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星球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理财新闻

从去年开始一直在业内流传的《商业银行同业 ...

  • 0
从去年开始一直在业内流传的《商业银行同业融资管理办法》(简称“9号文”)终于落地。5月16日下午5点左右,由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联合印发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银发[2014]127号,下称《通知》)同时在各自官方网站公布,此即市场所称的“9号文”。随后,银监会发布了《通知》的配套文件《关于规范商业银行同业业务治理的通知》(银监办发〔2014〕140号)。

收录各方点评如下:【中金固收:传说中的9号文出台,非标转标大势所趋】
4340.jpg

一行三会和外管局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即市场所称的“9号文”,进一步规范银行同业业务。

2012年以来,银行表内非标业务扩张迅速,尤其是买入返售类的非标业务增加明显,导致货币和信用的扩张脱离监管。9号文主要的目的在于约束同业类型的非标业务。主要的约束体现在以下几条:

“五、买入返售(卖出回购)是指两家金融机构之间按照协议约定先买入(卖出)金融资产,再按约定价格于到期日将该项金融资产返售(回购)的资金融通行为。买入返售(卖出回购)相关款项在买入返售(卖出回购)金融资产会计科目核算。三方或以上交易对手之间的类似交易不得纳入买入返售或卖出回购业务管理和核算。买入返售(卖出回购)业务项下的金融资产应当为银行承兑汇票,债券、央票等在银行间市场、证券交易所市场交易的具有合理公允价值和较高流动性的金融资产。卖出回购方不得将业务项下的金融资产从资产负债表转出。”

点评:以往买入返售项下的非标的标的主要是信托受益权,但按照该规定,流动性较低的金融资产不能作为买入返售的标的,因此限制了这种传统类型的非标业务。从数据来看,4月份股份制银行买入返售业务已经出现萎缩,为负增长,未来该类型业务可能只能随着到期逐步消化,难以新增。

“七、金融机构开展买入返售(卖出回购)和同业投资业务,不得接受和提供任何直接或间接、显性或隐性的第三方金融机构信用担保,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点评:该条也明显约束了非标业务的扩张,因为非标业务大部分依赖于银行的信用支撑,如果不能进行显性或者隐形的担保,没有银行信用的明显支撑,非标业务本身也难以大规模扩张。

“十四、单家商业银行对单一金融机构法人的不含结算性同业存款的同业融出资金,扣除风险权重为零的资产后的净额,不得超过该银行一级资本的50%。其中,一级资本、风险权重为零的资产按照《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12年第1号发布)的有关要求计算。单家商业银行同业融入资金余额不得超过该银行负债总额的三分之一,农村信用社省联社、省内二级法人社及村镇银行暂不执行。”

点评:该条对银行同业资金存出规模也进行了约束。不过根据该比例,约束还不算很严厉。至于同业资金融入不能超过负债总额的三分之一,我们粗略测算,只有少数股份制银行比较接近该指标,对大部分银行而言,还不构成很明显的约束。
野蛮KILLER

写了 6 篇文章,拥有财富 37,被 0 人关注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B Color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野蛮KILLER

发表于 2014-5-26 08:33:17

4、资产证券化业务将迎来跨越式发展?通知提出加快推进资产证券化业务常规发展,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同业业务规范会影响金融机构社会信用供给,因此监管部门希望通过推进资产证券化对冲影响。

资产证券化是长期趋势,进程受客观现实影响:1)资本约束日益强化背景下,银行信用供给能力面临趋势性下降,资产证券化将是盘活存量的主要方式;2)资产证券化进程受金融市场环境、金融市场完善程度、投资者消费习惯影响,预计这一过程需要逐步推进。

【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向小田:逐条解读五部委整治同业业务】

为什么发布这个规定,背景就是去年6月份的“钱荒”。“钱荒”作为一种非正常的金融现象,已经极大地影响了中国金融系统的稳定性。此外,“钱荒”这种异常现象还让外界纷纷猜测,中国金融监管当局在政策方面,是否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这种内外信息的不透明使得监管机构下定决定公布一个对于同业业务的管理文件,使得监管和市场取得有效互动,并维护金融系统稳定,不至于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

那么,通读“127号文”,究竟有哪些影响呢?笔者逐条解读。

“各金融机构开展同业业务应当符合所属金融监管部门的规范要求。分支机构开展同业业务的金融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本机构统一的同业业务授信管理政策,并将同业业务纳入全机构统一授信体系,由总部自上而下实施授权管理,不得办理无授信额度或超授信额度的同业业务。”

点评:这一条使得许多银行分行几乎不再可能独自开展同业业务。在过去,由于分行自由开展此业务,在风险控制和后续监管方面,都比较宽松。一旦纳入总部授权管理,将大大削弱分行的自主性,增加项目沟通和通过的难度。此外,“不得办理无授信额度或超授信额度的同业业务”,也就是说全部业务纳入授信兜底,将采用授信标准,提高了项目准入的门槛。这一条综合起来看,就是加大业务操作的难度系数。

“同业投资是指金融机构购买(或委托其他金融机构购买)同业金融资产(包括但不限于金融债、次级债等在银行间市场或证券交易所市场交易的同业金融资产)或特定目的载体(包括但不限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信托投资计划、证券投资基金、证券公司资产管理计划、基金管理公司及子公司资产管理计划、保险业资产管理机构资产管理产品等)的投资行为。”

“金融机构同业投资应严格风险审查和资金投向合规性审查,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根据所投资基础资产的性质,准确计量风险并计提相应资本与拨备。”

点评:过去,银行通过买入返售方式,将企业的融资行为包装成为同业投资,从而规避了资本占用。此外,由于大量非标融资通过银行购买特定目的载体的同业投资行为实现,变相放款了投资的行业限制,贷款额度和政策限制,使得资金得以进入到产能过剩行业或者房地产业,国家的宏观调控难以贯彻执行。对同业投资计提相应资本与拨备,将提高金融机构从事非标业务的资本成本。

127号文没有明确规定同业投资在计算资本与拨备时的细则,但是要求按照基础资产的性质来进行实质审查。按照海通证券的解释,“如果同业资产参照贷款管理,将至少按100%计算风险资产,且由于正回购方买入返售资产不能移除表外,意味着将付出两倍的资本消耗。”

海通证券作了一个测算,以8.9%的信托受益权为例,按照上述标准计提,其净收益率将由原来的7.09%下降到3.77%,低于所有主要类型资产的净收益率。金融机构从事非标业务的资本成高提高,净收益率下滑,自然越做越得不偿失。

“金融机构办理同业业务,应当合理审慎确定融资期限。其中,同业借款业务最长期限不得超过三年,其他同业融资业务最长期限不得超过一年,业务到期后不得展期。”

点评:此条主要针对期限错配而来。过去金融机构通过“短借长贷”,用较低成本的资金投资于期限长、利率高的资产,来增加其利差收入。这种期限错配的行为存在较大流动性风险,一旦资金紧张,短期利率就会飙升过快。这也是去年6月份“钱荒”发生的最表层的原因。

总的来看,127号文对于金融机构的影响是压低其同业业务中的非标规模,提高非标业务的操作难度,将大量游离在体系之外的融资行为压缩回表内。此措施有利于维护金融系统稳定,但对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和利润有相当程度的影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野蛮KILLER

发表于 2014-5-26 08:32:48

245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野蛮KILLER

发表于 2014-5-26 08:32:20

235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野蛮KILLER

发表于 2014-5-26 08:31:54

3、同业非标将清理,债市需求如何影响?

通知对同业非标做出明确禁止:1)三方或以上交易对手之间的类似交易不得纳入买入返售或卖出回购业务管理和核算;2)金融机构开展买入返售(卖出回购)和同业投资业务,不得接受和提供任何直接或间接、显性或隐性的第三方金融机构信用担保;3)金融机构于通知发布之日前开展的同业业务,业务到期后结清。

预计存量同业非标将以到期结清为主。2013年底,主要非标银行表内非标余额3.15万亿,同业项下占比47%(表3)。经同业非标风险权重调整后,主要非标银行资本充足率明显下行(表4)。考虑到目前资本充足状况的承受程度,我们预计存量同业非标将以到期结清为主。

预计同业非标限制和清理带来债券需求有限。正如我们近期《非标的数据、逻辑及展望》指出,非标和债券不是直接的相互替代关系,非标是资产驱动模式,非标的下降压缩会同步带动负债端的回落,因而边际债券需求是微弱有限的。

预计部分同业非标将转入债市融资。我们预计,四家主要存量同业非标行1.08万亿同业非标余额需要通过其他渠道补充融资。我们预计其中主要是地方平台部分可以较为顺畅地转化在债券市场融资。

对买入返售(卖出回购)和同业投资业务第三方金融机构信用担保限制对降低银行非标供给意愿。无论是同业项下非标还是投资项下非标,隐性的第三方信用担保的引入,使得出资行获取高收益率同时获得同业信用支持,典型的高收益低风险,这是银行大力发展非标的核心所在。随着隐性担保的打破,银行对非标的供给意愿将更多取决于经济前景和项目评估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野蛮KILLER

发表于 2014-5-26 08:31:43

256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野蛮KILLER

发表于 2014-5-26 08:31:12

三、分析和判断

1、同业规范的方向和取向如何?

通知与之前监管基调保持一致。即同业纯粹化、管理规范化、真实反映风险、强化流动性要求。核心在同业纯粹化,同业业务要回归同业资金融通的本质,反映同业业务流动性管理的本质诉求,禁止通过同业融资开展类信贷业务。

通知对单一机构融出限额和单一银行融入总额要求较预期宽松,我们认为反映了监管机构在对未来一般负债增速放缓趋势评估下同业批发融资重要性上升而做出的理性调整。

通知提出加快推进资产证券化业务常规发展,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在间接融资信用供给能力放缓的背景下,未来直接融资将承担越来越重要的融资功能,投行化将是未来金融机构发展的重要趋势。

2、对流动性影响如何?

通知要求金融机构将同业业务置于流动性管理框架之下,加强期限错配管理,控制好流动性风险。

通知对单一对手融出限额和融入总量做出限制。单家商业银行对单一金融机构法人的不含结算性同业存款的同业融出资金,扣除风险权重为零的资产后的净额,不得超过该银行一级资本的50%。其中,一级资本、风险权重为零的资产按照《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12年第1号发布)的有关要求计算。单家商业银行同业融入资金余额不得超过该银行负债总额的三分之一。

通知对流动性的直接影响小:1)单一对手融出限额和融入总量管理计算看(表1、表2),尽管有个别银行需要应通知要求做出调整,但整体调整空间有限,主要调整在于控制同业负债总额,降低同业融资需求;2)货币市场并未反映对之前偏严的单一对手融出限额和融入总量限制预期,所以单一对手融出限额和融入总量限制好于预期对市场的直接影响较小;3)通知要求金融机构将同业业务置于流动性管理框架之下,预计金融机构对同业资产的流动性成本分摊会有所提高。

245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野蛮KILLER

发表于 2014-5-26 08:30:18

【银河固收 黄斌辉:同业业务规范落地,债市运行保持节奏】

一、投资建议:同业业务规范落地,好于预期,对债市直接影响有限:

1)同业规范对单一对手融出限额和融入总量限制好于预期,银行需要调整的部分有限,对流动性直接影响有限;2)同业非标受到限制和清理,对债券需求拉动有限;3)预计部分同业非标将转入债市融资。我们预计债券市场将继续受流动性宽松影响,保持运行节奏。

投资策略:守正出奇。最大的交易机会将来自高等级信用债与中低等级信用债利差收窄。守正策略,流动性宽裕已经确认,并将持续,高等级债利差已处于历史较低位置,基本反映了流动性宽松预期,可以继续加杠杆吃息差,适当降低交易利得预期;出奇策略,最大交易机会来自高等级信用债与中低等级利差收窄,因两者利差主要反映流动性溢价而非信用利差,这一过程是市场对持续流动性充裕的共识形成和确认。

二、事项

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点包括:1)规定了同业业务类型及会计处理;2)叫停三方买入返售;3)开展买入返售(卖出回购)和同业投资业务第三方金融机构信用担保做出明确限制;4)要求将同业业务置于流动性管理框架之下;5)要求准确计量风险并计提相应资本与拨备;6)审慎确定融资期限;7)单一对手融出限额和融入总量管理;8)存量业务到期后结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野蛮KILLER

发表于 2014-5-26 08:29:37

2346.jpg
资料来源:PBoC, Wind,中金公司研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野蛮KILLER

发表于 2014-5-26 08:29:05

3234.jpg
图2:社融中非标与企业债增量(左),不同规模银行存款增速(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下一页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