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星球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风投新闻

他(她)是谁:阿里安娜·赫芬顿(Arianna ...

  • 0
他(她)是谁:阿里安娜·赫芬顿(Arianna Huffington,1950- ),“互联网的第一份报纸”赫芬顿邮报的创始人,作家。好奇心:在传统媒体还不知道如何投身互联网时,她开始利用数据和技术,去挖掘并呈现读者最想知道的东西。阿里安娜·赫芬顿(Arianna Huffington)即将离开她一手创立的赫芬顿邮报(The Huffington Post),就在它成立的第 11 年以及被 AOL 以 3.5 亿美元收购的五年后。

9000.jpg

赫芬顿在 8 月 11 日宣布了这则消息。她今年 66 岁了。不过,她没有要退休的意思。卸任赫芬顿邮报主编一职后,她将投入个人创业项目 Thrive Global,这是一个健康内容和健康服务的提供商。说赫芬顿的离开是赫芬顿邮报终结的开始,可能有些危言耸听。不过,她的确创造了赫芬顿邮报最辉煌的时期,这份“报纸”也成为了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媒体。

公民新闻(citizen journalism)、博客评论体、UGC、搜索引擎优化……20 岁来到美国闯荡的希腊人赫芬顿推动了如今看来并不稀奇的这些事,但在当时,它们是超前的。赫芬顿邮报 2005 年 5 月 9 日上线首日。可以说,她是互联网媒体——纸质版的电子化可不能算——的第一个探索者。

2005 年建立之初,赫芬顿邮报就邀请普通民众——而不是职业记者,成为公共事务的报道者、写作者(当然它现在也拥有庞大的采编团队)。这种做法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可以分享见闻与思考的公共平台。与如今密密麻麻的微信公众号相比,它释放着更广的能量,因为,所有内容都是开放的而不需要单独订阅。因为这一点,你也可以说,赫芬顿邮报把读者从一贯以来的传统媒体的权威中解放出来,让每一个人都能够成为新闻的报道者、评论者和出版者。

赫芬顿应该感到欣慰。这份不具实体的“报纸”目前在全球有超过 800 名员工、15 个国际版本、全站每天更新的文章数量接近 1900 篇,每月所吸引的独立访问数为 1 亿。

2011 年,AOL 以 3.5 亿美元收购赫芬顿邮报,这个价格比杰夫·贝索斯在 2013 年对《华盛顿邮报》的收购价高出 1 亿美元。2012 年,赫芬顿邮报凭借战地记者 David Wood 的“Beyond the Battlefield”系列报道,成为第一个获得普利策奖的仅在线上发布新闻内容的媒体。赫芬顿与同事在办公室庆祝 2012 年获得普利策“国家报道”(National Reporting)奖,作者为美国资深战地记者 David Wood,该报道由 10 个部分组成,讲述了战后退伍老兵的创伤。图片来自 greekreporter.com

而阿里安娜·赫芬顿本人,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媒体人”。事实上,“商人”也许是比“主编”更好的用以描述赫芬顿身份的词。你可能想不到的是,她的人脉网络里包括了超过 19000 位名流——在赫芬顿邮报还名不见经传的时候,她知道如何把这些名流资源变成有吸引力的内容。赫芬顿还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政治活跃者——这个身份对赫芬顿邮报的诞生和发展有重要作用。

说到这儿,Michael Huffington 就不得不提了。他是赫芬顿的前夫,曾是里根总统时期美国国防部的副助理部长、共和党国会议员。Michael Huffington 在赫芬顿 35 岁时遇到了她。他们在一年后结为夫妻,直至 1997 年婚姻终结。尽管生活上分道扬镳,但 Michael Huffington 的政治资源和影响力陪伴了赫芬顿一生。

赫芬顿一家,图片来自 richglare.com。2003 年,阿里安娜·赫芬顿以独立候选人的身份参加加州州长竞选。她在与施瓦辛格等人的竞争中选择退出,最终的支持率仅 0.55%。为了这次选举,赫芬顿曾不顾两个孩子的强烈反对,选举结果看起来像是个巨大的失败,赫芬顿前半生所积累的经验遭到了挑战。而这种经验还包含着背井离乡。

16 岁时,赫芬顿离开希腊,赴剑桥大学 Girton College 修读经济学,在校期间曾是剑桥享负盛名的 Cambridge Union 辩论队主席。毕业后,她成为 BBC 的嘉宾,在电视和广播中传达政治主见和评论。1973 年,23 岁的赫芬顿出版“The Female Woman”一书,批评了女性自由运动中的潮流。1980 年,她移居美国,曾帮助当时的丈夫 Michael Huffington 参与议会选举。在认识 Michael Huffington 之前,她曾是 1970 至 1980 年代英国最犀利的记者、政治评论人 Bernard Levin 的生活伙伴。这些经历都为她之后创办赫芬顿邮报奠定了基础。
网络智多星

写了 117 篇文章,拥有财富 360,被 3 人关注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B Color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网络智多星

发表于 2016-8-16 16:34:50

竞选州长失败后的第二年——2005 年 5 月,赫芬顿与 Kenneth Lerer(后来成立了 Lerer Hippeau Ventures 基金)、 Jonah Peretti(他在 2006 年创立了 BuzzFeed)共同创立赫芬顿邮报并担任主编。这起初是一个融合了 Drudge Report (1995 年成立的政治保守派新闻集合网站)模型的政治新闻网站,作者来自赫芬顿在政界、媒体界的朋友,她的好莱坞朋友有时也会客串写一些有趣的故事。

Kenneth Lerer,图片来自 Forbes。当时的主流媒体并不看好这个叫做 The Huffington Post 的网站。“从首日的网站版本来看,这就是个巨型的、夸大的明星博客,媒体政治界的麦当娜(指赫芬顿)这次走得太远了。”洛杉矶时报的作者 Nikki Finke 在当时写道。

“赫芬顿邮报的博客们,祝你们好运。等到你们从倒闭中恢复过来,我会再去认真读一读这些文章——当然我可没什么同情心。”1996 年成立的美国政治评论网站 Slate 的作者 Jack Shafer 在赫芬顿邮报成立的第一天写道。没有人能料到,几年后发生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反转故事会那么剧烈。

赫芬顿邮报在当时看起来就是个博客。而从 1990 年代开始出现的博客,到了 2001 年前后开始流行,互联网上出现了许多教人们如何写作博客的文章。到了 2004 年,博客进入主流,成为政界个人、政治评论者发表观点的个人平台。 2004 以后,才进入到聚合型新闻(news aggregation)博客的发展阶段,也就是赫芬顿邮报这样的网站。

而在推动“人人都可以成为媒体”方面,你不能忽视的是社交媒体的力量。但在赫芬顿邮报诞生的那一年,Facebook 上线一年,YouTube 也刚上线。Twitter 在一年后才诞生。可能是没有经过专业的媒体训练——在创办并成为赫芬顿邮报的主编前,赫芬顿仅运营过一个叫做 AriannaOnline 的网站(它相当于赫芬顿自己的博客)、当过政治评论人也出版过书籍,但她没有做过记者——这反而成为了赫芬顿邮报别具一格的关键。

赫芬顿邮报办公室,图片来自 Cosmopolitan。从一开始,赫芬顿就要求员工用“短平快”的方式处理新闻。她雇佣了许多写手,要求他们蹲点在主流媒体的网站上,在新闻出现的第一时间对不同站点的内容进行概括与整合。也就是紧跟热点,但又聚合了不同视角,同时在写作手法上没有那么“严肃认真”——这都具备互联网特质。

而如果你看过赫芬顿邮报的标题,就更会明白这一点。和《纽约时报》等传统媒体(《纽约时报》的网站在 1995 年上线)严肃而规范的标题不同,赫芬顿邮报的新闻标题轻巧、亲切,有时还带有耸动。或者也可以说,当大多数新闻网站还在揣测什么样的标题会引起读者共鸣的时候,赫芬顿邮报已经开始利用数据分析、搜索引擎优化(SEO)和 A/B 测试(将用户分成两群,向他们呈现不同的文章标题)的方式来琢磨什么样的标题够吸引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网络智多星

发表于 2016-8-16 16:35:12

赫芬顿邮报的资深编辑 Roy Sekoff 曾经说,“看看雅虎、谷歌或者 CNN 的新闻页面。取走它们的品牌标识,那些新闻标题看上去都差不多”,“但如果你去掉赫芬顿邮报的名字,你还是可以一眼就认出这是我们的网站。”

2016 年 8 月 15 日的赫芬顿邮报首页。2006 年成立的 BuzzFeed、2009 年成立的博客体商业新闻网站 Business Insider,这些新媒体对于标题、SEO 与数据挖掘的实践,多少都借鉴了赫芬顿邮报的基础和经验。赫芬顿本人也并没有丢下对政治的兴趣。而政治新闻以及各种花边一直都是在美国受欢迎的报道题材。

2007 年 7 月,赫芬顿邮报发起名为“Off the Bus”的公民新闻项目,从普通读者中招募报道 2008 年总统大选的志愿者。这个项目最初得到了 300 多名志愿者的参与。他们从赫芬顿邮报编辑那里获得拟写好的采访提问,然后将采集的答案反馈给编辑,最终录入赫芬顿邮报的新闻资料库。

一年后,项目志愿者的参与人数上升到 7500 人,其中还涌现了像 Mayhill Fowler 这样的公民记者。福勒发现,奥巴马在党内初选时曾发出贬低宾夕法尼亚工人阶层选民的言论、克林顿则在为妻子希拉里拉选票时对批评过他的记者发出粗鲁反击。福勒揭露了这两则事件,它们引起了民众的关注,并迫使两位当事人公开致歉。

“公民新闻”在赫芬顿邮报诞生前就已经出现,至少在 1988 年美国大选时就已经发挥作用。我们无意讨论这类报道本身存在的限制与潜在问题,此刻需要指出的是赫芬顿邮报的贡献:它意识到了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便利和价值,并对它加以利用;互联网公民新闻的意义在于,它改变了信息自上而下、由权威到“草根”的流动规则。从某种角度上,这也是对新闻专业主义的挑战。现在,赫芬顿邮报依靠大量的博客作者来维持每年超过 70 万篇的内容更新。

和公民新闻类似的,还有赫芬顿对读者评论的重视。2007 年,赫芬顿领导下的赫芬顿邮报推出新的“系统”,邀请在评论区得到最高评论“点赞”的读者开设博客、成为赫芬顿邮报的作者。有人曾经做过统计,赫芬顿邮报最受欢迎的一篇文章曾经得到过超过 12000 条读者评论。

“Off the Bus”公共新闻项目中诞生的“公民记者” Mayhill Fowler(右),图片来自 ovguide.com。赫芬顿邮报的工作人员说,他们从来没有看到过赫芬顿本人在电脑上浏览网页。她通常只在自己的 iPhone 上阅读同事推荐的新闻报道,然后在另一台黑莓手机上收发邮件。赫芬顿可能并不了解社交媒体的运转规则,但她懂得雇佣人才。他们会在一天中按照时间分享不同的内容,比如,在深夜 11 点把“别拖延了,快睡觉吧”、“关了你的手机网络”之类的文章推送到赫芬顿邮报的 Facebook 主页。现在,赫芬顿邮报在 Facebook 上有约 800 万关注者,从点赞、分享和评论等维度看位于数字出版平台首位。而这种“按照时间点推送适当内容”的做法,如今已经成为内容平台及社交媒体界的基本规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网络智多星

发表于 2016-8-16 16:35:32

2011 年,赫芬顿邮报推出国际版,以加拿大、英国作为试点,从当地雇佣采编团队(目前,赫芬顿邮报的国际版总计 15 个,包括西班牙、法国、日本、印度)。2012 年,赫芬顿邮报又成立名为 HuffPost Live 的视频项目,为全球读者提供 24 小时不间断的视频新闻内容。

但是,赫芬顿邮报的黄金时代也已经过去了。2011 年,它的流量曾首次超越《纽约时报》,而到了 2014 年后,网站流量曾大幅骤减,从高点的 1.26 亿月独立访问数掉落到 2015 年 9 月的 8600 万。

根据 Digiday 援引 comScore 的数据,2015 年 7 月至今,赫芬顿邮报的访问数从遥遥领先于 BuzzFeed、《纽约时报》,到被 BuzzFeed 赶超并与《纽约时报》相当。2015 年 7 月至 2016 年 6 月,赫芬顿邮报、BuzzFeed、《纽约时报》、Mashable 等新闻网站的月独立访问变化情况,(单位:百万)。图片来自 Digiday。

赫芬顿邮报面临的问题是许多新闻网站都在面临的问题,包括丧失对年轻读者的吸引力。事实上,尽管 45% 的赫芬顿邮报读者介于 18 至 35 岁间,但与 BuzzFeed 相比,它仍然缺乏 20 多岁年轻人的关注。赫芬顿邮报曾经擅长的那一套数据挖掘、搜索引擎优化、标题优化,如今已是业界共通的标准,而不再是优势。

与此同时,它也缺乏在移动端的表现——尽管在今年 7 月在全平台(网站、app)推出了 VR 功能,但 app 自身表现平平,并无创新。曾经在 PC 社交媒体时代专攻 Facebook 的赫芬顿邮报,也缺乏对 Snapchat 这类移动社交媒体的敏感,错失了入驻 Snapchat Discover(Snapchat 向媒体开放的专属页面)等平台的机会。

从某种程度来说,赫芬顿邮报培育了公众对新闻的参与度,但与此同时也提高了人们对专业新闻的渴求——后者仍是传统媒体所具备的优势。虽然赫芬顿邮报曾聘请到多位供职于《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名利场》杂志的记者,但包括 Peter Goodman 在内的记者都先后离开了它。

赫芬顿在家中办公室。“她至少有 9 条命,”政治博客网站 Slate 的联合创始人、《华盛顿邮报》的专栏作者 Michael Kinsley 曾如此评价赫芬顿,“她的故事可以被改变成歌剧。”图片来自 AdWeek。在所有这些问题之外,内部管理层的不合也让问题雪上加霜。

2011 年,AOL 以 3.5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赫芬顿邮报。赫芬顿在随后被 AOL 任命为赫芬顿媒体集团(The Huffington Post Media Group)的掌舵人,掌管赫芬顿邮报在内的多个内容网站,包括 Moviefone、TechCrunch、Engadget。不过,赫芬顿的管理方式很快与 AOL 发生了冲突,她开始拒绝参加 AOL 管理层的会议。到了 2012 年 4 月,AOL 收回了赫芬顿的管理权,她的权责范围又回到了赫芬顿邮报本身。

这种关系的恶化直接延续到了 2015 年。那年 6 月,Verizon 完成对 AOL 的收购。在此之前,赫芬顿曾就赫芬顿邮报及自己的未来与 Verizon 做过艰难的协商。最终,Verizon 提出愿意出资 1 亿美元用以赫芬顿邮报的运营,由赫芬顿继续担当主编并享有独立的内容采编权利。按照那一次协议的规定,赫芬顿将担当赫芬顿邮报的主编兼主席直至 2019 年。

但今年 8 月 11 日的离职消息打破了一纸之约。“我本来以为我可以同时做赫芬顿邮报的主编,同时经营我的创业项目(指 Thrive Global),”赫芬顿在一份声明中说,“今天看来,这不过是一种幻觉。”

一个更合理的原因是赫芬顿邮报的尴尬处境。在 AOL 时期,赫芬顿邮报是该公司的强势资产、被予以重视,AOL 被并入 Verizon 后,赫芬顿邮报的重要性在后者更为庞大的资产中受到了侵蚀。这种弱势在 Verizon 于近期宣布兼并雅虎的核心内容业务后,变得更无转机之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网络智多星

发表于 2016-8-16 16:35:49

赫芬顿为新创业项目 Thrive Global 拍摄的照片,该项目已获得来自 Kenneth Lerer(赫芬顿邮报创始人之一)、马云等的融资,图片来自 Gawker。赫芬顿用 11 年建造了一个博客帝国。她应该比任何人都更加清楚,赫芬顿邮报的黄金时代不会再来。

2007 年,她在常年每日工作 18 小时、每周七天不间断的状态下,晕倒在了家中的办公桌前。“如果你倒在了办公室的血泊之中,这无论如何不能叫做成功。”赫芬顿在后来说。那一年以后,她开始撰写关于睡眠、瑜伽、健康的书籍,在公众演说中频繁倡导生活与工作平衡。这也变成了新的创业项目 Thrive Global 的开端。

很少有人知道,在 1980 年代,赫芬顿曾经出版过两本传记,一本描写了毕加索的一生,另一本关于美国籍希腊女高音歌唱家玛利亚·卡拉丝。人们期待有一天这位多产的作者能够写出自己的故事。“你不觉得写自传这件事,就好像在说,你的一生就这么完了吗?”她在 2008 年接受《纽约客》采访时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