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股东忙补充质押:受巨量解禁股出炉的利空冲击,高位质押公司股票的第一创业大股东们“叫苦不迭”。5月17日,第一创业发布公告称,公司的第一大股东、第三大股东分别在近期进行了补充质押。 5月15日,第一创业的第一大股东-华熙昕宇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华熙昕宇”)向中信证券(15.570, -0.14, -0.89%)质押了3000万股第一创业股票,用于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融资补充质押。5月16日,华熙昕宇又向光大证券(14.410, -0.23, -1.57%)补充质押了2125万股第一创业股票。在短短两天的时间里,华熙昕宇就补充质押了5125万股第一创业股票,占其所持股份比例的15.19%。 除了华熙昕宇,第一创业的另一个重要股东能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能兴控股”)也在近期连续补充质押。公告显示,能兴控股在今年5月12日就进行过一次补充质押操作。 当日,能兴控股向万联证券补充质押约382.8万股第一创业股票,但这仅仅是开始。在5月15日,能兴控股又向招商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进行了两次补充质押,补充质押的股票数量分别约为375.9万股和93.99万股。 而后5月16日,能兴控股再度进行补充质押,向海通证券补充质押了185万股第一创业股票,向工商银行(5.010, 0.03, 0.60%))佛山顺德陈村支行补充质押860万股第一创业股票。能兴控股累计质押股数已经高达约1.64亿股,占其持有第一创业股份总数的88.12%,占第一创业总股本的7.48%。 |
机构“背道而驰”频唱多:3月24日,第一创业2016年年报披露日当天,太平洋(3.920, -0.06, -1.51%)证券发布研报称,基于证券行业整体性机会,上市补充资本幅度较大有望促进公司加速发展,以及该公司作为次新股流通市值小、弹性大的特征,给予第一创业增持评级,6个月目标价35元/股。 3月26日安信证券发布研报称,维持第一创业买入-A评级,6个月目标价32.92元/股。在此前一个交易日的3月24日,第一创业的收盘价已经达30.33元/股。 另外,海通证券(14.300, -0.11, -0.76%)虽然在第一创业发布2016年年报后给予了下调评级。但是,其仍在研报中认为第一创业以固守为主要特色,在现有上市券商中属于稀缺标的;已经拥有多项债券承销业务资质;对传统经纪业务依赖度较低。因而,海通证券使用部分估值法得出第一创业的目标价为31.89元/股。这与当时第一创业的股价也相当接近。 然而一个月后,第一创业发布了今年一季报,并且股价已经在25元/股附近短暂地小幅横盘。海通证券使用了可比公司估值法,从PE角度得出目标价16.50元/股,又从PB角度得出目标价14.42元/股,并且综合两种方法得出平均目标价15.46元/股。这与当时该股的收盘价比较远,但离周一的收盘价14.84元却是很近的。再考虑到第一创业以固守为特色,属于上市券商中的稀缺标的,海通证券给予该股25.51元/股的目标价。 机构的观点和股价的背道而驰,业内人士都归结于首发限售股解禁上市,但之前众多解禁股走势来看,并未出现如此反常现象。 业绩无法支撑高股价?第一创业披露的2016年年报显示,公司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20.28亿元,同比下降32.6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62亿元,同比下降44.99%,2017年一季报第一创业业绩同样表现平平。其一季报数据显示,第一季度公司营收3.68亿元,同比降低3.60%,实现归母净利润0.692亿元,同比下降31.3%。 第一创业以固定收益业务见长,2016年其固定收益业务的营业收入为2.55亿元,占总营业收入12.56%,从2015年的第二大业务下降到第四大业务。而在2015年期固定收益业务的营业收入为7.62亿元,占其总营业收入的25.31%。 2016年第一创业的资管业务营业收入为6.24亿元,占其总营业收入的30.79%,为其第一大业务。而在2015年,第一创业的资管业务营业收入为4.89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16.21%,为其第三大业务,仅次于占比第二的证券经纪及信用业务。 相比全面下降的营业收入及利润数据,第一创业的估值则相对较高。数据显示,第一创业的动态市盈率超过100倍,远高于目前28家上市券商的平均市盈率水平。 新近披露的第一季度报告显示,第一创业2017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3.68亿元,同比降低3.60%;实现归母净利润0.692亿元,同比下降31.3%。 其中资管业务收入1.52亿元,同比增长68.8%,占总营收41.3%;经纪业务收入0.71亿元,同比降低22.9%,占总营收19.23%;投行业务收入0.46亿元,同比降低57%,占总营收12.5%。另外,第一创业还推出分红方案,向全体股东每 10 股派 0.40元人民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