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星球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B Color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水落石出

发表于 2014-2-3 22:20:47

实业空心化的第二个原因是什么呢?前面说的资产增值过快让企业无心实业是一个原因,那么第二个原因,就是金融机构的责任了。

在浙江金融机构众多,理论上照理说应该使得浙江的中小企业都应该获得比较低廉的贷款资金的,但是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在浙江,金融机构可以在信贷审批条件上不断的放宽条件,但是两点是出奇的攻守同盟。第一是要求足够的存款,第二是贷款利率。

1-12042QJ95L58.jpg


几乎所有的金融机构都要求企业配套存款,第二几乎所有的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利率都要上浮较高的利率。

据说温总理去温州调研的时候很纳闷一个事情,就是银行的配套存款,他说,企业贷款一千万,为什么还要存款一千万,有能力存款了,那还贷什么款?

是啊,总理说的很对,我能在银行存款一千万了,我干什么还要贷款?吃饱了撑着么。但是事实上浙江的银行这个惯例已经很多年了。所谓1:1配套已经还好了,很多银行都要求1:2配套,贷一千万要存二千万。当然现在普遍的是贷一千万,存五百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水落石出

发表于 2014-2-3 22:21:55

这样的操作手法,变相的推高了企业的贷款成本,在浙江,如果说高利贷横行的话,某个意义讲,银行是最大的高利贷,因为按照我前面说的哪怕1:1配套,基本上贷款利率这算下来都要到12%以上了。还不算别的各项费用。

124021222.jpg


这个情况直接带来的后果有两个,实体更加空心化,因为实体经济一年的利润毛利也就在10%左右,去那里来的利润支付利息?所以企业贷款之后更多的都投入到比实体经济更赚钱的行业中去——房地产或者别的投机性领域。如果自己实在没有能力的怎么办?借出去。借给谁?借给愿意出更高利率的人。也就是说12%银行借来,然后20%或者30%借给别人。这个过程无形中又极大的加大了风险的叠加。

所以,在浙江,我可以说90%的贷款其实是以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留到了两个领域中去,一个是房地产,另外一个就是投机性行业,这个投机性行业,在某个意义上也更把实业推到了一个很难维系生存的地步中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水落石出

发表于 2014-2-3 22:27:47

浙江的游资很出名,炒房团我们就不去说了,在许多生产资料方面,浙江游资其实也干了很多事情,主要在流通领域,浙江的游资喜欢囤积各种东西,然后推高价格,白菜、大米、猪肉、大蒜、钢材、铜、铁、盐等等,反正你想的出来的东西,浙江的游资都曾经囤过,推高了价格之后,使得这些东西的下游产业,根本没有空间可以继续生存下去。在这些领域里做实业的企业家很可怜,弄到最后也被逼的不得不去做投机性事情。

ori_51529baa7b9eb.jpeg


前些日子有人说,武汉钢铁养猪的事情,我反过来说,其实那真不算什么,在浙江大型国企因为背靠政府信用,长期都在从事影子银行的事情,他们从银行以极低的价格拿到贷款,然后到市场上较高的价格出去,已经十多年了。这种资金最后的趋向在那里呢?还是我刚说的要么房地产,要么投机性的机会中去。因为能支撑如此高利息的行业实在不多。

随着经济形式的恶化,大量投机性行业的萎缩,房地产行情的持续萎靡,那些利用短期银行资金从事投机的企业,面临当下的现状,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这里面刚才说的几个问题都集中性爆发,山雨欲来片刻之间的事情。

总的来说,贷款条件的过于宽松,使得银行一旦开始严格条件之后,企业的资金势必被抽走。而事实上按照当前浙江的企业的状况是没有一家企业经得起银行抽走一分钱的贷款的,因为浙江的企业的杠杆用的很高,同时,都不在实体经济中流转,大量资金都挪用到了别的项目投资中去,流动性很差,所以一抽贷款,必然出事情。这个是当前最直接的导火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水落石出

发表于 2014-2-3 22:29:32

这次所谓六百家联名上书的表面原因是因为庞大的担保链使得企业被抽贷了,但是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因为企业的资金都被挪用到别的地方去了,流动性不够。

2.jpg


其实,我一直想表达的是担保是个恶制度,担保制度是连坐制度的衍生,担保无助于风险的控制的同时,反倒极大的加剧了风险的产生。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企业是否出风险,其实跟有否追加担保本身没有必然的关系。担保是一种事后风险追偿的机制,但是并不是风险的防范措施。为什么说加剧了风险是,因为担保链条,你不知道会牵扯到多少人,而且极大的加剧了整体性的风险,你给我担保,我给他担保,他在给他担保,不断衍生下去,其中链条上任何一家担保出问题,整个链条跟着完蛋。我见过很多不少好的企业,都因为给人担保,留下无尽遗憾。

经济形势的急剧恶化,是导致浙江今年大事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我不想说是根本原因,因为别的省市其实都没有浙江厉害,其实我们回头看,每次经济形式的恶化,浙江都会出大事,为什么呢?还是我前面说的,浙江的企业太喜欢用杠杆了,喜欢把自己蹦的特别紧,尤其在资金挪用到投机性行业和房地产行业,等这些资金密集型行业上的时候,出事情成了定律。今年浙江的很多企业,普遍碰到了被套牢的情况,加上,经济形势的不好,使得银行发放贷款更为谨慎,浙江企业今年的出事也就是必然可以预料到的事情了。我在银行的时候,挺极端,我一直想说的一个问题是,银行是周期性行业,大势判断很重要,其实大势看好的时候,你放开手脚做,怎么做都是对的,有没有担保,有没有抵押,都不关键,因为周期向上,出事概率不高,这个时候要多赚钱。在周期下行的情况下,就要严格贷款条件,尽量少做,甚至不做,只有赚钱的时候拼命赚钱,才能在亏钱的时候少亏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水落石出

发表于 2014-2-3 22:34:27

前面说了金融加剧了实体的空心化,但是其实,实体空心化反过来也导致了金融无法进一步发展,金融是实体经济的润滑剂,但是替代不了实体经济,实体经济空心化,某个意义上讲又将浙江金融推到了风口浪尖,在浙江这两个是互为因果的关系,空心化的实体经济,让浙江金融其实真有心去做实体贷款,也没得做。浙江省内,遍看全省居然找不出一个大型和超大型的企业,而反观江苏、山东、广州,浙江是应该低头反思的。

m133356418.jpg


其实,我不是很认同当前金融改革的策略,因为前面我说了,金融是过于发达,而当前的金融改革却是在推动金融的进一步民营化以及新设金融机构制度上下文章,我到觉得路走反了。对于过于发达的金融,我们要压制要收缩才是,怎么可以还不断放开呢?我们的金融体制要在鼓励金融差异化发展上下道路,同时也鼓励创新金融产品发展上下文章。

现在小额贷款公司很火热,但是新设小额贷款公司或新设村镇银行,能解决我前面说的这些问题么?中国的银行以及类银行,数量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美国虽然几千家银行,但是大量都是规模很小的社区银行,是不能跨区域经营的,但是我们的银行呢?

在反过来看,小额贷款公司和新设村镇银行走到最后,我可以说一句不负责任的话,势必走到比银行还黑的高利贷之路上去,逐利性是所有企业的本能。现在小额贷款公司的平均放贷利率在18%左右,他们的贷款客户会是谁?用脑子想想就知道会是谁了。能解决实体经济空心化的问题么?只会加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水落石出

发表于 2014-2-3 22:36:14

中国的金融机构很有意思的一点就是到最后都会形成同质化竞争,典当、小贷、村镇银行、城商行、股份制银行、国有银行,甚至租赁公司,走到最后居然都是放贷款,或者都放高利贷。你新设再多的金融机构,也是到这条路上来,有意义么?我觉得毫无意义。

20130717030304316.jpg


浙江的这次事情出的不是坏事情,让浙江的企业回归到合理的发展道路上去,不然下一次危机会更大,总的来说,我觉得利用巨大杠杆进行扩大投资固定资产,在未来十多年里这条路已经很难在走下去了。未来的十年,中国的GDP会逐步的从8%降到4-5%之间,这个曲线下滑基本成趋势,换句话说,利用资产的大幅度升值来获得收益的可能性逐步在降低。

这次事件最后的解决,需要政府的努力,也需要企业家自己表现最大的诚意,当然也许要银行的配合,结果怎样,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这种情况迟早要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水落石出

发表于 2014-2-3 22:38:25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翻出我去年给投资人写的一封信,看到我去年说的这段话:

“有时候,夜深人静看金融史,很多时候也在想,中国的经济2012年最坏的趋势是什么?大萧条的时代会到来么?悲观一点的看,的确也有类似的可能,政府一直在试图引导和调控经济,在适当的保障民生的前提下,加大了对经济下滑的容忍度,这个程度上也意味着明年的考验不是通货膨胀而是通货紧缩,如果一旦政府无法有效控制通货紧缩的边际,外需不振,内需未起的情况下,引起一定程度上的萧条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通货紧缩的情况下,现金可能比任何理财产品都要更值得投资。明年合适的配置个人反倒认为在上半年持有较高比例的现金,应该是首选策略。 ”

1_110823131525_1.jpg


如果今年二季度我还跟人提这个观点,或许很多人会笑我,但是到了三季度来看,我担心的趋势在逐步显现,大面积的通货紧缩,经济衰退迹象已经很明显了。而政府手里可打的牌在日渐减少,今年三月份,我写过一个微博说,今年是凯恩斯主义破产的一年,我不是坚定的原市场教旨主义者,我还是很迷信政府的干预措施的,但是我对今年政府的干预手段表示很没有信心,不是不相信政府,而是因为在很多时候,政府作为市场的一个主体,他能做的也相当有限。未来的几个月很考验执政能力。

我悲观的想,经济大面积下滑的情况下,动荡和社会不稳定会成为常态,大家要习惯接受一个不安分的2012或者2013,当然,如果还有明年的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水落石出

发表于 2014-2-3 22:42:06

第一篇文章是周六晚上十二点开始写的,写了四个小时,基本上什么都没有改,想到那里写到那里,所以,思路比较混乱,而且我自己的写东西就是喜欢把事情来回的翻转,所以很多人都说又臭又长,也确实能理解。只是希望大家能海涵。

很多人私信给我,表明一些他们不认同的地方,谢谢各位朋友的探讨,我整理了下,主要还是集中在金融发达的理解上,我其实文章的最后说了,所谓发达,只是大家理解的角度不同,我说的发达,是数量上的发达,不单是指金融机构的数量过多,而且还特别指出了,本来该在不同金融领域进行业务操作的金融机构,在浙 江集体演变成了同质化的低效率的放贷竞争。这种原始的野蛮的纯粹规模数量上的发达,导致了我文章里论述的一系列乱象。

145022_1.jpg


第二个纠结点,很多人不认同金融过于发到是导致浙江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性原因,对于这点,我自己的理解是,在金融领域其实没有谁是谁的根本原因,很多 事件是互为因果的,所以如果单纯说金融机构的过多是导致了浙江经济的空心化,肯定是不对的,只能说不断加剧和恶化了这个空心化的过程。

而事实上,在经济空心化过程中,大量企业的投机模式和涉足房产所带来的表面暴利,很大程度上也导致金融机构的不断加入浙江这个市场,所以,经济空心化 也很大程度上带来了金融机构数量的日益增加。在利润面前,所有的风控制度其实都很惨白,这个到不一定是我国银行所特有的,巴林银行,法国兴业银行,乃至摩 根大通等等国际知名银行,也没见得少犯这种错误。

第三点,就是很多人不认同我觉得那段金融改革的描述,怎么说呢?这个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确很难说谁对谁错,在金融改革方面,我只能瞎讲,因为高度不够,肯定讲的东西很虚,大家凑合着听听看。不对的地方多指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水落石出

发表于 2014-2-3 22:44:40

我前面这么长的文章,其实核心思想只有一点,浙江的金融所从事金融业态过于简单和低级,其实还是挺符合浙江的精神,就是什么事情都能草根化。野蛮生长 是浙江的天性,浙江政府的无为模式,其实大大的促进了浙江的发展,但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这种无为模式却又大大的限制了浙江的发展,使得浙江在大型重型企 业的建设上一直落后于广东江苏,总的来说,浙江在过去的十年,应该说度过了最好的前五年,同时错过了最可惜的后五年,前面五年浙江的经济其实得到了长足的 发展,如果能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上,政府将金融工作重点放在,引导金融资本聚焦在产业转型升级上,那现在的浙江将是另外一番情景。

30adcbef76094b36590d510ca2cc7cd98c109db0.jpg


所以浙江经济怎么了的根本原因在于,金融资本未能适应经济发展的水平,进行升级,而不断的将注意力放在了原始放贷上,但是责任在谁?从理性人的角度考 虑,如果放贷能获得很好的收益,而且也不需要太多的费时费力,那么资金流向这个领域其实不能责怪金融资本本身,所以政府成为了一个很大的可被指责方,这个角度上,政府负有很大的责任。

浙江的金融在过去的十年里,因为政府的刻意放任自流,只知道不断引入金融机构,却并没有在金融监管层面做太多的功夫,导致进入浙江的所有的金融机构在 浙江这个市场所从事的竞争过于原始,除了放贷款,真没有干别的事情,如果说要有区别,就是资金规模以及贷款利率的区别。所以,在浙江,金融基本上可以等同 于放贷款,不管什么形式的发放,到最后就一笔贷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水落石出

发表于 2014-2-3 22:46:59

很多人指责,政府垄断了金融,民营资本不得进入?其实,我从来没有这么觉得过,我甚至可以说,浙江其实从来就没有金融管制过。按照在浙江的理解,说句 不负责任的话,浙江前十名的国有企业,没有不放贷的。浙江所有的上市公司也没有不参与放贷的。一样的道理,浙江也没有不放贷的担保公司,也没有不放贷的各 种投资公司。更别说充斥在浙江市场上的大量民间抬会,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放贷机构。所谓管制,只是法律上的约束罢了。现实生活中,未有管制一说。

0019b91ed6e010f1db0820.jpg


那么金融机构在吸储方面有否严格的管制呢?我一样认为也不存在垄断问题,浙江所有的能放贷的公司的放贷其资金成本个别的都甚至都低于银行,但是所赚的 利差却都要远高于银行,上市公司的放贷是没有成本的,大不了不分红呗,在浙江不少上市公司都成立了各种各样的放贷机构,将超募资金用于放贷,至于什么形 式,什么方式,千奇百怪,不一而足。

而浙江大量国有企业的吸储则来自于银行的贷款,凭借其政府信用,每年从银行获取的贷款基本上都可以达到基准利率,但是其所赚取的利差,远高于银行。相 对可怜的是那些担保公司、投资公司,以及大量的民间放贷人,他们的成本会高很多,但是至少也是能吸储的,只要不出事情就行。因为中国的非法集资罪向来是结 果论的,不出事情,怎么干都行,出了事情,怎么干都不行。这就是浙江的金融现状。所以,谁说浙江金融是垄断的呢?

浙江就是在这个低层次的,原始的状态下,金融自娱自乐的玩了很多年,从没有政府真正思考过金融的下一步何去何从,该如何更好的服务浙江的企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