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广怀还分析,延迟退休政策实施后,工人参保和企业为工人购买保险的意愿会更低。“现在农民工养老保险的缴纳率是15.7%(2014年),虽然说社保具有强制性,但在农民工群体里面根本执行不好,因为这笔钱交了之后,他们不确定以后是否能拿到,如果延迟退休,意味着要交更多的钱,而更晚才能拿到养老金。”
面对老龄化压力,延迟退休真的是中国的惟一选择吗?根据官方估计,到2020年,中国60岁以上老人占全体人口的比重,将从目前的14.9%上升到 19.3%,到2050年,还将达到34.2%。在寻找延缓老龄化进程的方法时,许多人将目光投向了生育。
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魏尚进便提出,延迟退休应该和放开计划生育一起推进。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就业与社保研究中心研究员封进也认为,从更长远来看,只靠延长退休年龄是不行的,着眼未来,整个人口年龄结构的调整就显得非常重要。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教授、携程旅行网 CEO梁建章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生物统计学博士黄文政更联袂撰文呼吁“鼓励生育比延迟退休更迫切”。两人提出,所谓的养老积蓄,并非将一个人自己所创造的产品和服务价值储存下来,直接供自己晚年时使用;而是将自己所储存的服务价值,用于整个社会生产力的提升,再凭此购买、交换后辈劳动者所提供产品和服务。
另一方面,他们认为,如果中国未能在几年内全面放开生育限制,则在不久后,“70后”“80后”的生育能力和生育意愿,都将因为生理因素和赡养年迈父母的压力加重而大幅下降。届时,要刺激年轻人口增长,只能依靠人口规模相对缩小、且生育意愿比前代人显着低落的“90后”人群,中国的出生人口只会继续走低,并在20年至30年后陷入“空前的深度老龄化”。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要“推进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在3月15日的总理记者会上,对于“全面放开二孩有没有具体的时间表”的提问,李克强回应称单独二孩政策正在推进,也正在进行全面的评估,权衡利弊,“必须依照法律程序来调整和完善人口政策”,却并未明确提到是否已有具体时间表。
在一些解读者看来,上述信号表明中央在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上有了明显改变,预示着以生育限制为核心的计划生育政策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但是政策的具体调整仍有一定阻力,未来的落实仍需要较长的过渡期。
在养老保险顶层设计中,各项养老改革都相互关联,最终究竟如何取舍和决策?封进认为,从平衡离退休人员和在职人员收益的角度而言,应该适当延长退休年龄,确保公平分享发展成果。但延长退休年龄应该是一个公开透明的制度设计,是长期战略性方案,而非权宜之计,应是综合一揽子方案。
对此,尹蔚民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称,采取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是保障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政策,但社会上对这个问题还没有形成共识,有各种各样的意见、建议。因此,在制定延迟退休年龄方案的时候,会充分考虑到社会各界的意见和看法,综合平衡、瞻前顾后,使方案更周到、各个方面都能够接受。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千帆则对财新记者表示,延迟退休作为一项对大众影响深远、较为重要的政策,决定时应该比较谨慎。应当根据大多数人的意见来决定“要不要”延长退休年龄,而不是行政机关替大众拿主意——就是要改,然后再征求意见,“这样在开头的时候已经先入为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