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跟谁走?原油与铜,谁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引领更为明显呢?中国证券报记者对比几个指数走势发现,LME期铜、上期所沪铜走势与文华商品指数走势更为趋同,在2011年后进入不断下跌的通道;而布伦特原油、美国原油走势则与CRB指数更为相似,经过2011—2014年的盘整后,才进入下跌通道。 据了解,CRB指数是由美国商品调查局(Commodity Research Bureau)依据世界市场上19种基本的经济敏感商品价格编制的一种期货价格指数,通常简称为RJ/CRB指数;而文华商品指数(CCI)是跟踪国内28种上市商品价格综合表现。前者反映世界大宗商品走势,而后者更多反映国内市场。 广发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郭磊指出,原油之所以是一种关键的周期产品,首先在于它是工业需求的映射,至今具有不可替代性,它的实体属性其实远强于金属;其次,它深度关系到资源国和工业国之间的利益博弈,定价格局复杂;再次,它作为最重要的资源品之一,对中下游无数个行业的预期都有着深刻影响,行业有没有补库存预期,或者说补多久,原油的价格趋势是一个关键决定因素。 展望2017年,郭磊认为,以原油作为一个坐标(2016年的油价在月均32-54美元之间,年均45美元),资产演变可能存在以下三种情形的对应。情形一:原油均价波动范围50-60美元,对应温和再通胀,股债皆有空间,股略好于债,周期资产占优;情形二:原油均价波动范围60-70美元甚至更高,对应类滞涨,股债双杀,避险资产占优;情形三:原油均价波动范围40-50美元,对应重回通缩,宽松预期抬头,债略好于股,轻资产占优。“情形一是大概率,其次是情形二,关注这两种情形下的资产定价逻辑。”郭磊说。 |
如何看待铜需求的提升。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前三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46.1万吨,同比增长83.7%。中国国际期货研究认为,根据目前的速度推算,预计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将达到约64万辆,预计总用铜量约3.84万吨,占我国年铜消费量约0.3%。 工信部《中国制造2025》报告中指出,按照规划,2025年,中国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将达到300万辆,占比提升至20%左右。“2015年我国汽车总产量2483万量,如果按照每年25%的电动车产量增速测算,到2025年我国电动车产量可达到476万辆,总用铜量约为28万吨/年,约占目前我国年铜消费量的2.5%。”中国国际期货研究称,短期新能源汽车对铜消费增长拉动力度有限,不会对铜市产生大的影响。 但曾在美国过去五次经济衰退中,准确预测了三次(1981年、2001年及2007年)的铜博士,也并非浪得虚名。由于在电气、轻工、机械制造、建筑工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铜需求常常被当作广泛经济活动的重要参考,其价格走势甚至能够准确预测全球宏观经济。 |
取代原油地位?没那么简单。原油消费看似没落,在当前的世界经济格局中,其实际需求是否会大幅下降?而铜的需求提升空间又有多少? 今年7月14日,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了一份报告——《2050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下称《展望》),再次为石油消费唱衰。《展望》指出,全球石油的消费量在2030年~2040年间将达到峰值,随后将开始下降。 报告统计认为,石油目前的主要用途是作为交通燃料使用。石油消费量封顶主要是受到了成品油(尤其是柴油)消费量降低的影响。其原因在于燃油利用率的提高和可替代能源的发展。在工业化已经比较成熟的国家,石油消费量增长很难再有大的突破。石油消费的增长主要是在发展中国家。这些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是能源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印度的GDP增长将成为主要国家中增长最快的国家,人口也会在2030年超过中国。虽然中国老龄化趋势明显,但服务业和城镇化发展速度快于全球平均水平,所以能源消费增量仍然有潜力。在此背景下,考虑到未来可能出现经济、技术突破等诸多不定因素,《展望》做了4种预测——现政策情景、粗放情景、低碳情景、强约束情景。但无论哪一种情景,《展望》都预测石油的消费量在未来35年内会下降。 尽管如此,但黄小隽认为,无论短期还是中长期,仅仅因看空消费量便抛弃原油投资的理由颇显单薄。国际石油生产地域垄断性较强,因油价供给端变化对其价格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不排除出现消费量下降而价格上升的情况。就大宗商品的引领作用而言,目前油价仍然是衡量通胀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其龙头地位也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继续保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