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敢是成功的第一要素 一个人的重大机遇往往在不经意之间就降临,但聪明人会敏锐地搏捉到它。我们都知道比尔?盖茨在大学二年级突然退学,转而全身心地投入电脑行业,最后终成伟大的事业。但在当时,几乎没有一个人能够理解他的这一做法,所有人都觉得比尔?盖茨是在游戏生命,是拿自己的美好前途为赌注来进行一场赌博。 盖茨在哈佛大学仍然延续了他在中学的那种学习方法,虽然不是太用功,但他的学习效率非常高。盖茨在所有这些功课里,最喜欢的就是数学。他对法律以及其他学科实在没有太大兴趣,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可是每次考试成绩也不算差。据说有一次考希腊文学时,他竟在考场酣然入睡。监考老师以为他是在潜心思考,可是见他过了半小时仍一动不动,才把他从梦中叫醒。他匆忙答卷,勉强把题目做完,但结果居然得了一个“乙”,搞得老师都惊奇不已。 在哈佛上二年级时,比尔?盖茨继续选修数学,这是他真正喜欢的课程之一,也是因为他要继续学习计算机技术。上中学的时候,盖茨就曾一度想将来做数学家,他在这方面显示出了特殊的禀赋。但是在每次上数学课时,他的表现却有些奇特。他坐在教室里,课桌上连一个笔记本也没有,只用两手抱住脑袋,样子显得十分厌倦。他看老师在黑板上证题,过了半小时左右,便举手说:“老师,你这个地方不对,让我来证明。”常常让老师窘得下不了台。他觉得给老师挑毛病是一种乐趣,似乎并不需顾老师的面子。老师指定的练习题,他只做20%。他认为做那些一目了然的作业无异于浪费时间。 盖茨退学的决定应该说也受到了保罗?艾伦的影响。保罗?艾伦毕业后从华盛顿州来到波士顿工作。由于离得很近,他常常在晚上和周末到哈佛去看望比尔?盖茨,和比尔?盖茨热烈讨论创办一家“真正的”电脑公司的计划。两个人在盖茨的寝室里搜集资料,分析形势,越来越确信电脑已经面临一个进入千家万户的辉煌前景,它将引发一场新的技术革命,就如当年蒸汽机、汽车、飞机的发明一样,会使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不可预测的重大变化。两人的谈论经常把同寝室的其他学生逗笑,大家都觉得这两个人有些过于理想主义了。这其中,保罗?艾伦表现得尤为积极。他由于已经工作,对计算机的市场应用有比盖茨更清晰的认知,他反复强调电脑必将在大众中间普及。他对盖茨说:“既然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如果不去领导这一技术革命的新潮流,就必然被时代淘汰。这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宝贵契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呀!”他不断怂恿比尔?盖茨:“做吧,咱们创办一家电脑公司吧!再不做就迟了,就贻误历史赋予的大好机会了,就会抱憾终生,甚至被后人责备!” 盖茨本人倒不在乎会不会被后人责备,他更关心自己怎样在25岁之前挣到100万美元。看着热情高涨的保罗?艾伦,盖茨也觉得时机到了。在如何抓住机遇这方面,盖茨已经学会了许多,这还要归功于他的那些日本客户。在一本盖茨的回忆录里,他记录了当时的一些事情。他说:“我和保罗?艾伦在1974年开设了公司,替一些日本公司编制程序……然而,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对于开办公司来说,这种拖拉作风并不是个好兆头。微软公司的首批客户是日本的一些公司。他们办事有板有眼,一丝不苟。我们只要比计划延缓一点儿,他们就会立刻派人坐飞机来‘关照’我们,像看管不懂事的小孩一样。他们知道他们派来的人不会起什么作用,但是那些人会在我们的办公室一天蹲上18个小时,一个劲儿向我们表明他们是如何在意此事。这些家伙真是认真得很!他们会问:‘为什么原定的时间表改变了?为此我们需要你们解释,我们要知道此事发生的根源。’现在,我们对被迫拖延某些专案的现象仍然感到十分痛心,我们也在不断改进我们的办事作风。有时候我们仍然要拖延某些专案,但是已经比过去好多了,这都得归功于那些严格细心的保姆们。” 盖茨深知,要想抓住机会,必须要果断勇敢,要有承受失败的勇气。机会一旦来临就要牢牢抓住,否则就只能眼睁睁看着它溜走。 经过再三思索,盖茨终于做出决定:离开哈佛,立即投身电脑事业。他把这个决定告诉了父母。他的父母认为,比尔?盖茨竟然敢无视哈佛的教育,置这所名牌大学的文凭于不顾,简直不可思议。但是两人都对电脑的知识所知甚少,感到要说服儿子不是一件易事。为了说服自己的儿子,他们找到了一位在电脑产业和商业方面都十分在行的德高望重者斯托姆,寄希望于他来说服比尔?盖茨改变决定。但斯托姆和比尔?盖茨接触后,不仅没有说服他,反而被他的想法打动了。比尔?盖茨向斯托姆滔滔不绝地做了一番演讲,详细说明了他现在所做的事情和今后的打算。斯托姆本人也是从事电子技术起家,由身无分文发展到拥有千万资产的。他发现比尔?盖茨将走的道路酷似自己当年已经经历过的道路。他明白了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要做的事情具有的开拓意义,所以不仅没有劝他打消退学的念头,反而鼓励他好好做下去。于是,当二年级念完后,比尔?盖茨就毅然离开哈佛,去了墨西哥州的阿尔伯克基,同保罗?艾伦一起专心研发软件去了。 (摘自《我和比尔?盖茨是同学》,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版,定价:26.00元) |
杰克?唐纳德是比尔?盖茨的哈佛同学,此文是他对比尔大学时期的回忆。 哈佛是谁的天堂 1973年6月,比尔?盖茨从湖滨中学 毕业了。虽然他在校期间把大部分的时间都放在了电脑上,但盖茨仍然以不错的成绩得到了毕业证书。他离开了这所给他机会,把他引向科技之路的湖滨中学。学校的开明和前卫的教育思想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在这里初次接触到了电脑科技,并且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软件公司。盖茨后来曾经感慨地说:“在全世界范围内,似乎有整整一代像我们这样的人,伴随着各自喜爱的电脑玩具步入了成年阶段。我们这种做法引起了一场革命,虽说这场革命基本上是静悄悄地发生的。想到给我们机会的湖滨中学,我的内心就总有一种感激之情。” 1973年秋天,比尔?盖茨遵从父亲的愿望,考进了哈佛大学。在此之前,比尔?盖茨心里对未来已经有了明确的把握。在中学毕业前,有一次,他和他的同学哈克斯打羽毛球,打完球后,两个人去餐厅喝饮料,哈克斯问他毕业后准备去什么地方、做什么,比尔?盖茨回答说他要上哈佛大学,然后又添上一句“我要在25岁时赚来我一辈子的头一个100万美元。”哈克斯听完,笑得差一点把可乐喷出来。但后来的事实证明,比尔?盖茨能如此口出狂言,并不是没有根据,而是胸有成竹。但是比尔?盖茨的父母从来不认为比尔?盖茨对电脑的迷恋是一件认真的事情,在他们看来,这不过是儿时的玩乐罢了。他们一直希望比尔?盖茨继承父业,最终做一名体面的律师。比尔?盖茨进入哈佛,对他们来说,实在是最好不过,他们的一块心病终于消除。这对父母希望大学生活能彻底改变他们儿子的做法,从此走上一条稳妥的人生道路。盖茨当时也有过做律师的想法,虽然他最喜欢的学科是抽象数学和经济学,同时,他还认为到了哈佛大学可以向许多比他更有才华的学生学习。 比尔?盖茨在到了哈佛后,心仍然萦系在电脑上。所幸的哈佛的教学比较灵活,他在读本科的时候,除经济、历史、文学、心理学等必修课之外,还选修了数学、物理学和电脑等课程。学校并且允许学生同时攻读研究生课程。就这样,比尔?盖茨入学不到一年,他又开始为他和保罗?艾伦的交通数据公司寻找业务,他的心里一直有一个挣大钱的梦想,并且也深信电脑事业能够给他足够的回报。 历史好像和比尔?盖茨商量好了一样,1974年,一种专门为小型电脑使用的计算机语言BASIC语言开始被发明出来。这是一种规范和简单的程序语言,虽然当时还有许多不尽完善之外,但它的简便马上吸引了比尔?盖茨的眼光。早在1964年,约翰?凯曼尼和托马斯?科兹就创制了BASIC语言。两位教授在使用了当时已经颇为流行的FOR―TRAN语言和COBO语言之后,感到它们实在太难掌握,才编制了BASIC语言。他们说,这种语言尤其适合门外汉学习,它使人与机器能进行交流。使用这种语言,可以使程序编制工作容易掌握得多。虽然知道这种语言的优点,但由于市场上没有能与之配套的计算机,两位教授也就把这种语言忘到了一边。 盖茨早就认为电脑迟早要进入个人用户领域,但繁琐复杂的操作程序限制了这种发展,如今出现了这么一种崭新的语言,电脑应用的新曙光也就随之显现了。敏锐的比尔?盖茨在激动兴奋之余,决心对这种语言再做改进,然后再将它推向市场。他在哈佛大学的中心电脑上工作,每天要做20小时。他的法律教授对这种行为大惑不解。校方发现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长期利用学校的电脑开发商用软件,也表示不满,因为这有违学校一直推崇的精神,虽然对此一般也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学校对盖茨进行了严厉批评,还以开除相威胁。但是比尔?盖茨提出了一个难以辩驳的理由,使校方无话可说。他声言:“学校并没有制订具体的规则,说明应当如何使用学校的电脑。况且,既然教授可以使用学校图书馆著书立说,从而获得稿费和版权,学生又为什么不能利用学校的电脑从事商业性研究呢?”学校对此无言以答,只好做出一个正式规定:学生利用学校的电脑研制出商品,学校有权分享利润。我们在今天看来,哈佛大学的这个决定可谓超前又超值。也只有在讲究学术自由和思想自由的哈佛,比尔?盖茨才可能实现他的这个计划。 就在比尔?盖茨开始改进BASIC语言的同时,负责硬件的保罗?艾伦也没有闲着,他继续研究当时市场上所有的计算机机型,从中挑选最有前景的机型。保罗?艾伦从小就喜欢电子技术,会安装收音机,后来因为设计交通数据处理装置,对积体电路也颇有了解和研究。但是,要制造电脑就非同小可了,那是比一台收音机复杂百倍千倍的装置,而且投资额之大,也不是两个身无分文的年轻人所能筹措的。保罗?艾伦后来说:“到最后,我们还是认为制造硬件风险太大,不是闹着玩儿的。我俩的综合实力不是在这硬件上,我们要做的还是软件。用比尔的话说,那是电脑的灵魂。”他们只好放弃制造电脑的打算而利用他们的优势,从事软件发展。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他们的这个决定正确无比,如果他们那时把精力都投在硬件制造上,他们的结局十有八九会是彻底失败。 当时就已经颇有名气的硬件制造商英特尔公司开发了一种8080芯片,对硬件一直关注的保罗?艾伦见到后大喜,马上向盖茨通报了这一情况。这种8080芯片体积很小,定价也只有400美元左右,但它却在很小的面积上集成了2700多个电晶体,功能比上一代产品提高了10倍。此时,盖茨的BASIC语言改进工作也已经取得了进展。经过他无数次改进和辛苦努力,这种语言已经达到了在当时看来相当可靠的水平,使用者一旦出错,它就会产生提示,告诉错误出在什么地方;另外,它不会像当时的许多软件一样,因为自身有错而导致死机。我们今天比对“微软操作系统”的时候,我们会发现盖茨的这种编程思路其实还在。总之,比尔?盖茨改写的计算机语言从那时起曾独领风骚达6年之久。 有了简洁的人机语言,有了功能强大和不是那么昂贵的处理芯片,一台可以被大众接受和使用的“微型”计算机好像就要呼之欲出了。两人讨论了很长时间,被这个计划久久激动着。虽然他们的脑海中还无法清晰地想象这台电脑,但美梦的一角确实已经悄悄地被拉开了。此时是1974年春天,比尔?盖茨在哈佛读大一,保罗?艾伦则在波士顿一家公司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