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星球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上市银行不良率抗压榜 谁是三好生谁是差生 (附榜单)

查看数: 1407 | 评论数: 2 | 收藏 0
关灯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左 右->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布时间: 2016-11-21 09:43

正文摘要:

不良贷款压力成为近几年来银行的重要关注点,据监管口径,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已经超过2万亿元。银行不良率也同步持续飙升,数据显示,该指标已经持续15个季度上升。通过对三季报及中报相关数据进行综合打分汇总,《投 ...

回复

花开茉莉 发表于 2016-11-21 09:46:00
不良增速放缓投资机会隐现:尽管银行不良率仍然高发,但外界的表现与预判已然不再那么悲观。最直观的表现就是频频有资金举牌银行。

除了民生、招行和浦发曾被险资举牌外,日前北京银行也被举牌,据北京银行发布的权益变动报告书显示,新华联(8.920, -0.04, -0.45%)控股通过二级市场增持1446.4万股公司股票,占公司总股份的0.10%。本次权益变动完成后,新华联控股(9.250, -0.01, -0.11%)占公司总股份的比例为5.03%。而新华联还通过全资子公司持长沙银行股份至2.894亿股,占比9.40%,成为长沙银行第二大股东。

对资金频频举牌银行的原因,投资人士分析,银行股牌照价值高、股息率高、估值低、高ROE等特点都是吸引因素。“我理解,资金的炒作经常炒的是一种预期,即预期银行资产质量未来将转好,举牌银行与其他类型上市公司不同,少有短期投机资金。”前述银行业人士称。

数据显示,银行不良暴露增速在放缓。三季度,上市银行整体不良率1.55%,较2015年底的不良率1.49%微幅提升6bp。2016年第三季度,不良贷款余额达到1.14万亿,较年初增加约500亿元。不良贷款余额增速有明显放缓趋势,三季度增速仅为18%,远低于2015年年末的48%,降低了30%,同时也低于2016年半年度的29%,环比降低11%。

“不良生成速度持续放缓,资产质量压力边际改善。我们判断四季度作为银行核销处置及不良确认的集中时点,单季不良生成率将有所回升,但不改全年行业不良生成率的改善趋势。”平安证券投研人士分析认为。

“不良贷款虽然在增加,但不良并不是绝对的,随着经济形势变化,有些不良仍有希望转成优质资产,这也就是为什么当前很多资金都想挤进不良资产处置的队列。”前述银行业人士称。可以说不良资产处置在2016年成为一个重要“风口”。地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扩容至27家,民间资金也纷纷参与到不良资产处置行列,一些私募基金和信托计划也开始围绕不良资产进行产品设计。

目前券商对银行明年业绩表现普遍偏乐观态度,认为明年银行利润增速会略好于今年。中信建投观点认为,行业基本面出现积极改观,同时政策利好也将出现,可积极加大银行股配置比例,四季度银行股有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原因是:(1)基本面:三季报显示相关数据出现了积极改善,三季度单季净息差企稳回升,不良增长继续放缓。(2)政策面:积极回暖,风险缓释的政策将在四季度加快落地,在风险缓释力度大于风险暴露的情况下,控制风险提高估值。

东吴证券(14.870, 0.10, 0.68%)戴志锋认为,银行基本面转向稳定,明年估值回到0.8倍静态市净率(PB),股息率也会抬升,估值切换是大概率事件。个股方面,城商行好于股份行,股份行好于大行。三季度好于预期的有宁波银行、华夏和中行。城商行中,宁波银行和南京银行成长性好,宁波银行指标更均衡;股份制银行中,各项指标比较好的有招行、浦发和兴业,有改善预期的是中信和华夏;大型银行差别不大,交行值得关注。
花开茉莉 发表于 2016-11-21 09:44:50
不良资产挤压利润空间:“2011年前后我经手的贷款中,发生的第一起风险事件让我印象深刻。当时,有一天晚上接到一位贷款客户的电话,客户声音充满焦虑,他告诉我说他们一个联保体成员失踪了,我当时脑子‘嗡’一下就懵了。”一位信贷客户经理说。后来几经周折,动用了经侦力量将人找回,最后总算有惊无险让担保人进行了偿还。“但是后来几年,发生风险的案例逐步增加,回收难度很大,除了与企业自身经营思路、战略等有关系,与经济形势也有极大关系。”

作为高杠杆经营的金融机构,银行最主要的业务是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与实体经济的联系不可谓不紧密。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实体经济繁荣时居民消费能力提高,厂商扩大产能,带来的结果是加杠杆意愿增强,借贷愿望旺盛。银行一方面要满足厂商的借贷需要;另一方面实体经济繁荣带来厂商普遍盈利能力强、偿债能力无忧,在竞争对手都扩张业务抢地盘的时候,不扩张就是退步。而国家为了适应经济扩张的需要增加货币供应,相应的货币投放大都通过银行完成。厂商、银行、国家三个部门共同完成了这一轮经济上升周期的扩张,厂商扩大产能增加杠杆、银行扩大信用增加信贷资产、国家推动货币投放增加GDP。

但经济是有周期的,市场时有波动,一旦进入经济下行周期,前述逻辑循环就反过来了。厂商前期扩大的产能浪费、经营亏损、偿债能力堪忧。银行前期发放的贷款质量就随着厂商一同恶化,而信贷资产恶化同时也导致银行放贷能力下降。

从中国经济形势来看,2002~2011年,中国经济长期保持高速增长,在这个时期,中国存在巨大的比较成本优势,在全球形成中国制造、中国价格、全球工厂等概念,这10年GDP的平均增长率大概在10%以上,其中2006和2007年最高,当年分别增长12.7%和14.2%。

这个阶段同时也是中国银行(3.380, 0.00, 0.00%)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实现了股改上市,净利润大幅度飙升,不良持续保持“双降”,期间,形容银行业“躺着也能挣钱”一点也不为过,银行业成为众多人眼中的“金饭碗”。

但随着经济拐点的出现,经济逐渐开始下行。在繁荣时期,由于企业和银行的乐观,产生的大量信贷逐渐开始产生风险,在2011年前后,逐渐有银行打破不良持续“双降”的态势,不良贷款出现上升的苗头,到2013年前后,银行不良形成“双升”的局面。

对未来中国经济走势究竟如何存在诸多争论,目前L型走势观点仍占上风。“‘L’型的判断告诉我们,未来中国经济运行态势总体平稳,既不会出现强劲的反弹,也不会出现明显的失速。”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王军分析道。

“在‘L型’经济走势下,预计货币政策会比较谨慎温和,银行的信贷政策预计不会出现像过去那样强货币政策刺激下的激进情况,放贷会比较谨慎。”一位银行业人士认为。事实上,近两年来,银行并不差钱,但在信贷投放方面却倍加谨慎,甚至被评价为“惜贷”。这一行为必然拉慢了业绩增速。

而与此同时,过去信贷扩张风险正逐次暴露,不良“双升”,相应拨备与坏账损失也随之提升,直接影响到利润。这也就是为什么出现前述银行一直想降低拨备覆盖率的原因,即想通过降低拨备来提升业绩。“可预计的是,银行业绩很长一段时间难以恢复过往辉煌状况。”前述银行业人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