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星球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期货行情

在经历了2013年的价格暴跌和资金大幅流出之 ...

  • 0
在经历了2013年的价格暴跌和资金大幅流出之后,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开始吸引资金流入。当前,商品走势分化,部分商品已经开始反弹,部分依旧低迷,不过有投行认为商品市场反转趋势已经确定。

全球商品市场中的中国因素依然非常明显,虽然中国经济放缓施压了众多农产品和工业品的价格,但其对大宗商品的需求仍然巨大,进口量依然在飙升。

资金急剧回流商品市场:种种迹象显示,商品市场的魅力在逐渐增加。花旗集团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3月末,商品资产管理规模(AUM)与年初相比激增10.25%,达到3940亿美元,比2013年四季度平均值高出300亿美元。

另据花旗统计,截至5月6日,商品指数互换交易数据显示商品指数上涨1%,资金净流出8亿美元,但加上ETF和票据,资金净流入为60亿美元,相比2013年同期173亿美元的净流出来说,这是相当规模的资金流入。

大宗商品的表现也好于新兴市场的股基和债基。资金流向监测机构EPFR数据显示,在EPFR所追踪的基金中,新兴市场股基今年以来已净流出约310亿美元,是2013年全年资金净流出量140亿美元的两倍以上;新兴市场债基今年净流出金额略高于80亿美元,去年净流出140亿美元。

花旗在此前的报告中也认为,大宗商品市场在转变,商品再次成为资产组合中分散风险的重要工具。

花旗分析认为,2014年初至今,大宗商品市场显示出明显的变化,收益表现超越其他资产类别,商品市场资金大举回流显示出弱势反转的趋势,随着大宗商品价格回归到基本面驱动,而同其他资产类别的相关性明显下降,大宗商品再次成为资产组合中分散风险的重要工具,即当尾部风险事件出现时,大宗商品能表现强劲并提供盈利保证,且大宗商品也能有效对冲通胀。

此外,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的多名分析人士认为,从2014年初至今,大宗商品相对于股票和债券的收益更加稳定,波动更小。

截至5月14日,标普高盛现货商品指数年初以来上涨了3.12%,其中农产品指数更是涨幅超过17%。

值得注意的是,与2008~2010年几乎所有的商品都在大幅上涨不同,今年以来因供需因素的不同,不同的商品品种分化严重。

“今年商品市场的走势明显要好于去年,资金流入迹象也非常明显,也未出现去年频发的黑天鹅事件,年初以及3月底就逐步通过ETF基金买入部分基本金属和农产品。”一位外资行交易员对记者表示。

从市场走势来看,2014年至今,农产品、天然气、镍和铂族金属表现强劲,黄金则较为动荡,但较年初依然涨幅不小。其他商品诸如铜、铝等则表现低迷,但与去年的大跌相比仍表现较好。

高盛在4月底的报告中也认为,过去五年来看,大宗商品与股票债券相关性较高,而且收益率偏低。但过去6个月大宗商品收益率走高,与股票债券相关性减少,说明全球已经进入经济扩张和商品产能充裕期,适合进行商品展期交易获利。

本周,高盛将大宗商品12个月评级由减持上调至中性。高盛分析师指出:“大宗商品正陷入一场拔河比赛中,随着全球景气周期在未来几年转向扩张,我们预期大宗商品的表现将改善。”

年初至今,大豆、玉米和小麦期货价格涨幅超过10%。而进入5月份之后,部分基本金属也已经开始反弹,比如铁矿石、镍、铝正开始收复2014的下跌。铜价反弹了约5%,镍价较年初更是上涨了超过50%。
安迪先生

写了 2 篇文章,拥有财富 7,被 0 人关注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B Color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安迪先生

发表于 2014-5-15 20:53:05

商品市场的中国因素:虽然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一季度GDP增速跌至7.4%创金融危机以来最低,但对大宗商品的需求仍然巨大,继一季度中国大宗商品进口量猛增之后,中国在4月份继续大量购买主要工业大宗商品。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我国4月份日均原油进口量为680万桶,创单月最高水平;4月份铁矿石进口量同比增长24%,至8340万吨,为历史第二高水平;大豆进口量同比增长63%,创去年12月份以来新高;铜进口量增长52%至45万吨。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是农产品和工业品等多种大宗商品的最大进口国,中国经济增长的放缓已导致这些大宗商品在全球市场的价格下跌。

虽然今年前四个月,我国主要铁矿石、铜等大宗商品进口量仍在增加,但进口均价大幅下跌,与此前数年“中国买什么,什么就贵”的市场现象截然不同。在中国国际期货研究院副院长王红英[微博]看来,目前大宗商品处于熊市的末端。

然而,不可忽视的是,部分进口需求则是来自商品贸易融资,而国内商品融资贸易带来的金融风险也在急剧增加。而随着人民币的持续贬值和国内资金价格的下行,商品融资的成本显著抬高,导致融资商品抛售事件频发。

在众多商品中,铜需求是经济冷热的直观反应,铜需求的上涨往往会带动其他商品需求的增加,但铜也是主要的商品贸易融资工具。高盛分析认为,铜消费的60%来自房地产业。一季度中国房地产业表现不如以往,间接打压了中国对铜的需求。

4月房地产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4.3%,超过3月7.5%跌幅。高盛预计,虽然现在伦铜从6320美元/吨的低点回涨至6700美元/吨,但依然对铜持悲观态度,铜价今年可能下跌至6200美元/吨。

“近几个月,决策层多次表明不会为了支持经济增长而推出大规模的短期刺激措施,不过政府正在逐步加强‘微刺激’政策的力度。如基建投资有所提速,在一个月内连续两次提高铁路投资预算;加快保障房建设资金拨付速度;放宽投资项目和经营活动的审批要求和限制;降低微小企业税负。”瑞银证券特约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