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本可以做的更好。不止是无人机,自从小米拓展品类以来,它的硬件套路就越来越清晰:选择一个行业标杆,对外观进行不至于被起诉的模仿(如果是国外的公司还可以再大胆一点)、在性能方面打些折扣,在用户体验细节上进行优化,再用惊人的低价,去换取消费者的心。
(小米盒子 VS Apple TV)
(小米空气净化器 VS 巴慕达空气净化器;实拍图片来自什么值得买)
这样做也没什么不好。但是想起昔日小米总喊着向苹果学习要做到“极致”,而现在它似乎早就已经放弃了这样的做法,只是不断在跟随和妥协。但作为一家估值450亿美元、远超5000名员工、年营收达到780亿元人民币的公司,总是尾随在比它还小的多、却比它敢冒险的公司后面捡漏,感觉怎么这么让人不舒服呢?
正如前大疆副总裁Andy Pan(潘农菲)曾经在一活动上公开喊过的话:“几年过去了,小米已经成为了一家450亿美元的大象,最近它发布的一个新品是49元的插线板。难道中国真的缺一个几百亿美元的公司去做插线板吗?我受公司(DJI大疆创新)最高层委托,也借这个机会做一次喊话:拒绝山寨,做高品牌溢价的产品,做增值创新。这条路,如果老一辈的企业家、老一代的企业没有能力、没有意愿、没有勇气迈出这一步,就让新一代的企业家和新一代的企业去完成这个使命。”
小米不是没有能力创新,小米也不是基因里没有创新,无论是MIUI,还是互联网销售模式,这些创新都让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崛起;但是,现在的小米,却没有勇气再去创新,而只能亦步亦趋地跟在别人背后,利用自己产业资源的优势,扮演“价格屠夫”的角色,打造自己的廉价“新国货”。
小米的快速成长,正是因为它自己创造了一个风口、或者说第一个发现了潜在的风口,飞了起来;但是,现在的它,却总是作为防守者的形象出现,跟在别人身后走那条安全的路,做70、80分的产品。这样的小米,似乎很难走出中国市场,更遑论成为一家让人尊敬的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