空间。以英国的Fintech监管创新为例,英国监管当局今年年初将区块链的发展作为国家重要战略推动,4月份批准了电子银行通过生物识别远程开户,5月份推出了“监管沙箱”项目,在保护消费者的前提下,为金融科技、新金融等新兴业态提供“监管实验区”,适当放松参与实验的创新产品和服务的监管约束,推动金融创新实验,之后在全国推广。 第四,大力推动数字普惠金融的同时,应该坚决推动消费者保护和消费者教育,包括金融合规、信息披露、风险化解等多方面。 第五,完善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和孵化机制。包括,发展物理通路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推动数据共享,尤其是政府公共数据的共享;在合规的前提下为金融初创机构提供便利,简化流程;地方提供税收等政策支持,扶持优秀金融企业发展。 第六,建立有效的普惠金融评价与衡量机制,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消费、民生有何实际影响,都需要跟踪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