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星球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国人财富观念十年变迁:混沌期不知理财为何物

查看数: 1788 | 评论数: 5 | 收藏 0
关灯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左 右->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布时间: 2012-11-20 23:16

正文摘要:

银财苏州:刘彦斌(微博)这十年,正好与国内理财市场架构从无到有相契合。 十年间,中国资本市场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特别是中国股市迎来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股权分置改革,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A股实现了全 ...

回复

银财苏州 发表于 2012-11-20 23:17:34
[ 记者手记]

多一分冷静 多一分思考

刘彦斌非常健谈,人也很平和。虽然在业界颇有名气,但他还是把自己定位于一个普通的理财教育工作者,仍在埋头做着培训理财规划师及为老百姓普及理财知识的工作。

相比过去的十年,刘彦斌似乎缺少了当初理财热时的兴奋劲。经历了金融危机、几年的熊市,全民的理财热情也在降温。现在的刘彦斌不再上电视节目,也不为任何公司代言。有人邀他做私募他也推却,看电视、上网看新闻、写写微博、写书几乎是他生活的全部。他现在更多的是在冷静地思考如何让老百姓理解理财的真谛。

刘彦斌认为,百姓的理财观念已经成熟多了,未来十年会更成熟。但他也感慨,人都是逐利的,很容易好了伤疤忘了疼,如果再来一轮大牛市,人们还会疯狂地去炒股票,只有经历切肤之痛才会更成熟,市场最能教育人。

举例说,股市从6000多点跌到1600多点,期间有多少人赔得血本无归;经历了“7·21”大雨大灾,让很多人觉悟了要给爱车上保险;两个人都得病,一个人上了保险,获赔50万元,生活质量没有受到影响,另一个人没上保险,生活陷入困境。这些都是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教训。因为许多人对“理财”的含义并未真正理解。

刘彦斌所说的“理财”是指对资产的合理配置。“就是用今天的钱来安排明天的生活,让钱在不同的岗位上做工作。一方面可以让你的财产增值,一方面防范突发风险。”

十年,对于人的一生来说不算短暂,但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则是一瞬间,与国外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相比,中国的资本市场还很年轻,人们的理财观念还难言成熟。正如刘彦斌所说,在国外,理财师年龄在45岁以上才进入成熟期。

现在刘彦斌想要告诫人们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的提高,理财的需求也会提高。许多新的理财工具还会出现,并且游戏规则也会变化,因此理财观念也要与时俱进。

刘彦斌现在一边做他的培训理财师工作,一边埋头写着他的第八本书,是关于如何做好养老理财规划方面的。 他继续以一个普通理财教育者的身份,为普通百姓做着普及理财知识的工作。
银财苏州 发表于 2012-11-20 23:17:26
[ 商报提问]

商报:您如何评价现在国内的理财市场?

刘彦斌:现在是很繁荣的市场,理财工具丰富多样、老百姓的理财需求也日益增加,但还是有很多需要规范的地方。比如银行理财产品的说明书需要更加完善、通俗易懂;小的第三方理财机构的销售环节需要加强监管;信托产品的风险提示需要更加明晰等等。

商报:您预测一下未来五年我国的理财市场会是怎样的景象?

刘彦斌:理财市场未来会越来越好,百姓手里的钱越来越多,安排财务方面的需求越来越明显,所以理财市场的需求是永恒的。但是未来的理财产品销售肯定不是为了卖股票而卖股票、为了卖保险而卖保险,一定是从理财的角度来进行资产配置。简言之,就是投资理财的方式可能不变,但市场的规则、投资策略会发生变化。

商报:未来五年对于理财市场的监管会有何变化?

刘彦斌:未来五年的理财市场监管肯定会越来越严,银行理财产品更加透明,灰色的东西会逐渐减少,小公司淘汰大公司留存会成为市场的生存法则。同时,也建议银监会对理财产品中资产配置的配对以及产品说明做出一些规范。

商报:您提到第三方理财市场亟待规范,这类机构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

刘彦斌:第三方理财机构惟一的生存方式就是替银行之类的金融机构销售金融产品,而一旦金融机构具备了自行销售产品的能力之后就不再需要他们。而且很多第三方理财机构游走于非法集资的边缘,未来如果银监会将其纳入监管,这类机构就会优胜劣汰,去粗存精。

商报:专业理财规划需要专业人员帮助配置,现在我国理财师保有量是多少?

刘彦斌:国内理财规划师从2006年开始统考,平均每年5万人报考,2.5万人拿证,保有量已经有十几万;金融理财师也不会少于10万,所以专业持证的理财师在中国几十万是有的。理财师是知识职业,也是技能职业,通过经验的累积才能更好地为客户配置产品。在国外,大银行私人银行客户经理,要求有十五年的从业经验,有知识、有经验、有阅历、有生活的体验。尽管人们已经比十年前成熟,再过十年会更成熟,但这中间仍然需要再教育的过程,为大众服务的理财师也一样。

商报:这十年您觉得自身对国内理财有什么个人贡献?

刘彦斌:谈不上什么贡献,只是第一个走上电视的人,告诉老百姓理财是生活的一部分。理财再不是高深的金融知识,而是很平实的东西,用今天的钱来安排明天的生活,做到未雨绸缪,去正确地对待投资产品,正确地看待保险。
银财苏州 发表于 2012-11-20 23:17:16
重回起点:

风险让投资者趋于理性

2008年以前,刘彦斌说得最多的是股市、基金的投资策略,后来他开始谈论房价、黄金、财产的保值与增值、保险、家庭理财、儿童理财、婚姻理财等话题。

2009年底,刘彦斌明确表示,不再预测股票点位,这都是因为2007年那个买啥都赚、令无数投资者疯狂的一年一去不复返,伴随而来的,是股市从最高6124点跌至最低1664点,由于处在一个链条上,股民赔钱基金也跟着亏损;号称稳健的理财产品也不那么稳健,零收益、负收益频频见诸报端。

“理财本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2007年更多的老百姓认识了股票,2008年则更清楚地认识了股票。”刘彦斌坦言,没有太多人能跨过“风险关”直接赚钱。

不过,国内理财市场在经过几年的培育后,2008年已经初具规模,理财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各类理财产品的设计、创新日臻完善,理财师这个曾经陌生的名词以众所周知的群像出现……但是理财市场还是不可避免地遭遇着“大事件”的冲击。市场则用冷酷的法则历练着参与其中的人们。

正因为经历了理财市场的大喜大悲,无数投资者渐渐变得成熟和理性,稳健而活跃。

在这个过程中,老百姓开始和CPI赛跑、与通货膨胀做斗争,理财已不仅仅是获取财富的一部分,更是生活的一部分。过去这十年,是理财概念深入人心、理财观念得以普及的十年,现在理财已经成为老百姓生活的一部分。通俗地说,这十年老百姓知道了股市风险有多大、银行理财也会零收益、光板金条才保值、信托完全高门槛高收益……经历了疯狂,老百姓的风险意识不断增强,投资工具选择上也更加理性。

这中间,东方华尔曾一度想把理财培训课开进社区,但经过多次调研,他们发现国内的理财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理财依旧停留在赚钱层面而非综合理财规划,当然这并不是坏事,十年让老百姓认识了理财,下个十年老百姓会更加淡定地去应对成熟的理财市场。

在采访结束之前,刘彦斌用自己出版过的书的名字概括了老百姓理财的变迁,从《理财有道》到需要《理财工具箱》,再到《上班赚钱、下班理财》变成生活一部分,就需要《人人都该买保险》来保障生活,从而《做最聪明的投资者》,再着手进行养老理财,这都是老百姓理财轨迹的总结。
银财苏州 发表于 2012-11-20 23:17:07
狂热期:

全民理财时代到来

经过了编写教材的漫长等待后,2005年3月,理财规划师终于被列入国家统考,这一行业开始得到社会的认可。“股票让我一夜成名。”刘彦斌毫不避讳地说。

2005年的股权分置改革,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历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制度性的改革让股市一扫以往的阴霾,同时随着债券市场的扩容,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日趋丰富和老百姓总体收入的逐年上升,“理财”概念逐渐走俏。这一年,理财规划师开始试点考试。刘彦斌清晰地记得,东方华尔开设的理财规划师培训课预约电话都被打爆了,银行、保险公司意识到了理财的重要性,老百姓也逐渐对理财有了认知。但当时老百姓对理财的认知仅停留在“听说”的层面,晦涩难懂,媒体开始寻找能帮老百姓解答疑问的专家。当时小有名气的刘彦斌第一次走进中央电视台接受采访,本来7分钟的节目,他连续说了20分钟,编导没喊停。后来,电视台邀请他去做节目,《理财教室》正式开播,《实话实说》、《生财有道》都有他的身影。

全民理财时代到来,刘彦斌火了!各大媒体纷纷请他谈股票、讲理财。很多人对理财的认识就是从他的讲座开始的。刘彦斌的理财讲座很亲民,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屁股决定嘴巴”,因为他既不是银行的人也不是基金公司的人,只是一个站在中间立场的理财师。

去学校接儿子,别的家长在门口等,而他则有在传达室坐着喝水的待遇,只因传达室老大爷也要借机问问什么股票好;新书签售会上,一位大哥抽着他签名的空档问,这会儿这股市能不能进呀;去医院抽血化验,护士一针下去,不看针管而是盯着他问:“您说现在还能买基金吗?”

在狂热的日子里,人人都在说股票和基金,一个能把晦涩的理财知识讲得连街道大妈都感兴趣的平民理财师成了大明星。仅2007年,刘彦斌接受的关于理财的专访就有100场之多。“会不会觉着烦?”记者问他。“不会,高兴还来不及呢,可以把更多的理财知识通过媒体传播出去。”刘彦斌说。

不久,“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出现在十七大报告中,这意味着国家不仅会努力提高老百姓的工资、养老金等收入,还会创造多种条件增加百姓的财产性收入,老百姓将迎来一个收入多元化的新格局。那个时候,全国上下都在说投资、说理财。刘彦斌总结道,2006年、2007年是投资理财市场蓬勃发展的两年,在股市的带动下,基金、保险、黄金等多种投资产品销售火爆。
银财苏州 发表于 2012-11-20 23:16:56
混沌期:

不知“理财”为何物

2002年,刘彦斌因投资股票而亏得身无分文。经历了理财失败带来的切肤之痛,他一手开创了中国“理财师”这个行业,让“理财”这个舶来品走进了更多人的生活。

“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会打开一扇窗。”2002年夏天,正在经受炒股破产煎熬的刘彦斌,被迫从头开始。或许是对生活失望,或许是想获得保障,刘彦斌来到平安保险想买份意外险,却偶然从代理人那了解到有保险公司正在做理财规划师的培训。当时,他对这个“新鲜”名词一无所知,代理人介绍说,这是从美国引进的一个新兴职业,是给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理财服务。

在当时,没有人了解“理财”这个词,觉得投资股票有钱赚就是硬道理。但老百姓越来越有钱,他们需要专业人士给他们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刘彦斌回想起十年前,各种产品只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谁也没有想到,有一天他们会画成等号,被归入“理财”这个大概念中。股票就是炒股,保险就是保障,这些都是细分的条线,很难综合到一起。当时老百姓没有意识到股市的风险能大到多少,对保险行业偏见很大,第三方理财机构压根就没有,能投资的渠道屈指可数。

回到公司,他赶紧把一份关于理财规划师职业资格的申请交到劳动部,劳动部的干部很干脆地表示支持。2002年9月,劳动部开完论证会,认为这个职业没问题。11月23日,劳动部正式颁布职业标准。这时,刘彦斌心里的一块石头才算落了地,但他还是高兴不起来,因为当时的中国连本理财规划师的教材都没有,就一直闷着、等着。

后来,教材的编写受到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的支持,现任人大校长陈雨露教授是当时专家委员会的主任,而教材的依据正是刘彦斌他们参照美国相关职业教育的内容编订的职业标准。但是第一本国内教材的编写,却漫长到让刘彦斌想要放弃。经过两年的等待,2004年教材终于出炉,劳动部正式成立理财规划师专业委员会,刘彦斌被委任为国家理财规划师秘书长,但在当时,“理财”仍在萌芽的大环境下,这只是个头衔冗长的虚职。

2004年,刘彦斌遇到了现在公司东方华尔的合伙人,一拍即合然后开始做公司,主要负责金融领域的职业资格培训,这也让刘彦斌的人生道路迎来了转折,国内理财市场也在股市的冲击中生根发芽,迎来了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