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企竞逐:值得一提的是,内地的大型保险公司也多有在香港设立子公司;中国太保、中国太平、中国人保、中国人寿均有香港注册地保险公司。资料显示,中国人寿保险(海外)股份有限公司香港分公司于1984年11月15日在香港注册成立,是目前港澳地区最大的国有人寿保险企业。原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香港分公司,于2003年正式更名为中国人寿保险(海外)股份有限公司香港分公司。 据了解,中国人寿(海外)最大优势在于短线理财产品。前述资深香港保险业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中国人寿在香港并非领头羊,但一直在追赶。由于市场竞争的关系,中国人寿在香港的保险产品与内地条款不一样,在投资分红险数据上面,中国人寿做得比外国品牌更好。 中国人寿海外官网显示,中国人寿香港的新增保费收入连续三年排名全港第一。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中国人寿(海外)新造直接个人寿险年度化保费135.76亿港元,英国保诚、美国友邦分别为90.97亿港元、64.3亿港元,排在第二、三位。而中国太保、中国太平等并未能进入前十之列。 数据显示,中国太保在香港设立子公司—太平洋保险(香港)有限公司,于1994年4月在香港成立,注册资本为2.5亿港元。自2014年起,获得国际信用评估机构标准普尔授予的A- 。经营一般保险业务,主要为企业和个人客户提供意外及健康保险、汽车保险、航空航天保险、船舶保险、货运保险等; 中国太保2016年中报显示,中国太保全资拥有的太保香港开展境外业务。截至 2016年6月30日,太保香港总资产9.46亿元,净资产4.26亿元,上半年保险业务收入 2.33亿元,综合成本率 84.7%,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净利润0.46亿元。而总部位于香港的中国太平,在香港、澳门的保费收入并不是大头,中国太平年中报显示,上半年香港与澳门的保费合计收入为30.1亿元。 |
内地代理涉足:据了解,对于香港保险业务的投保部分违规问题,保险监管部门也进行了相关摸底与调研工作。从摸底结果来看,保监部门发现,非法销售香港保险产品的参与主体鱼龙混杂,营销手法花样翻新;而且由于参与机构和人员构成复杂,大部分不具备保险中介经营资格,在一定程度上已扰乱了内地保险市场。 事实上,内地客户前往香港投保由来已久。上述资深香港保险业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内地客户到香港买保险,早期是在1997-1998年,主要为广东省珠三角客户;2003-2010年进入中期;2010年开始进入高峰,特别是2015年至今,更多内地人士到港买美元资产配置。” 因为内地客户的激增,香港保险公司规模也随着扩展。上述资深人士提到:“我们公司由2005年只有3000名营业员增加到目前1.8万人。另外,内地的保险公司也和香港的险企合作,多数是财产保险。” 香港保险需求量大增,也引来内地代理保险公司涉足香港保险产品的销售。上述上海保险业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提到:“其实以前香港保险从没有代理公司做过,这两年开始,众多代理公司在涉足或想涉足这一领域。不过,香港保险在内地的代理,其实主要都集中在一线城市的高端客户。” 据了解,买香港保险一定要入境香港,保险公司会把入境时候的白色小票收走,以证明本地投保,非香港境内签署的合同不受香港法律保护,也被外界称“地下保单”。 对于香港保险产品,时代周报记者调查了解到,据传最受内地用户青睐的是储蓄分红险,期缴最少5年,起投资金最少2000美元,不设上限。期缴的5年中,现金价值是低于投保额的,而至第8年现金价值将高于投保额,10年后这笔投保才有较大的升值功能。 一位上海保险业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称,香港保险产品没有内地的所谓万能险,可以短期实现较高的现金价值,一般保险产品都要10年以上他的现金价值才值得退保,所以客户购买香港保险是要做好10年以上长期配置的准备。 但也有业内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称,香港的保险产品,现金价值要在8-10年后才能显现,一笔资金放在海外10年以上,除非人民币汇率在未来10年出现暴跌,否则所获得的汇率利息未必能跑赢在内地的资产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