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黑色蓝精灵 于 2013-7-3 19:43 编辑
其他媒体上看到的:越来越多的银行似乎正在卷入各种理财欺诈事件。某银行涉嫌诱导理财客户签订委托贷款合同,并将资金借贷给钢贸企业。由于钢贸资金链断裂,钢贸企业无钱归还,银行被迫先行垫付。银行客户授权委托代理人应久庆称,银行副行长杨磊称,该笔资金将于7月15日归还给客户。“银行理财欺诈”事件终于有了最近进展。
银行客户授权委托代理人,法律界资深人士应久庆表示“7月1日,苏州银监分局对客户投诉某银行委托贷款违规一事决定予以受理。同时银行代表对11位客户书面承诺7月15日前还款,对此,客户终于满意而归”。“
事发6月26日,江苏苏州,数名男女身着白服、头戴高帽,白服上书写”银行理财欺诈“等字样,围坐在工商银行苏州分行大厅里,并向过往办理业务的市民散发”银行理财欺诈客户严重损失“等字样的宣传单。26日午后,此信息配图一经网络传播后,引来广泛热议。
当日,该银行便紧急做出了回应。银行称上述客户并未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而是办理了委托贷款业务。显然客户,银行各执一词,随着更多的细节曝光,银行在该产品营销时,诸多不合规之处逐渐露出水面。
销售环节诸多违规
在26日银行的回应中称,上述客户并没有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而是办理了委托贷款业务。银行表示在2011年9月,上述客户委托银行向指定的借款人发放贷款,贷款由苏州市中融信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提供保证担保。银行作为受托人,根据这些委托人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向借款人发放个人委托贷款。
同时回应称,在这笔委托业务出现风险迹象以及风险显现时,银行也依据职责积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银行声称是委托贷款,同时得到了客户的确认明显与维权客户”理财欺诈“的宣传单相悖,但回溯当时的整个销售环节便知,一个简单的事实是:签订的是委托贷款业务,但却是以理财产品的名义筹资。
据悉,银行理财部的工作人员从2011年9月开始,分别向不同客户(事后发现一共是十一位)推荐一款理财产品,声称该产品只提供给高端客户,300万起认购(对有些客户称100万起),年回报率高(对有些客户说是12%,有些是15%,)并口头保证没有风险。
由于这些工作人员都是客户们比较熟悉的客户经理,所以客户都比较信任他们,在推荐该产品时,工作人员一再表示银行信誉是有保障的,产品也是放心的。在他们的推荐下,客户们陆续签约购买了这一”理财产品“。
签约过程中银行工作人员没有介绍产品情况,没有说明产品的性质,也没有告知产品的风险,而是要求客户直接签署一些文件。银行工作人员一再表示,等资金打完后会去办完手续,然后归还一套资料给客户。整个过程,由负责理财的分管行长和客户经理经手,应久庆认为上述理财产品在销售环节上银行人员操作是违规的。
2012年9月开始,受害客户陆续向银行要求到期收回本金,但得到银行的回应却是一拖再拖,从按期还本拖到要到9月底,后来又拖说要到国庆后,最终2012年10月8日银行工作人员摊牌说无力偿还。
事件全面爆发后,受害客户经过集中开会后,才意识到受到了银行的欺骗,至此,一共投入在银行的资金高达223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