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披露不够透明:作为一个理财产品,最为直接有效的吸引流量的方式就是高收益,其本身就是一个流量入口。“以理财收益为例,如果理财收益率较高,自然会形成口碑效应,聚拢起用户,而在此类业务推进过程中,最重要的是风控管理,如果风控管理做得好,就会形成一个稳定的用户入口。”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俊慧对笔者表示。 目前,乐视金融APP上共有三款理财产品,其中活期理财“乐乐高”七日年化收益率在5.2%~6.8%之间。不过,在整个产品说明中,对于“投资人钱投到哪里去了?资产端是什么?”等信息均语焉不详。在《乐乐高项目说明书》中,仅从“受让人通过投资受让转让人的基础资产的收益权从而获得投资收益”中可以推测是债权产品。 另外,《乐乐高产品投资协议》中的一条保密条款称,“各方在此确认,出于保护转让方信息安全的考虑,对于投资标的的具体信息,仅转让方及乐视金融可见。”所以,这款产品的协议用最通俗的话来讲,基本就是在说,“这个是债权,我是平台,但是债权的转让人不告诉你是谁。” 乐视金融上另外两款理财产品叫“乐享其成”,预期年化收益率均在7.3%。但关于这两款产品的介绍就更加少了,关于资金流向的说明,仅为“底层资产是在深圳市招银前海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挂牌的债权收益权”“理财金将投向优质债权项目”。 “这样的信息披露有点问题”,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杨东对笔者表示。“以往各平台上不透明信息的操作比较多,自新规出台后,网贷平台作为信息中介,应该向投资者明确表明投资标的是什么、资金流向等信息。” 以上种种,乐视金融难逃“信息披露不全”之名。更进一步,在新的网贷监管政策未正式实施之前,这种做法也存在“打擦边球”的嫌疑。“这一年是整改期,不合规的地方还有时间去调整。”杨东称。 作为“后来者”的乐视金融,本有牌照之忧、场景之患,如今连产品本身也存在整改空间,乐视金融想要吸引更多投资人,需要做的事情确实还有很多。“五年内,相信我们可以进入国内互联网金融第一梯队。”王永利曾许下了这个诺言。如今,倒计时已经开始,接下来的竞争,只会更加激烈。 |
借势能否突破场景限制?当曾经的江湖大佬变身创业新兵,王永利已经深谙互联网法则:乐视金融需要场景和流量入口。他曾对媒体说,乐视小贷主要关注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汽车金融和小微金融。这些领域也与乐视现有业务相补充;同时,3000多万个付费用户也是消费金融的客户来源。 然而,不能回避的现实是,乐视商城主要销售自家产品,消费场景可能有限。乐视金融探索出来的新玩法是:跨界联合、借势营销。“乐视有自己的内容和生态,这些是性价比最高的获客渠道,我们现在还是想基于生态,充分利用内部资源,未来或许会拓展到生态之外。”曼卿对笔者称。比如,今年的乐迷电商节,乐视金融推出多款互联网理财产品创6亿元交易额;“十一”期间搭乘电影《爵迹》跨界推出“财貌双爵”理财产品;再比如,推出中超系列竞猜理财产品“乐猜串串烧”,通过对中超比赛结果的竞猜,增加自己购买的理财产品的收益率。 这是乐视金融打造的“融合效应”的典型场景。围绕电影、体育赛事等IP展开,吸引相关粉丝使用乐视金融产品。“借势”固然热闹,但热闹过后,留下的却未必是真金白银。事实上,这种跨界更像是一场赌博,取决于“势”的好坏。比如电影的票房难以保证、IP的影响力难估计、跨界的销售形式过于单一,人们在“尝鲜”过后很容易失去兴趣,难以持续。王永利也曾坦言,乐视资源的不足会影响到乐视金融。这为乐视金融的资本运作、打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