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星球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保险新闻

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包容性给了各类机构更多自 ...

  • 0
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包容性给了各类机构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但过度的自由不免生出几份随意。甚至在“贴条险”、“跌停险”被监管部门定性为“伪保险”之后,当事方仍在周旋,一直自辩所推出的产品不是保险。对互联网平台一边借助“险”字博得关注,另一边却极力狡辩与保险毫不相关的行为,谁该发出有力一击?
 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jpg
时光未桀

写了 46 篇文章,拥有财富 347,被 0 人关注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B Color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时光未桀

发表于 2015-4-15 12:26:20

保监会只提醒,谁为“伪保险”点刹车:与对保险公司的监管相比,保监会对第三方平台的态度显得温和了许多。此前,一家保险公司开发“股票价格指数波动保险”而被迫接受监管层处罚。当时,监管机构要求当事方立即停止使用上述产品;严格按照保险原理开发产品,杜绝类似问题再次出现;对产品开发工作进行全面自查,梳理产品开发中存在的类似问题并进行整改,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贴条险”、“跌停险”传出后,保监会所发的是风险提示。“监管的触角还触及不到这些平台,因为这些平台并非保险机构,也没有与保险公司建立直接的代销关系。”一位第三方平台负责人如是表达。

依据保监会规定,开发保险产品只能是保险公司,销售保险产品需要审批,而上述第三方平台均没有互联网保险销售的资质。目前正处于修订期的《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更大篇幅地规范保险公司的互联网保险经营行为,对于第三方平台只是通过限制与保险公司合作来加以约束,而对毫无瓜葛的平台并没有任何的表述文字。

就在针对“跌停险”下发风险提示时,保监会指出将进行调查,但雪球网相关负责人披露,并没有接到监管部门的电话。对此,有接近监管机构的人士指出,这一产品还没有推出来,还没有进行产品交易,所以很难判定是否违法。既使有交易行为,也需要联合公安部门进行调查其交易记录,难度较大,周期较长。

有保险专家解释,保险属于金融领域,属于特许经营范畴,一但认定为非法经营保险业务,就可视为保监会所打击的“三假”对象。

针对目前普通第三方互联网平台的经营行为,随意开发“类金融”产品究竟谁来监管?一位保险公司互联网业务负责人指出,目前这方面还是空档,正因如此,这些机构打起了擦边球,这种行为却或多或少地扰乱着市场的正常秩序。事实上,工信部实则为互联网机构的监管主体,不过相关的规定并没有涉及随意开发产品等细节。据了解,2012年实施的《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市场秩序若干规定》,只是维护互联网同业权益、维护用户合法权益、保护用户个人信息等方面做出的规定,但对开发产品并没有提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时光未桀

发表于 2015-4-15 12:25:49

违背保险原理,过度创新放大风险:尽管第三方平台在推出或计划推出所谓的创新产品时,都极力否认这是保险,但市场却普遍认为这与保险公司息息相关。

保监会发文表态,保险风险是指尚未发生的、能使保险对象遭受损害的危险或事故,具有客观性、可能性和偶然性。保险风险不受人为因素影响,不可控,而股票“跌停”是可以受人为因素影响的,“跌停险”类似对赌游戏,有“博彩”嫌疑,利用“跌停险”对股价波动进行保障有可能进一步放大金融风险,并认为“跌停险”预约投保涉嫌违法,将对相关情况做进一步调查,并及时公布调查结果。

同样的监管态度也针对了“贴条险”。保监会表示,“贴条险”并非投保人与被保险人的法律关系,也不属于保险的概念范畴,仅仅是利用保险的外衣进行商业宣传。

就在保监会对“贴条险”定性为非保险的当日,“OK车险”我行我素,仍在叫卖。即使在随后几天下架“贴条险”,也并未认错,只是表示配合监管层的调查。

而雪球网也开打“太极”,一方面否认这是保险产品,称并不会推博彩类保险,另一方面又在放言仍不放弃“跌停险”。针对监管层所言的涉嫌违法,雪球网坚称其并没有真违法。

事实上,就是这个所谓的创新产品是否可用“险”、“保险”、“车险”等字眼,学术界也在探讨。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指出,“险”字不能随便碰,就像此前“图书银行”被叫停一样,“银行”二字也不能随便乱用。如果任何人都可以做“类保险”、“类银行”,金融秩序就会混乱。不管“贴条险”、“跌停险”是否认为自己是保险产品,但消费者会已误认为是保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时光未桀

发表于 2015-4-15 12:25:24

险企被遏制,第三方平台渐成主角: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曾撰文表示,互联网保险有的服务了互联网经济发展的需要,有的提升了客户体验,个别产品也有“博眼球”之嫌。而上述“伪保险”被指因并不具备保险属性,是对人们生活和经济发展并没有积极意义的产品。

去年6月,保监会曾紧急发文,指出保险公司应当科学合理厘定保险产品费率,开发的保险产品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保险产品的命名应当清晰明了,且与保险责任紧密关联,不得以博取消费者眼球为目的进行恶意炒作,严禁保险公司开发带有赌博或博彩性质的保险产品。一纸通知,让保险公司的所谓创新变得沉寂了许多。

虽然保险公司的“伪保险”行动被监管层的一纸通知遏制住,但闹剧并未停止。以博取眼球的“伪创新”开始转向第三方互联网平台,而这些平台原本与保险经营没有丝毫联系。

例如,推出“贴条险”的手机App“OK车险”是由一个名为上海保橙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注册开发。工商局信息显示,该公司的经营范围是网络科技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制作各类广告等;而推出“跌停险”的雪球网也仅是一家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公司,主要服务投资者提供跨市场、跨品种的数据查询、新闻订阅和互动交流服务。如此来看,上述两家平台所从事的主营业务都与保险毫无关联。

正因如此,与保险公司相比,这些第三方平台在推出带“保险”字眼的产品似乎更轻松一些。就在监管部门揭穿这些“伪保险”的真面孔之时,第三方平台进行隔空辩解,自辩这并非保险产品。

其中,“OK车险”澄请,表示“贴条险”自上线之日起就定位为一个服务,而不是保险产品。在“贴条险”的用户服务条款里面,也明示了“贴条险”是一项服务,和客户的关系是服务关系而不是保险契约关系。而雪球网的解释如出一辙,认为“跌停险”并不是正式推出的一款保险产品,而是4月1日的一项活动。

打造着创新服务而推行背离保险原理的产品,第三方平台渐成主角。有分析人士指出,保险公司被遏制之后,很可能与第三方平台“合谋”为新产品探路,来试探监管层的底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时光未桀

发表于 2015-4-15 12:23:16

监管层鼓励创新,引来“伪保险”闹剧:互联网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在改变着保险业的经营模式。截至目前,保险业经营互联网业务的公司达85家,借助互联网渠道进行保险创新的不在少数。

然而,就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不少无厘头的产品不断“闪现”。例如,有保险公司针对雾霾侵扰而推出的“雾霾险”、夏日当空推出的“37℃高温险”、摇车号难推出的“摇号险”,甚至“世界杯遗憾险”。诸如此类保险的产品,引起高度关注的同时,也招来了非议,被标上了“伪保险”的标签。

今年以来,“伪保险”更是显得有恃无恐。“贴条险”、“跌停险”先后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在“3 15”前夕,一款“贴条险”在网上开始叫卖,声称“你贴条,我贴钱”。手机用户通过免费下载手机App“OK车险”后,花1元购买软件上的“贴条险”,一旦违法停车被贴罚条,就可以获赔100元。

无独有偶,在4月1日愚人节当天,市场再次曝出一款挂钩股市的“跌停险”要上线,以此来帮助股民规避炒股带来的风险。如拥有A股有效账户且年龄在18周岁以上的客户可以投保,单只股票最低投保金额为100元,投保期内,投保人的股票如果发生跌停,最高可获得1万元的赔付。

对于互联网保险的创新,目前保险监管部门的态度是,互联网保险还处于起步阶段,更需要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从监管角度需要树立开放、包容、鼓励的心态。言外之意,即允许保险公司在创新过程中适当犯错误。正是因为有如此包容的政策环境,这些“伪保险”接连出现在市场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