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压在银行头顶,令银行喘不动气的不良贷款率攀升的势头有所减缓。《投资者报》记者和北京的几位支行行长聊天,最明显的变化是他们不再愁眉苦脸,比前两年日子轻松了很多。财务数据也证实了好转的迹象。中报显示,上市银行中有7家不良贷款率在近三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银行最坏的时候似乎已经过去。
不过,并非所有的银行从业人员都有乐观的心态。上半年工商银行(4.520, -0.01, -0.22%)的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13个季度以来首次出现下降。而工行董事长易会满表示,管理层不认为这是银行资产质量拐点来临,而是加强信贷管理,加大不良处置成果的反映。但不管怎么样,在宏观经济下降,利率市场化持续影响下,各家银行都在寻找应对之策。经过几年的努力,部分银行出现了令人可喜的变化。
银行利润增幅企稳回升:今年以来,在上市银行队伍里,出现了两名新成员,江苏银行(11.850, 0.04, 0.34%)和贵阳银行(18.680, 0.12, 0.65%),上市银行数量上升至18家。在众多行业中,银行仍然是最赚钱的行业,18家上市公司,上半年营收达到1.95万亿元,净利润为7266亿元。净利润排名靠前的仍然是“铁三角”,工行、建行和农行位列利润排名前三,分别为1502亿元、1334亿元以及1051亿元,每天赚取的利润妥妥地超过首富王健林口中的小目标。
除江苏银行和贵阳银行,16家银行净利润均维持了正增长,排名前列的分别是南京银行(10.760, 0.01, 0.09%)(22.3%)、宁波银行(16.380, -0.09, -0.55%)(16.5%)、浦发银行(16.490, 0.01, 0.06%)(12%);利润增长靠后的3家分别是农业银行(3.190, 0.00, 0.00%)(0.8%)、工商银行(0.8%)以及交通银行(5.770, 0.01, 0.17%)(0.9%)。
记者注意到,相比往年银行的一片愁云惨淡,今年上半年上市银行出现了积极变化。 除去新上市银行,16家银行中只有少数银行的净利润增速出现了下降,包括兴业银行(16.050, 0.00, 0.00%)、交通银行等,可见银行业整体利润增速出现了企稳回升之势。长江证券(11.000, 0.02, 0.18%)的分析师认为,虽然宏观经济下行的压力仍然存在,行业基本面的绝对拐点并未来临,但是我们不宜过度悲观,拐点并非一蹴而就,但无疑正在逐步接近。
业绩增长有三大因素:从银行的中报来看,规模仍是银行提高利润上升的第一要素。其中,城商行规模驱动效应最为显著,其次为股份银行,最后为国有银行。根据Wind数据的统计,规模增长排名前五的是南京银行、光大银行(3.930, 0.00, 0.00%)、宁波银行、民生银行(9.300, -0.01, -0.11%)以及平安银行(9.460, 0.01, 0.11%),其中,南京银行和光大银行的增幅分别为26%、19%。
第二个贡献业绩的重要因素为非息收入。今年上半年净非息收入同比增长32%,非息收入占比由2015年的26%大幅提升至34%。记者注意到,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的非息收入增长主要由理财、信用卡、投资收益以及托管等来支撑。而国有银行的非息收入占比提升主要收益于综合经营,譬如,建行旗下的建信人寿、工行旗下的租赁和保费收入、以及交行的保险业务等。
其中,今年上半年非息收入对上市银行的业绩增速贡献在0.4%~20.3%不等。最为突出的银行是宁波银行(20.3%)、中国银行(3.470, 0.00, 0.00%)(14.5%)、以及建设银行(5.300, 0.00, 0.00%)(13.1%)。第三,成本费用的控制也是业绩驱动因素之一,尤其是平安银行、民生银行以及华夏银行(10.460, 0.00, 0.00%)在成本费用控制方面表现优异。
不良贷款率上升趋势在缓解:16家上市银行中报显示, 不良贷款率总体升幅减小,其中招商、华夏、交行、中行、光大、农行、建行以及工行等8家不良率出现下降。光大银行的不良率下降最多。举例来说,截至6月末,工商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55%,较一季度末下降0.11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余额较一季度减少84亿元。中信银行(6.280, -0.01, -0.16%)不良率下降0.03个百分点至1.4%,光大银行下降0.11个百分点至1.5%,宁波银行从0.92%降至0.91%。
长江证券分析师认为,上半年资产质量好于预期,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多次降准降息的效果开始体现。二是上半年的贷款放量。第三,小微企业和部分区域经过风险的冲击开始见底回升。不过,银行的不良压力仍然很大。上半年上市银行不良贷款 1.09万亿元,同比增速 29%;逾期贷款1.81万亿元,同比增速 16%;关注类贷款2.3万亿元,同比增加 23%。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不良率和较年初提升幅度最大的是兴业银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