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星球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苏州咖啡

1793年初,一群证券经纪人集资修葺了一家咖 ...

  • 0
1793年初,一群证券经纪人集资修葺了一家咖啡屋,名为桐亭咖啡馆(Tontine Coffee House)。同年,这群证券经纪人将长期在室外集会进行的证券交易搬入了桐亭咖啡馆内,开始了场内交易的历史--而承载着交易的疯狂与理性的桐亭咖啡馆,在多年之后,成为了世界最大的证券交易所——纽约证券交易所。

1200.jpg


一、疯狂的赌性与泡沫:咖啡与金融的缘份,要从旧大陆说起。自1650年以来,伦敦的咖啡屋成倍地涌现。每个群体、政党或时尚流派都有自己经常聚会的咖啡馆。那个时代,来自欧洲各地的消息对经济走势影响巨大,而获得消息最好的地方就是人流如梭的咖啡馆。消息影响着股价,很多商人在咖啡馆一听到消息就恨不得马上入手或抛出股票,于是,咖啡馆渐渐成为股票交易最活跃的场所。

当时,股票投资商和经纪人经常造访的,是位于皇宫附近的乔纳森咖啡馆(Jonathan’s Coffee-house)和葛瑞威咖啡馆(Garraway’s Coffee-house)。位于柴思胡同(Change Alley)的乔纳森咖啡馆里,活跃着的是150名“被驱逐”的经纪人——他们因喧哗吵闹,于1698年被从皇家股票交易所驱逐出来,遂集中在此交易。一名叫约翰?卡斯塔因(John Castaing)的经纪人在乔纳森咖啡馆进行股票交易时,为了提高效率,自制了一本小册子,名为“交易与其他事项的流程”(The Course of the Exchange and Other Things)。上列一张他持有的股票与商品价格清单,供其他经纪商参考。这种小册子顿时流行开来,许多经纪商效仿他提供此类清单。咖啡馆随后将此类清单公布在咖啡馆内的公布栏内——这就是股份挂牌交易的开端。它经历了1745年的大恐慌和1748年的大火。1761年,才得以重建并重新命名为“新乔纳森咖啡馆”。然而很快,它有了一个新名字——“伦敦证券交易所”,一直延用至今,成为世界金融的绝对中心。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香草拿铁

写了 25 篇文章,拥有财富 237,被 0 人关注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1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B Color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香草拿铁

发表于 2015-7-1 22:45:16

在我们观察世界的1793年,劳合社见证了一件小事。一艘名为La Lutine的法国三帆快速战舰在土伦战役中向英军投降。从这一年开始,这艘战舰改名为HMS Lutine,成为一艘运送货物与金银的商船,并且在劳合社投保后出海。1799年这艘商船在荷兰海岸沉没。时价一百万英镑的货物沉入海底。而作为保险方的劳合社则支付了所有的损失,作为纪念,这艘商船的船钟至今仍然悬挂(重达106磅)在劳合社的承销与交易大厅里,每每在逾期未归的船只终于返航时,响起令人心安的钟声。

Lutine号商船:1871年,劳合社获得英国议会的批准,成为保险社团组织,取得了法人资格。不过其仍然不直接承办任何保险业务,而是由其成员——大型保险公司与投保人达成协议、提供保险。1906年,参考劳合社保险规则,英国制定了《海事保险法》。这部法律直至今天仍然是世界上最具权威的海事保险法典。令人感慨的是,劳合社内仍然有着当年劳氏咖啡馆的血脉:每天由身穿劳氏咖啡馆店员燕尾服的老人,在交易大厅一隅,用羽毛笔记录着《劳氏日志》,自1774年直到今天,从未间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香草拿铁

发表于 2015-7-1 22:45:03

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其对海事保险法发展的贡献。当时,在劳氏咖啡馆活跃着很多保险商,他们自己并不出海,但他们通过承保,分担出海的风险——当然,如果未发生风险,他们即可从保险金中获益。劳氏咖啡馆自身并不从事保险业务,他们只是提供双方接洽交易的场所。劳埃德为保险商和船东货主们提供了许多定制好的表格,供保险商和投保人注明投保的船舶或货物、投保金额和赔偿规则。由于交易是在劳氏咖啡馆这样公开的环境中达成,投保人自然会互相比较保险单上保险规则和赔付条件,选择更优惠、更公平的保险商。在这样一个竞争环境中,海事保险规则日渐趋同,成为日后海事保险法的基础。

1769年,一些志在海事专业保险的从业人员在泊鹏海埃利巷(Popes Head Alley)建立了“新劳埃德咖啡屋”。在新劳埃德咖啡屋,还进行船只的“烛光拍卖”会。拍卖时,点燃一支小蜡烛,蜡烛熄灭前的最后一次喊价,就是双方最终的成交价。1774年,79名保险商每人出资100英磅,收购了劳氏咖啡馆,将其专门作为保险合同签署场所和松散的保险人同盟,命名为劳合社。劳合社由79名合约签署者共同所有,由其中9人组成委员会进行管理。劳埃德的女婿主办《劳合社动态》,起初专门登载劳合社、海事保险、航运业相关新闻。后改名为《劳合社日报》,报道范围跨商、经、政、法、文娱各界,成为英国几大传媒巨头之一。从1774年开始,每当重大航海事故发生,劳合社工作人员会用鹅毛笔手写,将其记录在位于大厅中央的一本泛黄手册上,这一传统直到今天仍然在传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香草拿铁

发表于 2015-7-1 22:44:48

三、海险法的里程碑:1687年,爱德华?劳埃德的劳氏咖啡馆(Lloyds Cafe)在泰晤士河畔的塔街开业。劳埃德生活在克伦威尔的时代,他经历了瘟疫、火灾和内战。他是精明的咖啡屋老板,总是及时地感受到顾客的需要,并迅速响应。当时,咖啡刚刚进入伦敦没有多久——1652年,伦敦才有第一家咖啡馆。劳氏咖啡馆原本和其他同行一样,以提供浓香咖啡、休闲气氛和社交场所为使命。劳埃德自己恐怕也不曾想到,这家咖啡馆竟然成为近代海事保险法的里程碑,并且成为海商法、保险业务规则以及新闻史上的重要角色。

1203.jpg


据说,劳氏咖啡馆宽敞豪华,桌子非常整洁,被擦拭得熠熠生辉,馆内还附有套房,可供商人承租居住。它毗邻海关、海军总部和港务局,离出海港口也不远,大量的水手在此流连忘返。为供顾客喝咖啡时消遣,从1696年开始,劳埃德定期印制一种单张小报,名为《劳埃德新闻》。每周出版三期,报道海运和贸易信息;后来开始登载近期拍卖的船舶广告。人们读到感兴趣的消息,便询问劳氏咖啡的店员相关的交易线索,甚至直接就在咖啡馆内达成交易。《劳埃德新闻》和其登载的商业信息,吸引了越来越多船东、商人、经纪人船长及银行高利贷者聚集与此。船只交易会定期进行,劳埃德提供纸和墨水以记录交易内容,并专门辟有一栏供船长们比较新开航线风险的航海记录。咖啡屋昼夜开放,而且总是爆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香草拿铁

发表于 2015-7-1 22:44:36

1793年,经纪人搬进了距离这棵大树仅有30米远的桐亭咖啡馆。桐亭咖啡馆也成为这些经纪人在下雨天的交易场所。桐亭咖啡馆位于华尔街和水街交叉路口的西北角。在其颠峰时期,桐亭咖啡馆是纽约市内最大的证券交易场所。人们聚在这里,讨论着形形色色的商品和股票价格。咖啡馆内有拍卖室,宴会厅和舞厅。咖啡馆甚至还提供一套登记系统,供那些跨洋而来的海运商在这里登记货物和奴隶。桐亭咖啡馆是没有阶级门槛的,各个社会层次的人都可以进来,鱼龙混杂的同时处处商机涌动。1807年,一位英国旅游者John Lambert这样写道:

1794.jpg


“桐亭咖啡馆内充斥着证券经纪人、承销商、商人、批发商和政治家。他们谈生意,买进卖出。有些人还专业为这些交易担保。有人在读报纸,其他的人则急切地想知道新的消息。咖啡馆的台阶和阳台上站满了人,听着拍卖师大声念出报价。拍卖的内容形形色色,有糖、朗姆酒、棉花等等,类似今天的大宗交易。洪亮的声音喊道:‘一次,两次,一次,两次’!‘再高一分钱!’‘谢啦(thank ye),这位绅士!’咖啡馆外,一直到华尔街和珍珠街路口,停满了二轮马车、运货马车和独轮推车。一切都充满活力,扰嚷跳跃,一刻不停。”


有趣的是,政治纷争在这个咖啡馆似乎是不常见的。法国革命期间,在纽约各个公共场所,亲英派和亲法派经常争吵,甚至动起老拳。但是桐亭咖啡馆,这种现象很少见,只有一次,法国革命的支持者为了支持Tammany Hall运动,在桐亭咖啡馆举行了聚会,并引发了纠纷争执。这是1793年的6月11日,一位名为Alexander Anderson的好事者,在日记中描述了辉格党和托利党当晚在桐亭咖啡馆的冲突:“昨晚辉格党和托利党在桐亭咖啡馆争执不断,用更现代些的说法,贵族党和民主党。”1793年12月,纽约哥伦比亚报(New York's Columbian Gazetteer)抱怨道:“现在,只有同党派人士在桐亭咖啡馆里才搭话,才进行交易。”此事之所以成为新闻,是因为大多数时候,党派之争进入不了桐亭咖啡馆,在这里,只有生意才是永恒。

73年后的一个雷电之夜,那棵梧桐树被暴风雨击倒,然而《梧桐树协议》却在桐亭咖啡馆内继续发挥着效力。1817年,参与桐亭咖啡馆证券交易的经纪人通过一项正式章程,成立“纽约证券交易会”,而它就是今天的“纽约证券交易所”会员们在其基础上草拟的《纽约证券和交易管理处条例》,也成为未来一切证券交易所章程的模板,其中关于会员、统一佣金和联盟互济的精神,直到今天仍然是证券交易市场的基本规则,并在数次金融危机的风雨后,重新系联起离散的人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香草拿铁

发表于 2015-7-1 22:44:24

二、从“场外”到“场内”:在新大陆,传承着“梧桐树协议”的桐亭咖啡馆(the Tontine Coffee House)则演变成为这个星球上的另一个金融风暴眼:纽约证券交易所。1653年之前,华尔街还不是一条街,一群荷兰移民在曼哈顿岛南端竖起一排高12英尺的原木墙,希望这堵墙能够保护自己免受印第安人和英国人的袭击侵扰。32年后,城市规划人员为这条即将问世的街道起名作WallStreet。

6653.jpg
今天的华尔街


此后百年,荷兰移民渐渐失去了对城市的主控权,然而他们崇商、投机和勇于冒险的品质,已经渗入曼哈顿岛的血脉。1792年5月17日,24个股票经纪人聚集在华尔街68号前的一棵梧桐树下,经过协商讨论,签署下着名的《梧桐树协议》(Buttonwood Agreement):

“我们,在此签字者——作为股票买卖的经纪人庄严宣誓并承诺:从今天起,我们将以不低于0.25%的佣金费率为任何客户买卖股票,同时在任何交易的磋商中我们给予会员以彼此的优先权。”

此后,他们定期在树下集会,只与在协议上签字的经纪人进行有价证券的交易,形成了一个独立的、享有交易特权的有价证券交易联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香草拿铁

发表于 2015-7-1 22:44:06

相较之下,葛瑞威咖啡馆就不幸得多。它在1719年至1721年的“南海泡沫”中表现活跃。投资者陷入投机的疯狂中。当时伦敦的杂志上写道:
“这个星期里交易所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混乱,人们争分夺秒地从一个咖啡馆来到另一个咖啡馆,他们根本就不审查一下股票证券说明书就认购股票”?。


甚至连威尔士王子也成了一家公司的主管,据说,在仅仅股票投机一项,他就从中赚得了4万英镑。大量的新公司成立,人们处于亢奋的认购新股狂潮中。当时一首民谣在英国各地广为流传:

“星星在混乱的人群头顶闪耀,袜带在粗汉鄙夫间缠绕。人们买呀卖呀,瞧呀闹呀,连犹太人和新教徒的吵嘴也被人喜闻乐道。最高贵的夫人们也从四面八方方来到,天天坐车一溜烟奔忙,为了股票不惜赌博冒险,就算押上珠宝也心甘情愿。”


更贴切的诗歌来自亚力山大?蒲柏:
“疯狂的贪欲蔓延无际,就像地平线上初升的雾霭,遮蔽了阳光。政客和爱国者,为股票投机四处奔忙心慌慌;贵妇与男仆,为股票受苦受累下场全一样;法官当上了经纪人;主教吆喝快下注,哄得全城人上了当;公爵们施展手腕穷忙和,只为赚取半克朗;金钱的魔力迷惑了不列颠,这一切呀,多么肮脏。”


5652.jpg


南海泡沫的投资失败者之一、《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斯威夫特这样描述葛瑞威咖啡馆:

“这里的认购单数以千计,像无数舢板在海面上你推我挤,每个人都摇着他漏水的小船,为了钓到金子也不怕淹死。”


而当泡沫破灭时,整个伦敦进入金融冬天,谈股色变。当日人满为患的葛瑞威咖啡馆也随之名声扫地。

直到1793年,这个冬天仍然没有过去。甚至直到1807年11月检察总长仍在以《泡沫法案》为依据,起诉两个公司非法设立可转让股份的行为。直至1825年,撤销《泡沫法案》的议案由商务部大臣Huskisson提出,并最终才由《贸易公司法》予以取代。南海泡沫和密西西比泡沫引发的短暂疯狂,最终却招致了上百年的金融冬天。时代为贪婪付出代价,交出了昂贵的学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香草拿铁

发表于 2015-7-1 22:43:54

关于大火中重生的金融中心的例子,其实早在1666年就曾出现。这就是皇家交易所的重生。1566年,佛兰德式的建筑并装饰有格雷欣家族标志的皇家交易所,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城雏形。建成后的皇家交易所由伊丽莎白女王揭幕,并被她称为“最璀璨的珍珠”。但不幸的是,这座交易所在1666年的大火中被毁。次年,皇室和大众都希望皇家交易所可以在遗址上重建,这种愿望甚至强过了首先规划重建伦敦金融城整体的意见。英王理查德二世参与了奠基仪式,并亲自放下了奠基的石块。这座皇家交易所包括四个拱廊、回廊的小商铺和为交易服务的庭院,还一座标志交易时段的巨型时钟。每一个国家、每一种商品在皇家交易所都拥有自己的“坐标”,一时商贾云集。商业交易再次恢复繁荣。诗人约瑟夫•艾迪生(他曾经有过著名诗篇“真正的幸福不显山露水,它摒弃浮华和喧嚣”)这样描述当时的场景:“这就是整个地球的商业中心!”

1632.jpg
活跃的证券交易与商品交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