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星球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风投新闻

施乐的成功,是一次技术冒险的胜利:在复印 ...

  • 0
“如果施乐当时真的知道自己有的是什么,找机会发挥自己的优势,那么它可以变成‘IBM+微软+施乐’。”——乔布斯

4001.jpg

对于“施乐”这个名字,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是依稀记得的打印机品牌,还是苹果发家史里面,乔布斯和比尔盖茨偷取施乐技术做个人电脑这一段?

4000.jpg

就在两周前,长期经营不善的施乐在股东的促使下分拆成了两个公司,一个卖打印机影印机,另外一个卖企业服务。目前,除了开始裁员,他们还不排除会出售公司,“董事会会为股东利益负责,对所有的报价进行考虑”,施乐的 CEO Ursula Burns 被问到公司是否出售时这么回答到。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要知道,我们现在使用的电脑、笔记本、手机,甚至是互联网,最初都是施乐公司研发的:

4002.jpg

在 1973 年就做出了个人电脑,比苹果早 3 年;
最早研发出以太网,宽带的基础硬件;
最早研发图形界面,早于 Windows 和 Mac OS,在此之前计算机都是一行行文字;
施乐还是硅谷最早开始人工智能研究的公司;
因为施乐实验室,我们用上了激光打印机;
但今天,施乐公司的市值只有 98.4 亿美元。相比之下,苹果是 5445 亿美元,微软也有 4135 亿美元。

现在回过头来看,施乐本来在个人电脑历史上有机会比肩甚至超越苹果和微软。但它至今只是一个打印机公司。让这个故事更添讽刺意味的是,施乐曾经被看作是一个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技术创新的成功典范。
莱温斯基

写了 28 篇文章,拥有财富 456,被 0 人关注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B Color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莱温斯基

发表于 2016-2-27 19:27:47

在施乐看来,反正自己都不要做个人电脑了,那么让乔布斯看看也无妨。1979 年,施乐居然给苹果团队开放了最高级别的保密级产品参观,而那些本来仰望着 PARC 研究员技术实力和想法的苹果工程师们,把图形界面(GUI)以及键盘和鼠标输入信息的整套产品学了回去。后来,比尔盖茨也根据施乐的技术,发布了图形界面的个人电脑操作系统 Windows。

1013.jpg

多年之后,乔布斯回忆起这次的到访时也为施乐公司感到惋惜。“如果施乐当时真的知道自己有的是什么,找机会中发挥自己的优势,那么它可以变成‘IBM+微软+施乐’——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公司。”但后面的故事,主角就再也不是“施乐”了。

1014.jpg

1983 年,苹果发布了使用图形界面的 Lisa 个人电脑,采用了图形界面的设计;
1985 年,微软发布了第一个 Windows 操作系统,也是图形界面设计。后来,Windows 成了垄断全球 90% 个人电脑的操作系统;
2007 年,苹果发布第一代智能手机 iPhone,2011 年,苹果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
2015 年,全球连接上互联网上的总人口达到了 33 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莱温斯基

发表于 2016-2-27 19:25:38

而除了施乐 PARC 之外,当时的 CEO 麦克卡隆还将不少钱投入到计算机公司的收购和技术的研发当中,但他做的几次决定都出了问题。因为收购做计算机的 SDS 公司,造成了公司 8440 万的损失,而当时花了 9000 万美元推动的“摩西”打印机研发计划,即将投入生产线的阶段,却发现柯达的同类产品比施乐自己做得更好更便宜,而不得不取消。

1016.jpg

这也加剧了施乐公司内部本身的帮派之争。在东边的负责复印机生产和销售的施乐总部,被西部的 PARC 工程师看作是没有远见的老古董,而 PARC 太前沿又没法立刻用在施乐上的新技术,也让东边总部的人们难以理解。到 1977 年,本来阿尔托的改进版第二代和第三代项目也已经走到了投产的阶段。当时太注重眼前利益的施乐公司,宁愿选择了投入一台新的“高速打印机”研发,而砍掉了阿尔托第三代的生产资金。阿尔托电脑项目最终流产。

1018.jpg

“无论是在销售、设计、制造,还是决策上,我们都在走下坡路,我们对此毫无准备,我们急需的是公司改革。”时任施乐公司的高管彼得·克劳奇在 1977 年时说道。施乐公司的改革,最后却变成了投资计算机企业。而当时因为苹果 2 电脑一炮而红的苹果公司,成了施乐高管的首选。听说乔布斯要来参观 PARC,并且可以给施乐一些苹果股票的稍低价格的收购权,施乐的高层就答应放行。

1012.jpg
乔布斯在苹果 2 电脑发布的现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莱温斯基

发表于 2016-2-27 19:25:13

1011.jpg
PARC 工程师的合影,最上排中间的第二排右二是后来 Adobe 公司的两位创始人 Academics Geschke 和 John Warnock。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莱温斯基

发表于 2016-2-27 19:19:59

为什么最后施乐还是一家打印机公司,而我们的生活却被苹果、微软和互联网改变了?尽管乔布斯在 1979 的拜访让施乐公司的故事更添了戏剧色彩,但他只是施乐没做成个人电脑的导火索。在乔布斯来访之前,施乐公司甚至已经没有办法守住核心的复印机业务。

1008.jpg

在长期没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施乐自己作了大部分:1970 年代,施乐的财富和公司的傲慢也累积到了顶峰。因为 Xerox 914  的型号太受欢迎,还有专利保护,公司的利润节节上升,管理人员不用发挥什么技能就能保持好业绩,施乐复印机的销售人员想要卖出产品也不用多费口舌,这个环境对于员工来说本来就很安逸。

1009.jpg

也因为没有直接竞争对手,施乐也在沿用他们复杂的租赁复印机的模式。而这个复印计件的系统实在太复杂,前 3 次复印可能是一个价格,而到 200 张的复印可能又是另外一个价格。到 1970 年代初,租用施乐公司的复印机还是一件让人心烦的事情,因为前面还有几千种不同的计价方式等着你。

1010.jpg

与此同时,价格更低、质量也不错的日本产品也在 1970 年代攻陷了美国——无论是汽车、钢铁还是芯片制造,甚至连复印机市场也是如此。安逸的施乐被当做了日本公司学习改进的头号目标,而在美国国内,IBM 和柯达也来加入战局。在 1971 年到 1978 年之间,美国市场上只有 77 种复印机在售,而在 1978 年到 1980 年这两年多间,美国市场新推出的复印机产品就有 70 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莱温斯基

发表于 2016-2-27 19:18:24

硬件方面,为了方便输入的键盘和能够滑动点按的鼠标。对了,还有一个可以联通其他计算机的局域网络,叫做以太网(Ethernet)。在这个基础之上,时任 PARC 的工程师阿伦·凯(Alan Kay)还开始钻研做更小的便携式电脑 Notetaker。其实这就是我们现在的笔记本电脑的雏形。左边就是命令行 DOS 界面,右边是图形化的 Windows 3.2 界面,看看你想用哪个?

1007.jpg

有了这一切之后,施乐的复印机和激光打印机就可以在这个人办公的环境里发挥作用了。先用以太网接收邮件,然后通过电脑屏幕处理文字和图片文件,最后把他们打印出来……这就是当时 PARC 工程师们打的如意算盘。从现在看来,PARC 计算机科学家们提早了 20 年就描绘出大众数字生活的蓝图。可惜的是,当时的施乐公司在意的,还是打印机本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莱温斯基

发表于 2016-2-27 19:17:22

阿尔托计算机的原型机:在 1973 年,阿尔托这样的个人计算机很不寻常。就在施乐 PARC 在研究这台领先当时 10 年的个人计算机时,比尔盖茨还在念大一,乔布斯正在印度学佛呢。当时计算机普遍还有两三个冰箱那么大,还有很多专门用途的线和硬件连在一起,还是为多人使用准备的。

1006.jpg

因为计算机的运算能力稀缺,当时的计算机运作就像飞机,一次运载 300 个乘客均摊成本,专门给一个人用太奢侈了——光是单个用户所必需的内存花费,就要花上 100 万美元,就像是一架只有 1 个乘客的专门包机。而且计算机的交互也不像现在那样有屏幕,人们要通过打孔卡、或者打字机才能进行交流,一次简单问答就需要好几天。

“那时候计算机的整体结构,就像是宗教战争的主战场一样,”约翰·艾伦比回忆到,“而施乐公司将这场战争推向了高潮。”除了建造了阿尔托的硬件之外,PARC 的工程师们还想好了这个计算机里面要做点什么——他们开始开发一些文字编辑和图像处理软件,还建立了一个图形化的界面(GUI)而不是通过口令行这种极客的方式来操控计算机。个人电脑之所以变成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还是因为有了像 Windows 一样用鼠标操控的系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莱温斯基

发表于 2016-2-27 19:16:55

PARC 还是现在硅谷科技公司办公环境的雏形:没有固定的工位,宽松自由,办公室和会议室四面都挂上了黑板,地上放着豆袋懒人沙发当坐垫。PARC 的作风在当时十分前卫。因为 IBM 这样主流的科技公司,当时还在老老实实地做打字机和打孔机,而他们的工程师还需要穿着正装上班。别说 IBM 了,连在东岸的施乐公司总部也是老样子。

1017.jpg

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就是在这个环境下诞生的,它的名字叫阿尔托(Alto),有一个箱子的大小,还有一个屏幕,专门给个人使用,用户通过键盘的敲击,不用几毫秒就显示在了屏幕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莱温斯基

发表于 2016-2-27 19:15:27

1970 年,他接受了当时施乐的首席科学家雅各布·古德曼的建议,在离公司总部 4500 公里之外的加州帕罗奥图建立了一个研发中心(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简称 PARC)。为了给施乐公司找到下一个卡尔森,或者说下一台施乐 914,他们招收了全美国最顶尖研究员和工程师,还将研究的目标设定为比现有产品超前 10 年的科技产品。PARC 的豆袋会议室:

1005.jpg


“美国最优秀的 100 位电脑科学家,PARC 有 76 个。”这就是当时 PARC 的负责人罗伯特.泰勒(Bob Taylor)对于手下工程师的评价。只要技术好,PARC 对其他事情都很宽容——有人提着睡袋来上班,有人不爱穿鞋子,续着长头发和长胡须的程序员更是常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莱温斯基

发表于 2016-2-27 19:14:24

施乐 PARC 成为推动个人电脑发展的一个基地:1968 年是施乐公司发展的转折点。首先是静电复印技术的发明者卡尔森去世了;然后,对施乐前景很有远大想法的威尔逊把 CEO 的位置交给了彼得·麦克卡隆(Peter McCollough)。和威尔逊不一样,麦克卡隆是典型的销售人才。在哈佛大学毕业之后,他就投身了施乐公司,从施乐公司的第一线销售开始做起,后来管辖施乐公司的销售事宜。

1019.jpg

在把公司交给麦克卡隆之前,威尔逊还给他嘱咐了一段话,大意是,现在的施乐做的只是复印机传递信息,但这个公司应该用技术做更多的事情,在即将到来的电脑时代,如果他们还想成为伟大的公司,就应该用数字处理信息。麦克卡隆也的确按照威尔逊的指导去做了。

1004.jpg
1973 年 IBM 正在推的高速打字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下一页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