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制度顽疾还公平交易权 方能保障股民利益 如果说在期指和融资融券没推出之前,散户和机构还可以在同一游戏规则下相对公平的博弈,而在当今市场,散户和机构在交易上的不平等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对于一个金融市场,最重要的就是法制的完善、交易的公平自由和对普通投资者利益的保护,如果这几条做不到,这个市场是不可能走好的,散户也永远是机构猎杀的对象,最终只能遭到清洗和淘汰出局! 老艾再次强烈呼吁管理层立即修改制度缺陷,否则中国股市永远只能是易跌难涨,永远难以走出超级大牛市,永远只能看着欧美市场不断创出新高而望洋兴叹! 而对于中国股民来说,不破除制度性顽疾,就没有公平交易的权利,自身的利益就难以得到保障,也难以在股市上通过投资来赚钱,难以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中央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政策也难以落到实处。 |
制度性缺陷使A股陷入易跌难涨困局 由于以上制度性缺陷,使中国股市近几年形成了易跌难涨的格局,以下分析可为佐证: 一、由于机构将大量的资金用于套利交易,使得真正购买股票的资金减少,众所周知,没有资金推动股市是无法上涨的。而对于机构来说,股市无论涨跌他们都可以赚钱,而自动化高频交易的出现,即使有很小的获利空间,机构也可以赚钱,通过无数笔小微利润的积累,也可获得可观的回报,而普通散户则没有这个能力。 而正是这种原因,使得股指长期运行在一个较小的区间内,失去了应有的活力。目前的套保制度也加剧了这种现象,机构在股票现货上做多,在期指上做空套保,利润空间的锁定使得机构做多的动力降低,既然涨跌都可获利,那又何苦费力去推高指数? 二、由于中国股市大部分投资者均为散户,更容易产生跟风和群羊效应,而在下跌行情中,恐慌心理更会将此效应成倍放大。在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推出后,这一赚钱方式立即被主力所运用,并且屡试不爽,成为主力获取暴利的法宝。 由于近6年以来中国股市持续在走熊市,市场心理脆弱,利用恐慌心理砸盘,可以使股市下跌的速度要远快于上涨的速度。比如今年六月份,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沪指大跌超过15%,使积累了半年的上涨成果化为灰烬。 主力充分利用钱荒这一事件刻意砸盘,沪指在两天内一度大跌超过10%,惨烈程度远甚于08年金融危机时。主力利用制度漏洞在A股市场制造恐慌,在期指市场翻云覆雨获取暴利,而广大散户却只能被动挨宰,毫无还手之力。 而管理层至今也没有调查当时刻意砸盘的行为,主力有操纵市场和在期指及融券市场获取暴利的自由,而广大散户却连T+0回避风险的自由都没有。 |
光大乌龙暴露A股四大制度性缺陷 从某种角度说,光大证券乌龙事件是一件好事,它暴露了中国股市目前存在四大制度性缺陷: 一、权重股对指数影响过大,易形成操纵 由于指数设计的原因,以上证50为代表的少数权重股决定着指数运行的方向,由于所占权重过大,少数权重股的波动便直接影响大盘的涨跌。一旦这些权重股暴涨暴跌,便引发整个市场的剧烈波动。而由于这些权重股流通股份较少,加之平时交易并不活跃,少数资金便可使之大涨大跌,从而在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市场形成套利机会,更会留下操纵股市、影响金融安全和损害投资者利益的后门。 二、股指期货和A股市场存在天然不对等性 T+0的股指期货和T+1的A股处于天然的不对等地位,机构可以通过操纵权重股在期指上快速获利并出逃,而A股现货投资者只能处于干瞪眼的情形。尽管在期指推出时管理层信誓旦旦表示设定的交易机制可以有效避免这一点,但8月16日的光大乌龙事件已经将这一所谓的安全承诺击得粉碎! 三、散户和机构在交易上存在巨大的不平等 散户只能通过股价上涨和T+1交易方式来获利,面对市场下跌则无能为力,而机构则可以通过期指和融券进行卖空对冲风险甚至获取暴利,由于交易门槛的限制,普通散户则无法参与这种交易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散户极易受到市场波动的无辜伤害,甚至成为机构上砧板上的鱼肉。 而涨跌停板制度貌似防止了股价大起大落,保护了投资者利益,但却使股民在遇到利好时想买买不进,遇到利空想卖卖不出,只能干着急,而机构却可以利用期指和融资融券的杠杆效应获取暴利。 四、交易品种的匮乏,使散户无法对冲风险及做空获利 此前有认购和认沽权证,虽然数量很少,但至少可以对冲部分风险,多一种投资选择。但在2011年08月最后一只权证长虹CWB1黯然谢幕后,整整5年的时间便再无一只权证问世。虽然上交所表示正在研究个股期权,但何时上市仍然遥遥无期,A股急需更多适合散户的多种投资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