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体质监测近4万例 2010年我市共完成监测近4万例,按样本的年龄、性别、城乡分布等特征,体育科研人员将监测人群分为124个组别。根据江苏省国民体质监测的统一要求,通过采用均衡人数随机抽样的方法,以每个组别35例为基准,体育科研人员对4340例有效监测数据进行了综合对比研究分析,得出相关结论,撰写了《2010年苏州市国民体质监测公报》。 市民体质仍有四大问题 《公报》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评定等级等方面分析了我市市民体质的基本特点,并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我市学龄前儿童身体素质指标城市明显差于村镇;二是我市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三是我市男性成年人肥胖比重偏大、年龄提前;四是与城市相比,我市村镇成年人、老年人的体质优良率偏低。 不合格率“45岁最高” 监测结果显示,2010年我市国民体质总达标率(合格以上等级人数百分比)为92.5%,优秀率和良好率分别为15.3%和26%。具体来说,我市村镇幼儿的优秀率大于城市幼儿,城市幼儿的不合格率大于村镇幼儿。幼儿体质的优秀率与良好率在3岁时最高,不合格率在6岁时最高。我市成年人体质的优秀率在30岁达到高峰,良好率在35岁左右达到峰值,不合格率则在45岁左右最高;城市成年人的优秀率与良好率大于村镇成年人。城市老年人的优秀率、良好率大于村镇老年人,老年人不合格率在65-69岁时最高。 处方:科学饮食+健身 《公报》就如何增强我市市民体质提出了几点建议。针对城市幼儿和学生体质不够理想的情况,建议一方面应该重视城市幼儿的体育锻炼,增加幼儿活动的时间和活动量;丰富学生校内外体育活动,培养他们形成每天坚持锻炼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应该注重幼儿、学生的科学饮食,养成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 科学健身能有效地增强体质。因此,《公报》建议:加大对中青年人的科学健身知识宣传,提高中青年人的科学健身意识,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开展各项职工体育活动,培养中青年人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加强对村镇人群科学健身的引导和普及,利用“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体育设施,积极开展各类体育健身活动。 针对广大市民健身需求日益增长的情况,《公报》建议: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加大各类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力度。同时,形成政府倡导、社会支持、人人参与的全民健身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