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联合创始人、Alphabet CEO 拉里·佩奇给予施密特高度评价,「从 2001 年开始,埃里克为我们提供了商业和工程上的专业知识,和对技术的未来清晰的理念。」施密特将继续在科技问题上位公司提供技术顾问。在声明中佩奇还表示,施密特的离开并不意味着公司失去了强有力的领导和科技创新的原动力。
根据分析机构 IDC,截至 2017 年第一季度,Android 是全球市场份额最高的移动操作系统,高达 85%,远超 iOS(14.7%)、Windows Phone(0.1%)和其它操作系统。由于 Android 内置了Google 的应用商城、广告等重要服务,巨大的装机量为 Google 带来了高额的收入。尴尬的是,2006 年施密特当选苹果董事。次年苹果发布了第一代 iPhone,而 Google 同年收购 Android 的行为很难不被看作是对苹果的威胁。
在董事会上,其它董事向施密特发起了难以招架的攻势,有人指责施密特两边不是人,也有人质疑它是 Google 派来的商业间谍。不管怎样,过去的苹果做的是桌面操作系统、软件和电脑硬件的生意,而 Google 一直是一家「搜索引擎公司」,现在两家都进入到移动设备/操作系统里,产生了严重的利益冲突。施密特没法继续这样的双重身份了:要么退出苹果董事会,放弃一份地位甚高的工作,要么从 Google 辞职,离开自己多年耕耘的公司。
施密特对中国充满信心,在 2007 年表示,尽管公司在中国遭遇一些问题(比如和监管机构的冲突以及百度的激烈竞争),自己仍有很大把握 Google 将在中国获得成功,取得互联网搜索等服务的领导地位。从 2008 年开始,Google 发现它越来越难跟中国监管机构达成一致。2009 年,李开复离职创业,Google 中国开始陷入一个糟糕的负面循环。
Google 联合创始人的强硬态度和作为 CEO 的施密特对中国的绥靖政策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反差,以至于在 2010 年 1 月份,这家公司出现了「同时有两种态度,两种声音」的尴尬情况。创始人发声要求核心业务抽离中国,紧接着施密特表达留在中国的意愿,指出就算搜索业务抽离中国,Google 在中国仍有诸多重要的业务,比如开发者关系、广告等等。
后来发生的事情,大家基本都知道了。2011 年 1 月,Google 宣布施密特辞任 CEO 的消息。当年 4 月,CEO 的职位还给了拉里·佩吉,施密特继续担任 Google 执行董事长,并为自己增加了一个创始人顾问的虚职。
2015 年。Google 发生了一件大事:拆分重组。公司核心业务如 Android、搜索、广告、人工智能科研和部分非核心业务留在 Google 下,卷大部分非核心分子业务如光纤宽带 Fiber、硬件业务 Nest、投资基金 Google Ventures 和 Google Capital 等拆分出来,和 Google 同级作为子公司,归于母公司 Alphabet Inc. 旗下。
原 Google 产品和工程业务的高级副总裁松达尔·皮柴 (Sundar Pichai) 接任 Google CEO。佩奇继续担任 Alphabet CEO;布林主要负责公司的前沿和神秘的新创项目;施密特继续担任 Alphabet 执行董事长。
施密特依旧保持着对中国的高度好感。2015 年,在北京的一场科技活动上,施密特表示仍然希望能够为中国提供服务,继续跟政府保持沟通。他对 Google 在中国缺席的这段日子里发生的诸多巨大的变化,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微信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软件,「同时解决了消费者很多的问题,提供了一站式的服务,」在银行业和流通业不够成熟的中国「有特别的意义。」
他还认为中国智能手机厂商的激烈竞争是一件很好的事——Android 装机量暴增,设备价格越来越低,为下一个十亿市场创造了良好的基础,这事儿对于 Google 来说好不好是显而易见的。今天,施密特离开了自己兢兢业业 17 年的岗位。他为什么离开其实没那么重要,因为人总有退休的时候。
更重要的是,Google 执行董事长是一个从头到尾为他量身打造,在过去的 17 年间被他一次又一次重新定义的职位。没有施密特,就没有 Google 的今天。这就好比史蒂夫·乔布斯已经离世,但在果粉的心中他是唯一有真正资格的 CEO。如今施密特离开了,这个空缺还有谁能填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