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挑选合作平台有“三挑” 1挑:平台的国资背景 2挑:与平台合作的上市公司背景 3挑:平台实缴资本 |
银行:对合作平台比较“挑”。《指导意见》明确银行作为平台的资金存管方,但是由于P2P行业发展很不规范,因此即使市场空间很大,银行对于合作的平台也有自己的一套甄选标准,虽然这套标准并没有明文规定。“有些银行明确要求平台要有国资背景、上市公司北京或者实力风投背景,而且对实缴资本也有一定要求。”广州上述平台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一家已经对接了北京某大型P2P平台的银行负责人也表示,对平台的甄选的确有门槛要求,其中要考察的就包括实缴资本、成立时间、客户数量、平台背景等指标。 “其实,监管意见之所以规定是"存管"而不是"托管",应该也是出于银行对这块业务承担的风险考虑,既然出于风险考虑,银行也会挑选有国资背景或上市公司背景的平台合作。”一家深圳的平台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
市场:P2P平台排队求“托管”:其实,早在《指导意见》下发之前,很多平台为了增信,就已经主动向银行“求托管”,但由于监管原因,银行的态度一直比较暧昧。《指导意见》下发后,平台寻求资金“托管”的态度显得更为积极。 “基本上都是平台主动来找我们,因为我们银行原本体量较小,负责对接P2P这块业务的团队也不多,所以合作的平台都需要排期,现在已经有五六家在排队了。”上述地方性银行的电子银行部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虽然《指导意见》的确出来了,银行的态度也的确比以往积极,但是在合作方面还是我们要排队,因为想合作的平台太多了,但资金托管的系统对接比较麻烦,有些平台甚至前后折腾了半年多才真正开始试运行托管系统。”广州一家上市公司背景的平台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