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星球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风投新闻

“世相”创始人、前媒体人,曾担任《GQ智族 ...

  • 0
“世相”创始人、前媒体人,曾担任《GQ智族》和《博客天下》副主编张伟的新办公室在苹果社区的高楼上。从窗外望下去,从远到近,依次可以看到远处的国贸三期、建外SOHO的灰白色高楼、狭窄的通惠河和火漆色的国营工厂厂房。在它们中间,还有一截铁路。在我们聊天的时候,汽笛声响了,一列火车从城区方向过来,轰鸣着向视线另一头的通州奔去。

我们等着火车走远。 “我很高兴有一间能看到火车的办公室。” 他说。那是他自己的办公室,除了我们,这里空无一人。但它很快就会被充满 —— 在离开《GQ智族》之后,他将以一个女性消费社区创始人的身份开始新的事业但我们聊的还是他最为人知的产品:世相。

1004.jpg
世相创始人,《博客天下》《GQ》前副主编张伟
爱如空气

写了 20 篇文章,拥有财富 256,被 0 人关注

www.szzjnf.com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B Color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爱如空气

发表于 2015-11-9 09:01:47

六、在做世相的时候,我也一直在做杂志。你问我,为什么《博客天下》的主编副主编的个人公号热度好像都比杂志的公号热度高?因为做一本杂志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像一个人做一件事,做一个公众号比做一本杂志还是容易得多。做一本杂志你要几十个人同一步调去做这个事,这几十个人要能力相当,要价值观完全一致,而且能够把一个价值观,每个人在每句话里面把它渗透进去,是非常难的。但是一个人就是写一个东西,就可以做到这一点。大家在互联网里喜欢看到态度,像 T 做仕图,但他肯定没有胆量把《博客天下》的微信公众号变成仕图那种风格,他如果变了,《博客天下》微信号早就火了,这就是一个所谓的机构身份的难堪之处。

但我没有想到的是,做世相之后 —— 虽然它的文字比杂志来说还是粗糙 —— 但是它给我带来的影响力甚至比《博客天下》或者《GQ》更广。我跟别人认识,不管是哪个圈子里的人,几乎不需要介绍,别人都说“世相我经常看”。不仅是我,很多媒体人做了一个不错的公众号之后就会发现,媒体带来的影响力和收入都可以忽略不计。我认识好几个这样的。用公众号接广告,不管多大的号,只要是还不错,接广告可以养活自己养活得很好,而且写了之后,所有的影响都是归属于他本人。所以公共号确实是在抢人,也确实抢走了很多人。

现在,像从前北青那样的编辑记者讨论文字的氛围整体上已经不会再出现了,尽管个别媒体还不错。过去的媒体这个行业还保留着它的尊严,行业的劲还有,大家还觉得这是一个值得长期奔赴的目标,会更加努力地去学、去教、去研究。现在可能每个人都会觉得这是一个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消失的工作,它也不再那么吸引人,不再给人那么多成就感,它可能就会不如以前。另外也是因为很多杂志在死,很多媒体人在走,这个行业的气氛远不如以前。

从这个角度说,你问我是不是世相见证了媒体的衰落?某种程度上它是一个投射,尽管也不能完全这么说,但你非要找一个投射感是有的。在一开始的时候,我是一门心思想做一个杂志的媒体人,做世相我也想怎么把它运营好,但是后来我的个人趣味也变了,我想做别的事情,想做媒体之外的事情,比如说我现在可能会做一个消费类的东西,这是我的趣味的变化。但是这个也导致我离开了媒体,导致世相也变了。而事实也是这样的,一大批人离开媒体,也是因为媒体不再给他们提供足够多的成就感和回报,他们的兴趣发生了偏移,我觉得这是很多人离开媒体最主要的原因,而不仅仅媒体衰落了。媒体不衰落,这些有能力的人也有可能会走,他只要有能力去做别的事情,他又喜欢做那些事情。尤其在这个时代,他可能看到了很多比做记者更有利,更让人心潮澎湃的事情,他就去做了,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正常的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爱如空气

发表于 2015-11-9 09:00:24

五、有人说世相是是新时代的《读者》,我觉得这个评价好高。它会比《读者》好一点是在于,我的水平是高于《读者》的平均水平,但它不如《读者》的一点在于,我只有一个人,《读者》有好多人写。

如果和我的初衷相比较,我是不是在变?其实去看一些人开头做的事情和他后来做了事情比较,经常会觉得搞笑,就是在打自己的脸。但是我觉得这个其实也还好。这个事情很早在媒体圈就有很多讨论,我的观点非常明确。包括在当年还热心关注政治、关注社会变革这些东西的时候,我自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温和的中间派,或者偏保守立场。我自己就是觉得:接受现状来做一点点努力比激烈的对抗要好得多。做事情也是一样,我并不觉得一定要去跟别人对抗才能做好,或者我觉得这样基本上做不好。

这跟我的性格有关系,我自己的性格从来不是极为高傲或者什么样的。我是在普通家庭、普通成长环境长大的。我对普通人的一些所谓的坏的地方,或者不够美的地方有很强的体谅心。你知道一个人做了一件很糟糕,很不体面的事,一种做法就是嘲讽和批判,我可能就做不到,因为我从小见过太多这种不体面的事了。而且很多是你身边的亲戚朋友,而且你也知道他们做这个事有非常具体的理由,你就首先会体谅他们。

1012.jpg
(世相题图:《马背上的戈黛娃夫人》,约翰·柯里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爱如空气

发表于 2015-11-9 08:59:14

所以我找到了一个平衡点,这个平衡点是:切中每个人都会有的普遍的情感和普遍的心理状态、生活状态,但是又把这个状态的表述讲得更高级、更高明。

1011.jpg
(世相第387篇:《人们总说“勿忘初心”,但初心真的不能抛弃吗?》插图。《暑假》,Bernard Fauco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爱如空气

发表于 2015-11-9 08:59:07

到了2014年下半年。世相开始有意的进行风格稀释。2014年上半年其实风格已经不是写作的东西,但是还是维持在相对比较高调的,非常高品位的东西,相对小众和有趣的东西。但是到后面我就相对开始略微大众了。其实还挺有效的,我看粉丝增长数从去年9月份到今年5月份涨到差不多40万,涨了30万,不到一年的时间,之前一年多差不多是10万。也证明了我的想法是对的。

随着时间的过去,粉丝数量对我越来越重要。因为我自己是很清楚。判断一个事情做得好不好有几个标准,但总得有一些标准可以量化。你总不能说:“我就是觉得我做得好。”结果只有10个人关注。当然这10个人如果非常爱你,也是好的标准,但这个无法量化。可量化的有几个点,一个是有多少关注,有多少转发,有多少点击。第二个就是赚多少钱,我觉得这两个是非常有效的,这是最好的数据,所以我还挺看重这个。

当然,稀释以后一定会有原来的极为忠实的用户极为反感,这个世界上没有粉转路,实际上只有粉转黑。他越喜欢你,你变了以后,他会越来越黑你。后台几乎过几天就会有从一开始就关注我的粉丝说非常失望,怎么变成这样子了?他们极为失望,就说变得很媚俗,很庸俗,很平庸。变化是事实,因为我的想法变了。一些早期的文章,我是不会再选的,比如《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可言》,因为它不够大众。现在“世相”之于大众,我觉得首先要尊重他们喜欢的东西,但是从技术的角度来讲,迎合他们是没有好结果的,迎合他们之后,你想追求的口碑就会失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爱如空气

发表于 2015-11-9 08:58:37

1010.jpg
(世相第361篇:《依赖淡薄的表面关系过日子,不是比独处更寂寞吗?》插图。 《阳光中的女人》, 1961 Edward Hoppe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爱如空气

发表于 2015-11-9 08:57:49

四、但具体到世相上,我也明白,我已经没办法退回那个钻研技术的时代了 —— 我自己天性是喜欢大众的事情,天性不是做那种高冷的、小而美的、小趣味的东西。或者我也喜欢小趣味的东西,但是如果我要做一件事的话,我希望它能影响更多人,这可能是做媒体的关系,因为你一开始做媒体,你一篇报道在网上是几万人、几十万人读的,已经习惯了这种大的阅读量。另外,当你想倡导一种价值观,倡导一种品位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让你自己有人看,你只影响5个人的话,又能怎么样呢?我觉得要影响尽可能多的人,而且在这个基础上让自己影响力尽量优质。

有一次我说了一句狠话,我说世相绝不跟随新闻。但是写完这个第二天我就后悔了,我觉得绝不这个词太极端了,你说巨大的事情你就不跟随?其实也没必要。我觉得追热点,首先数据上要有用。如果你从来不追热点,那天追了一个热点,这篇文章的阅读数就会较高于你的平均阅读数,但是你也要想追热点这个行为对你品牌的损害有多大,如果损害极大的话,那就不划算了。世相一开始做的时候没有什么产品思路,当它慢慢的开始有一些人在看的时候,我就很明显的向产品思维转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爱如空气

发表于 2015-11-9 08:57:36

1009.jpg
(世相第170篇:《我们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插图。女人站在海边。摄影师佚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爱如空气

发表于 2015-11-9 08:56:53

什么是潮水?做媒体的人总会幻想自己可以巨大的影响社会、影响时代,时代和社会其实就是所谓的潮水,时代的方向。既然你要讲品位、讲审美,总是想说改变这个社会品位不好的状态,改变这个社会粗俗的状态,这其实就算改变潮水的方向。而且你能意识到你做的是一小部分人做的事情,大部分人是不在意这个,不思考这个的。那你就格外有一种所谓对抗潮水的感觉,我在冰点的时候写过一个专栏,我们自己号称叫“反革命专栏”。有点忘了这个名字叫什么,里面讲的全是一些所谓的“站在岸上,我不入流”的感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爱如空气

发表于 2015-11-9 08:56:30

那时候世相的粉丝有三四万,那时候我自己很清楚的知道,我当然也很高兴。很多媒体圈的人在读,但是也看到很多非媒体的人在读。当然仍然有技术在,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都说,我写稿要写不出来,就会到世相上找找灵感。它一直有这样的功能。但是对很多非专业的读者,他们肯定不会在乎这个。而且后面非专业的读者越来越多,或者说一些专业的读者也会有他们的非专业的诉求,记者也会有爱恨情愁。所以还是越来越多的人更看重它能提供的所谓的情绪性、情感化的东西,或者观点、理念、价值观的东西,而不是写作技巧。

我慢慢意识到:第一,只写写作技巧很无聊,第二,它也不那么吸引人。有一天,好像发了一篇,是《光荣与梦想》里有一篇讲罗斯福他老婆的,那篇文章也还是讲写作技巧,讲完之后我就忽然加了一段,我说:除了讲技巧之外,咱们讲讲人生。后来发现讲讲人生那段反响挺好的,很多人还是很喜欢读这种东西。那次应该是比较明确了我对自己的认知,之后经常是一半讲写作,一半讲人生,讲完写作以后一定会加一点人生。而且会经常说,写作是这样的,人生也是这样的,这句话出现频率特别高,我觉得这样挺好,这样就讲了两件事。

2014年,世相开始有了一句话,叫“我们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潮水那个提法,来源于我在写《博客天下》发刊词时用到的一句话“我们不做潮水,要做河床”,大概就是说要写一些基本的东西,写一些不过时的,基本的情感、基本的规则、基本的规律。后台有人回复我,说了这句话。我觉得这个话特别好。这句话是我还在一篇文章里写过这是谁的话,但是现在不记得了。后来文艺联萌成立,要写一篇文艺联萌成立的宣言,这个宣言就用“我们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下一页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