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星球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奋斗着的你我,不得不面对的灰犀牛:绕不过的各种税 养老金增长放缓

查看数: 1170 | 评论数: 2 | 收藏 1
关灯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左 右->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布时间: 2017-12-14 09:42

正文摘要:

这篇文章一定和你想象的不同,它并非那么财经。这是一个喧嚣和浮夸的互联网时代,许多鼎鼎有名的财经作家,其实并没有接受到任何经济学科班训练。许多耳熟能详的高频词汇,例如区块链和灰犀牛,许多使用这些词汇的人 ...

回复

无图良品 发表于 2017-12-14 09:43:22
这个世界不会停下来等你:有人说,好好继续活30年,生命科学的大突破,将使人类的预期寿命大幅提升,活到100-120岁可能不是难事。有人说,终身学习,这个世界是平的,停止学习的危险不在于你被机器人(19.040, 0.09, 0.47%)取代,而是这世界分分秒秒变化快,你可能看不懂这个世界,甚至在这个被技术变革深度改写的世界手足无措。

有一条悠长而寂寥的雨巷,在巷口,灰犀牛凝视着你,对你说,这个世界不会停下来等你,你将被遗弃。这是一个后喻时代,它意味着爷爷向孙子,师傅向徒弟可以传授的知识日渐其少,而年轻人之间的相互学习,年轻人向老人传授知识,则司空见惯。如何使用微信,往往是老人向孩子学师而得,相反的例子极其罕见。网购、网银、网上缴费、网上预约等等,哪怕是一些简单的技术变革和场景变迁,也往往使得缺乏心理准备的老人手足无措。数字地球和数字经济不会等待任何人,稍有倦怠,你会觉得一种危机,这并非年轻人求职打拼的危机,这也可能是老年人的居家危机,你若不跟上快速变幻的世界,这个世界给你的可能不是你所熟悉的便利,而是巨大的不便,如果你还去银行网点排队,还揣现金,还到现场挂号买票,那这种不便已在眼前。这个时空压缩的四度空间,对许多人而言,有可能是更陌生、疏远和隔阂的世界。

你可能会怀念哪些古老,静谧而悠长的岁月,当你试图从这个喧嚣和浓缩的世界走出来,返回田园牧歌式的本真,幻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场景时,乡野的蚊虫叮咬,没有空调和卫生间的小小惩戒,就足以让你不得不回到城市。

我们,或者你们,已撑不起一把油纸伞,梦里依稀,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一切已注定,无从逢着一位丁香一样的,结着忧愁的姑娘。纸伞,雨巷,丁香,姑娘,那些此生不曾相见的虚幻,唯有入梦的真切。我们在一点点地失去她,或者,我们是在猥琐地遗弃她,无从挽回也无从逃脱。中国人的灰犀牛,便是这现代性的宿命。
无图良品 发表于 2017-12-14 09:43:06
养老金的调整增长,好像放缓了:在我看来,现代社保保障体系的数理基础是十分可疑的,这个体系的可持续性需要一系列精细的假设,例如对长期通货膨胀的预测,对养老金领受者预期寿命的预测,对医疗费用长期趋势的预测,对人口长期变动及跨代消费储蓄行为的预测等等。由于生命科学的进展往往是长期沉寂中夹杂大突破,也由于社保基金的长期投资收益难以把握,因此无论政府和学者如何努力,事实上社保体系的可持续性殆非人力,基本是听天由命。

当下已经离退休的中国老人是幸福的。中国处于明显加速的老龄化进程之中,与此同时,中国的养老体系不断扩展,成为世界上最复杂和庞大的养老体系。说庞大很自然,中国有全球最多的老年群体;说复杂也容易理解,中国省市间、城乡间的养老和医疗体制高度碎片化。

这个体系要得以维持下去,三条路途,多缴,少取,用活。多缴很难,毕竟中国企业为其雇员所缴纳的社保税率已是全球前列,难以再提高,只能要么依赖政府以国有资产划拨补充养老金,但国有资产划拨很大程度上也是吃老本,那么就得依赖雇员多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或者雇主和雇员共同努力多做企业年金。但现状是中国老人基本靠政府基本养老度日,年金和寿险过少。

用活有余地。一是养老金投资能力弱的地区,可以委托投资能力强的机构代为进行养老金投资,一些省市已经逐渐将其养老基金委托给全国社保基金,代为进行投资管理。二是中央政府出面,建立省际平衡基金,实践中可考虑将劳务输入大省的养老金,按相对透明的方式转移给劳务输出大省,求得省际间的平衡。三是增强个人账户的可携带性,以及投资收益,未来可以考虑社保投保人,将其个人账户养老金自主委托给合格的养老金投资机构,进行市场化投资。总体看,用活的余地比较大一些。

我很清楚其实几乎没有民众关心养老金多缴的问题,也几乎不关心用活的问题,或者说上述几段文字绝大多数人都懒得看更懒得想。那对不起,第三条路径,即少取便是你蒙上眼睛,也猜得出的灰犀牛。在过去的15年间,农村养老和医疗,大致属于政府的福利扩展。即便城镇职工养老,在过去10多年间,其发放水平的调整,也属“超调”。也就是说,在大多数年份,对基本养老金的调整,超出了物价指数,甚至超出了经济增速,过去5年养老金发放水平年均增长8.8%,恐怕难以为继,它会造成在岗者越来越供养不起退休者,或者未老的后代供养不起已老的现在。对不起,基本养老金的调升逐步向综合物价指数接近,势在必行。

再说一次,已经离退休的中国老人是幸运和幸福的,更年轻的世代已无望仅仅依赖政府的基本养老,必须更认真地思忖如何安度晚年。在经济高速增长期退潮和银发潮汹涌而来之前的银发族,无疑是幸运一族。

晚年滋味,子女不在身边:许多人跑到北美学习集中式养老,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西方老人凄凉寂寞的晚景,可学习的经验不多,教训不少。许多中国老人仍然指望由子女供养其天年,而不太愿意接受居家保姆、社区养老或社会化养老。相信在未来20年,中国老人几乎家家都有一头挥之不去的灰犀牛,即晚年滋味,老人相依,子女不在身边。

传统上,中国人信奉养儿防老,这是多子化的很大动力。传统上,中国人也以为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但这些传统看起来都经不住风吹雨打世事变迁。少子化是中国的现实,中国总和人口出生率低至1.6-1.8,爷奶辈一对老人平均分不到1个孙儿,是不争的事实,4-2-1倒金字塔存在着。学者们对人口统计数据的讨论,还围绕在中国人口数和出生率究竟高估了多少?少子而非多子,如何沿袭养儿防老?更清晰的是城市化带来了巨大的人口迁徙,年轻人向大中城市集中,远离故土和父母,异地谋生也是现实。

但这并非故事的全部,诸多老人和较少子女的分别,既是生离也是死别。过去40年中国令人炫目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造成了代际之间的巨大差异,甚至鸿沟。爷孙、父子辈之间,从生活习性,到文化教养,甚至到价值观上都有可能存在深刻隔阂。这在相当程度上,可能使得中国老人和子女难以相互照顾的原因,很可能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或者异地问题,而是彼此难以再长期共同生活这一残酷现实。他们在血缘上有传承,他们在俗世间,已分属不同群体。

晚年滋味,子女在,但子女不在身边,这将是无处不在的灰色犀牛。鲁迅笔触下的闰土和鲁迅,从少年到成年之间无形的厚厚的隔墙,已在代际间造就。唯一的选择就是彼此放手,各道珍重,亲非不慈,子非不孝,天命使然。你需要有一颗坚强的心脏,蜡烛有心知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