兑付危机:管杀谁管埋? 作为一个信托计划,项目方与产品设计的硬伤只是问题的一面,问题的另一面是最终的结果——如何兑付。 从法律角度来说,事件的法律责任无疑应由中诚信托承担,21世纪网接触的无论是信托公司人士、还是相关业界人士对这个答案都保持了一致。 某信托业内人士称:“项目是工行提供的,客户也是工行的。中诚信托收的钱也比较少,这是一个准通道业务。” “这实际是通道业务的法律风险问题,对项目和资金方来说,这款产品只是通道。在法律上对信托公司是产品,信托公司对受托人的责任,没有因为以工行为通道而有任何减少。” 知名信托律师余红征分析:“商业银行认为这是信托产品,我只为产品提供个通道。信托公司认为这是商业银行的客户和项目,我是为商业银行提供通道。这个项目出事的原因,是商业银行和信托公司都把对方当成了通道,导致产品缺乏实际性的把关,对于风险没有人去调查和核实。” “后果对双方都是致命的。商业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重点是开发蓝海,在利率市场化导致存贷息差收入走入瓶颈的趋势下,加大开拓私人银行业务是一个业务重点,出现这么一单事件,对其私人银行业务是一个致命打击。该事件就私人银行业务这一块来说,作为投资顾问,银行没有其到尽责的作用。这不是法律责任,而是市场信誉的问题。” “从信托公司角度来说,这种‘两头在外’的项目上,信托公司必须认清自己是交易主体,而不是通道,钱不是那么好赚的。 另有消息人士透露:”业内已有传闻说,工行愿意承担大部分责任。但也有一个问题,工商银行是上市公司,又是国有银行,凭什么承担责任?如无法律上的依据,就算它想承担,股民和监管层也有合理理由反对。“ 对此,有业内人士给出思路:”虽然法律上工行没办法兜底,可以通过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来绕一圈。但是就产生了另一个问题,振富都没有资产了,如何走资产管理公司的路子?“ 就此,上述消息人士也认为,”解决这款信托的兑付问题,关键探讨的不一定是谁的责任,而是可以以什么样的市场安排来解决。“ 前述信托公司业务中层透露:”行业内非常关心这一单。如果信托赔,银行推介信托代销这一块就更难做了,因为以前大家都很认可,以为准通道无风险。如果这一单由信托赔,说明银行推介项目和第三方推介项目没区别,我们今后做业务就得加强取舍。“ 针对本次事件的处理,工商银行总行方面对21世纪网表示,目前无法作出任何披露。 21世纪网致电中诚信托相关项目经理,对方办公电话则一直无法接通。 对于本次事件,21世纪网将继续保持密切关注。(21世纪网代路 ) |
黑洞之三:资产处置中的财富灭失 失去监管的,还有山西振富集团与旗下子公司之间,存在的巨额关联交易。随着资产重组程序的启动,由山西振富集团输出到子公司的巨额资金,将就此灭失,成为死账,从此与信托计划无关。 资金链断裂后,各债权方为获取资金,于2012年底开始处置山西振富集团旗下资产。其中中诚信托名下拥有内蒙古准格尔旗杨家渠煤矿公司(以下简称:杨家渠煤矿)100%股权的质押。 2012年11月,杨家渠煤矿公司100%股权在北京产权交易所进行转让,挂牌价3.5亿元。 21世纪网掌握的一份文件显示,截至2012年7月24日杨家渠煤矿公司的总资产为1.42亿元,评估值为5.53亿元;净资产3455.7万元,评估值4.45亿元。其中无形资产(主要以采矿权为主)评估值为4.16亿元。 评估值5.53亿元的资产,最终以3.5亿元成交,是一种减值。 对此,前述信托公司项目总监表示:“采矿权在资产评估中是很虚的,远不能跟房地产相比。土地、在建工程、房屋,在不存在系统性风险的情况下很容易处置。抵押的采矿权就不好说了,本身储量其实是很难测定的,国际行情波动也大,近年来煤炭行情走入底谷,也是引爆中诚信托30亿兑付危机的一大重要因素。” 内部文件显示:杨家渠煤矿公司的资产转让中,同时打包转让的,还有山西凯峰源投资有限公司100%股权(原由山西振富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持有90%、王于锁持有10%)、以及山西振富集团对山西凯峰源投资有限公司的7.54亿债权。3.5亿元的转让价系这三块资产的捆绑总价。 三方的股权关系,原本是,山西振富集团控股山西凯峰源,山西凯峰源100%控股杨家渠煤矿。资产转让的结果,使得子公司山西凯峰源,与孙公司杨家渠煤矿都从山西振富集团剥离。 但是,山西振富集团对山西凯峰源存在7.54亿元债权,也就是向山西凯峰源输出了7.54亿元。这7.54亿元是信托资金还是高利贷资金?不得而知。 资产转让的结果,就是这7.54亿元从此与山西振富集团无关,再无法收回。 另一个问题则是,山西凯峰源把7.54亿元用到了何处?杨家渠煤矿总资产仅为1.42亿元,就算加上采矿权评估,也才5.53亿元。山西凯峰源对杨家渠煤矿100%的股权投入,应远不至于达到这个金额,那么还有2个亿被用到了何处?随着资产转让的完成,这个问题将成为永久性的迷题。 |
黑洞之二:30亿信托资金投向何方 30.3亿元的信托资金究竟被用向何处,任何一方都没给出一个确切答案。面对权属问题存在高风险的白家峁煤矿,山西振富集团投入数十亿元,资金运用是否得到监管? 中诚信托方面的文件显示,截至2011年3月31日,也就是“诚至金开1号”成立的第一个月,山西振富集团累计使用信托资金11.11亿元,另外第二次扩募的19.18亿元仍存放于监管账户。 2011年12月31日,山西振富集团累计使用信托资金25.45亿元,监管账户尚余4.84亿元。 2013年12月20日,该信托计划的货币财产余额仅为8634.26万元。 信托资金运用的具体方式,是对山西振富集团进行股权投资,投资后,信托计划持有山西振富集团49%的股权,王氏父子持有的另外51%股权也质押给中诚信托。 中诚信托的公告显示,山西振富集团将会把股权投资款用于煤矿收购价款、技改投入、洗煤厂建设、资源价款及受托人认可的其他支出。但对于具体的支出项目,没有披露。外界至今仍无从得知。 山西振富集团2011年后多次展开过大手笔的资本运作,无一不是需要大资金的驱动:2011年,旗下紫鑫矿业投资约4.3亿在山西交城县水峪贯镇建设90万矿井;在太原市设立山西凯峰源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持有内蒙古准格尔旗杨家渠煤矿100%股权;在山西吕梁临县重组白家峁等4座煤矿。 其中白家峁煤矿,对与山西振富集团和中诚信托而言,是一个资金黑洞。 公开资料显示,白家峁煤矿原属临县白家峁村集体煤矿,2008年起由山西振富集团控股子公司三兴煤焦有限公司经营。这座煤矿为山西振富集团旗下核心资产,但在采矿权属上一直存在纠纷。 2008年10月,白家峁村委会向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称2002年4月山西省国土资源厅核发白家峁煤矿采矿许可证时,将采矿权人由“临县白家峁煤矿”变更为“山西三兴煤焦有限公司”、经济类型由“集体”变更为“有限责任公司”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 经过多轮诉讼,2009年山西省高院终审判决,将白家峁煤矿的采矿权人恢复为“临县白家峁煤矿”。这就意味着山西振富集团对该矿采矿权的丧失。 此后,山西振富集团换了另一种处理方式:拿着通过高利贷和找中诚信托借来的钱,以资本攻势介入白家峁煤矿的整合。 山西振富集团对白家峁煤矿的投入有多大,目前并无一个具体数字,《中国经营报》此前的报道称:投入“差不多60亿元”。 据《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10月前,山西振富集团已支付给三兴煤焦公司原股东10亿元股权收购款,而因为此前涉及的复杂纠纷,在办理股权过户手续过程中,被政府要求支付10亿元补偿款,才能进而重新申领采矿权证。 2012年,山西临县将新的白家峁煤矿整合方案上报,但至今未获得批复,采矿权的确权至今仍无从推进。山西振富集团的巨额投入,目前根本谈不上收回。 面对权属问题存在高风险的白家峁煤矿,山西振富集团投入数十亿元。中诚信托的信托计划拥有该公司49%股权和获得剩余51%股权质押,以及作为监管行的工商银行,是否有对以上资金运用进行有效监管? |
黑洞之一:巨额高利贷与行业潜规则 43.5亿元的信托债务背后,山西振富集团同时还另外借有近30亿元的高利贷。对此中诚信托与工商银行竟然从来不知情? 作为信托计划的受托人,中诚信托方面对山西振富集团的财务状况披露,一开始较为乐观。直至山西振富集团高利贷事发。 中诚信托提供的信托文件显示: 2011年3月31日,山西振富集团资产总额68.88亿元,净资产41.35亿元。 2011年6月30日,山西振富集团资产总额69.52亿元,净资产41.47亿元。 2011年12月31日,山西振富集团资产总额64.24亿元,净资产41.7亿元。 形势突变是在2012年5月11日,这一天,身为山西振富集团董事长的王平彦被立案和刑事拘留,不久就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柳林警方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中诚信托方面的公告显示,山西振富集团及其关联公司,于2012年第二季度,新增3笔诉讼案件,信托公司随即委派专人进行核查,并采取紧急措施。 最终有报道指出,截至2011年12月底,振富集团债务已达98亿元,其中原始本金62亿元、利息36亿元,其中中诚信托“诚至金开1号”信托计划的30.3亿元本金和13.2亿元费用(利息),占了其中重要部分。另外还有345人直接给振富集团放高利贷,高利贷本金计29.8亿元。 此前中诚信托方面已对媒体回应称:山西振富集团是由工商银行山西分行推荐的客户。 山西振富集团借下29.8亿元的高利贷,涉及人数如此之广。受托人中诚信托和托管行工商银行难道毫不知情? 对此,某信托公司高层置疑:“20多亿元的高利贷,中诚信托方面尽职调查会不知道?到当地随便打听一下就都知道了。要么就是根本没做尽调。” 而另一信托公司业务中层则表示:“作为山西当地的大客户,工行山西分行怎么可能不知道有高利贷的情况?”“这背后水很深,中间方拿了多少钱就不知道了。” “这个老板能搞定工行、搞定中诚,外面还借了那么多高利贷,说明他很舍得花钱,是一个玩资本游戏的人。这个项目表面上融资成本接近15%,但是这种公司实际给18%算什么。做煤炭贸易,一年也有22%~25%的利润。再给2个点,1个点3000万,2个点6000万。他们收了多少好处费?”上述信托公司业务中层分析。 |
中诚信托30亿元兑付危机背后,实际是一个总金额高达43.5亿元的赌局。此前当事人欠下20多亿元高利贷,工商银行(3.40, 0.00, 0.00%)与中诚信托真不知情?事件背后或藏三大黑洞。“这款信托就是个坑爹的买卖,他们管杀不管埋。”某评论人士留言。 21世纪网 尽管中诚信托遭遇兑付危机的“诚至金开1号”信托计划,名义上涉及信托资金总额为30.3亿元。但是21世纪网发现,在这个信托计划背后,实际是一场总金额高达43.5亿元的担保赌局。 赌局一角倾塌,43.5亿成为参赌三方的催命符。 借款方从一开始就造假,中介方掩耳盗铃,信托计划为逐利益罔顾风险。这个拉响信托业2014年风险警报的事件背后,暗藏众多黑洞。 “这款信托就是个坑爹的买卖,他们管杀不管埋。”某评论人士在21世纪网留言。 43.5亿的赌局 21世纪网发现,中诚信托“诚至金开1号”信托计划涉及信托资金总额为30.3亿元。但是信托资金的使用方,山西振富能源集团方面一开始签定的是总额为43.5亿元的协议。 “诚至金开1号”信托计划成立于2011年2月1日,为期36个月,至2014年1月31日到期。 在2011年2月1日初步募集到人民币11.11亿元后,中诚信托于是立刻又启动第二期扩募,再度募得人民币19.18亿元。由此整个信托计划募集的资金,总计达到30.3亿元人民币,工商银行为托管行。 信托资金的使用方向为:由中诚信托根据信托文件的约定,运用信托资金对山西振富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西振富集团”)进行股权投资,由振富能源公司将股权投资款用于煤矿收购价款、技改投入、洗煤厂建设、资源价款及受托人认可的其他支出。 此前有报道显示,山西振富集团注册于山西省吕梁市,实际控制人为王于锁、王平彦父子,旗下拥有山西紫鑫矿业集团、柳林县振富煤焦有限责任公司等系列子公司与孙公司,控制有5座煤矿。 在“诚至金开1号”信托计划的30.3亿元信托资金背后,有山西振富集团、山西紫鑫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柳林县振富煤焦有限责任公司以股权质押的方式进行担保增信。 而21世纪网掌握的一份材料显示,山西振富集团与中诚信托的担保文件中,中诚信托方面的实际担保主债权为43.5亿元。 关于43.5亿元的金额,某信托公司项目总监分析,其中30亿元是信托计划的本金,剩余的13.5亿元包括了投资人应分得的收益(利息),以及信托公司、托管行等收取的费用。 信托文件显示,“诚至金开1号”给予投资人的预期收益率在每年9.5%以上。保守估计30.3亿元的信托资金,3年的预期的信托收益总金额在8.65亿元以上。如果信托计划能够如约兑付,受托人中诚信托和托管行工商银行也将受益非浅。 另一方面,43.5亿元的担保主债权,也意味着自担保关系确定时起,山西振富集团方面就欠下中诚信托43.5亿元的债务,实际年化融资成本达14.5%。 面对山西振富集团的无底洞,30.3亿的信托资金难解其渴。由此形成的43.5亿债务,是否是压跨山西振富集团的最后一根稻草? 实难断言,因为山西振富集团本身欠下的其它高利贷,深不见底。 |
链接 信托打破刚性兑付? “诚至金开1号”事件引发了投资者对于投向矿产类项目的信托的兑付问题。据用益信托统计,2013年和2014年是“涉煤”信托的兑付高峰期。2011年,国内共有36家信托公司参与发行了157款矿产资源类信托产品,发行规模为481.29亿元。而这些矿产资源信托产品平均期限为1.5-3年,2013年和2014年将集中面临到期兑付。 宁波一家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说,这次事件对于投资人来说是一次风险教育。“不要以为在银行购买的理财产品就是万无一失的。”其表示,在对客户推荐时通常不会选择矿产信托,“其在处置是采矿权的评估十分难做,而且矿产投资期较长,价格波动也比较大。”目前30亿的盘子,很难寻找到下家来接盘。除非有资历雄厚的国营单位来接盘,一般民营单位很难消化。如果不能兑付,将打破国内信托刚性兑付惯例。 南都记者陈颖刘国珍实习生黄洁童 |
业内认为暗地兜底可能性大 距离到期兑付时间仅剩下10天的时间,但目前涉及“诚至金开1号”的国有银行和中诚信托仍没有明确的解决方案。本月16日,中诚信托发布《诚至金开1号集合信托计划2013年第4季度管理报告》正式向其投资者承认,该信托计划30多亿的信托财产或无法按期变现,不排除通过诉讼方式向相关主体主张权利,以最大限度维护受益人的利益。但对于具体的处理方案,此份报告并没有详细写明。一时间,陷入“兑付危机”的中诚信托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昨日,南都记者致电中诚信托,但是对方表示,该产品的详细信息仅对投资人公布。不过,多位接受南都记者采访的投资人则表示:“目前仍在忍受煎熬和等待”。一位与中诚信托常有来往的第三方理财机构负责人对南都记者表示,相较于投资人的焦虑,目前在中诚信托内部并没有为此如坐针毡。上述第三方人士对南都记者表示,“就我了解的情况,中诚信托在这只产品的运作上,只是一个通道身份,收取微薄的通道费用。”其表示,此前融资方(振富能源集团)向国有一银行申请贷款,但是银行选择了以发行信托产品的方式来融资,而中诚信托本身只是起到一个通道作用。 据公开消息显示,“诚至金开1号”集合信托计划由上述银行私人银行部发行,投资者共计约700人,银行收取的发行费用是4%。而中诚信托能够收取的费用,按照一般的行情,即通道业务大概可以收取万分之五到千分之三的费用,30.3亿的产品也就收900多万的费用。 就上述第三方人士了解的情况,目前涉事银行和中诚都比较“淡定”。“我个人判断这件事情涉事银行想办法解决是最大概率的事情。”其亦表示,“不过银行肯定不会明着解决,应该是私下寻找接盘方实现债权出让。” 沪上一家信托公司财富中心工作人员对南都记者表示,按照目前的情况分析,即使银行不兜底,中诚信托利用自有资金出面兜底也是很有可能的,只是时间问题。“如果是我们公司遇到类似的情况,会考虑接盘。可以折价拿下高价标的物,通常对于信托公司来说会比较划算,比如13亿的抵押物,可能6.5亿就能接下来。”该工作人员还表示,当然也会综合考虑标的物的价值以及今后的经营持续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