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池嫌疑+道德风险:第三方支付公司自设P2P平台,业内也不乏质疑的声音:一是第三方支付既是资金托管方,又是平台方,资金托管名不副实,有资金池嫌疑;二是若其他P2P平台接入该第三方支付系统,可能会出现道德风险,导致其交易数据泄露。 杨以辉称,P2P平台使用本公司的支付系统能节约一些费用,但为了避嫌,以后将不再使用智付。 对于交易数据的顾虑,杨以辉回应,这些数据并没有太大的利用价值。曾在腾讯和人人网工作过的薛梓闻也认同这一观点,他认为潜在的资金池问题更为突出,最好由其他第三方支付或银行来托管。 杨以辉还认为,P2P监管应该是一致的,不应区别对待第三方支付设立的P2P平台。朱明春表示,资金托管与否跟跑路没有直接联系,其在P2P平台的风控中是一个很弱的环节。 目前P2P的监管仍是一片空白。在第三方支付的关联P2P平台中,只有极少数不使用或不唯一使用本公司的支付接口。 近期,银行也开始进军P2P资金托管业务。宜信和中信银行(7.50, 0.07, 0.94%),你我贷和招商银行(15.69, 0.01, 0.06%),积木盒子、人人贷和民生银行(9.63, 0.12, 1.26%)等都已先后签订了资金托管相关协议。 朱明春认为,市场以后会更倾向于银行进行资金托管,而第三方支付只充当通道作用。 “目前已经有银行跟我们谈资金托管的事情,我们还在考虑效率问题。银行资金托管适合于单笔借款比较大、金额比较高且用户数比较少的P2P平台。”薛梓闻表示,相比银行的资金托管,第三方支付托管更为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