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苏州金融圈真的不太平啊。还有那个谁也正在接受调查。 |
@交通银行苏州分行 钢贸热潮退去后,各家银行都有牵连。 |
@交通银行苏州分行 钢贸热潮退去后,各家银行都有牵连。 |
涉钢贷款风险累积 这笔违规贷款只是交行涉及钢贸不良贷款的冰山一角。 数据显示,安永的一份《中国上市银行2012年回顾及未来展望》显示,截至2012年末,在五大行中唯独交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是上升的,从0.86%上升至0.92%。截至去年末,其不良贷款规模更是从2011年的219.86亿元攀升至269.95亿元,增幅高达22.78%。 总部在上海的交通银行不良贷款主要集中于华东地区。行业上,主要集中在批发业和零售业,特别是钢贸行业。 “在长三角地区,钢贸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不断加剧,行业风险敞口较大,故而银行采取了收缩贷款的策略。但由于钢贸企业贷款大多采用互保联保的模式操作,对单个企业的收贷行为很快引起了大面积的连锁反应。”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副总经理周昆平表示。 2012年,在政府主导下有关钢贸的不良贷款转成了展期贷款,因此到了2013年3月至6月,钢贸风险再次暴露出来。 数据显示,仅苏州地区,截至银行开始收缩钢贸贷款的2012年年中,银行对辖区40多家钢材市场贷款余额(包括贷款和承兑)近200亿元。其中,交通银行是目前苏南地区钢贸贷款敞口最大的银行之一。 此前,有媒体报道,交行在无锡涉及钢贸类贷款亦有100亿左右。“交行之所以涉及规模较大,与该行策略有一定的关系。此前他们对钢贸业的支持力度就一直比较大”。 7月初,江苏省无锡市银监局局长戴玉明专门发文表示,钢贸信贷泡沫越吹越大至破灭,除了市场方及企业主的责任,各金融机构,特别是部分大型银行也急需深刻反思。 (应采访对象要求,王磊为化名) |
指使员工伪造合同放款 为平息事态,2012年9月,交行苏州分行最终同意对上述两家企业进行授信,总计700万元。 为顺利放款,李浩要求王磊造一份假合同。“交行领导让我将交行与该担保公司签订的用于替其他公司担保的担保合同做了拆卸与装订,形成一本貌似具有法律效应的合同。从由逸顺公司进行担保的其他公司的贷款担保合同中,抽出担保贷款条款的页张,放入苏州钢博的贷款合同内。” “原先交行与苏州逸顺担保投资有限公司签署的用于替苏州钢博钢铁物资有限公司的担保合同,里面规定只能担保银票业务,不能担保贷款业务。因为这是完全不同的品种。如果真的做的话,不是被开除这么简单,就是犯法了,到时出了那个门,我就完了。”王磊告诉记者。 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由于年检未过,逸顺公司已于2012年8月份已被江苏省经信委取消了金融融资性担保资质。 为何追加一个没有资质的担保公司的担保?根据王磊提供给时代周报记者的录音显示:李浩对王磊说,‘这是分行党委会的决定,你只是具体操作者而已。'’如果这两家的贷款最后还不上, 有了担保合同,可以通过担保公司在我行的保证金代偿。‘ 在这份录音里,被李浩找来一起来劝说王磊的交行苏州分行零售信贷处处长戴旦明确表示,“这700万(包括钻翰的200万元)是收不回来的,只是为了结此事”。 不过,王磊最终还是拒绝了这个要求。 不过,在缺少逸顺公司的担保情况下,这笔贷款还是发放了出去。时代周报记者获得的一份,交行苏州分行2012年9月12日出具的业务审批流程单上显示,“缺最高额保证合同,无法确认是否追加逸顺担保。根据党委会议纪要(2012-21),相关人员要求放款。”审批流程单上有沧浪支行行长孙茂和放款中心主任李洁的签字。 “最高额保证合同也就是指逸顺公司的担保合同。”王磊解释说。时代周报记者从交行苏州分行内部获得的信息显示,这于2013年3月12日到期的700万元贷款至今未能收回。 为什么要指使员工用伪造的担保合同去放款?在员工拒绝后,明知收不回,还是坚持放了款?8月6日,时代周报记者致电交行苏州分行求证,其主管宣传的史远洋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对于外地媒体,此事的统一口径已经交到交行总部”。随后,时代周报记者致电总行求证。 截至发稿时,交行总行亦未给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