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星球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奢侈服饰

中国钱:奢侈第三极中国消费者义无返顾地在 ...

  • 0
中国钱:奢侈第三极中国消费者义无返顾地在世界各地大肆扫入奢侈品,国际大牌把“到香港上市去”当作新的时髦选择。奢侈品牌努力在中国市场实现名利双收的同时,中国企业也开始践行“拿来主义”,出击海外买入现成的奢侈品牌。于是,一出 “中国拯救世界经济—奢侈品版”的大戏轰轰烈烈地上演。

白花花的银两花出去,亮丽的公司年报交出来,似乎其他任何有关中国提振全球奢侈品行业的数字与事实都显得多余。然而,几乎每一年、每一月,都会有些新鲜的事冒出来,提醒着执掌奢侈品牌的各位大佬们:欢迎来到中国—奢侈品最大的消费市场。正是中国消费者的每一次出手汇聚成了奢侈品牌销售增长、利润提升、股价上涨的支撑,不仅如此,他们的钱袋子甚至已经开始左右奢侈品牌的设计、营销计划以及融资决策,未来,也许还将见证越来越多的奢侈品牌背后坐着一位中国老板。

中国消费者:怎一个“买”字了得“2011年中国奢侈品消费增长25%、2012年中国将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的预测还在眼前,世界奢侈品协会的最新统计已经出炉,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奢侈品市场年消费总额达到126亿美元(不包括私人飞机、游艇与豪华车),占据全球份额的28%,成为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国。

从蹒跚起步到全球第一,只不过是短短数年时间。帮助中国实现这一目标的不仅仅是数量位居全球第四的富裕人士(净资产超过100万美元),还有更多献上自己工资的年轻白领们。世界奢侈品协会的调查显示,中国奢侈品消费者平均比欧洲奢侈品消费者年轻15岁,比美国的年轻25岁,而未来3-5年,25-30岁的消费者将成为中国购买奢侈品的主力军。

尽管与欧美消费者买豪华地产、汽车、贵重珠宝等顶级奢侈品为主的行为有所区别,中国的奢侈品消费主要以服饰、香水、手表、皮具等小件个人用品为主,但2011年,中国仍然取代了长年占据第一位的美国,成为劳斯莱斯全球轿车购买量最大的国家。为了向自己新的最佳客户致敬,劳斯莱斯公司即将推出一系列“龙年”车型,这些车的皮质靠枕上有手工绣制的龙形图案,标价160万美元。

被点燃起了欲望与热情的中国消费者已经不能满足于国内市场高昂的税率,越来越频繁地杀出国门,在全球范围内大肆扫货,搅动着各国的品牌旗舰店和精品百货店。虽然经历了地铁罢工、经济萎靡,但伦敦圣诞节后前两个折扣日(26、27日)的购物人数仍同比蹿升21%,当地的华人、中国留学生以及中国游客是“血拼”的绝对主力。如果光看商店营业前门口大批排队等候的人群,也许都会让人产生身在国内的错觉。在低汇率和免税的刺激下,中国顾客的平均消费达到了1310英镑(约合12906元),为英国政府奉上了一份迟到的圣诞大礼。

而从一家化妆品专柜的销售业绩,也可见中国消费者购买实力之一斑。2011年,雅诗兰黛在成都王府井仅35平方米的专柜营业额达7600万元,超越了该品牌香港海港城专柜,蝉联品牌全球冠军专柜,比2010年的6550万元销售额相比增长了16.03%。成都王府井的Dior专柜也连续8年全国业绩第一。

凡此种种,都足以让各大奢侈品牌的大佬们两眼放光。更重要的是,未来数年,中国的消费者还将前赴后继地为奢侈品埋单,中国奢侈品市场的快速成长仍将持续。意大利奢侈品咨询公司Altagamma预计,2011-2014年,亚太地区将是所有国家区域中奢侈品市场规模成长最快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0-11%,而中国又将以15-20%的增长复合率拔下头筹。
银财奢侈

写了 104 篇文章,拥有财富 2147,被 0 人关注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B Color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银财奢侈

发表于 2012-2-28 16:55:41

资本的宠儿

尽管在欧债危机的影响下,2011年的欧美资本市场显得有些凄风苦雨,仅在6月就有超过20家公司取消了原定的IPO计划,但这也反衬出奢侈品牌与资本共舞的热闹劲儿。除了扎堆香港上市之外,意大利老牌皮具商菲拉格慕也于2011年6月底登陆米兰交易所,发行价9欧元/股,募集资金3.44亿欧元,公司整体估值达15亿欧元。

热闹的还不仅仅是IPO。动作最为频繁的品牌捕手阿诺特,除了增持爱马仕,意大利高档钟表及珠宝商宝格丽之外、新加坡鳄鱼皮制造供应商兴隆国际(51%股份)以及瑞士表盘制造商ArteCad均被其悉数拿下,这还不算通过旗下亚洲基金间接入手的品牌。

阿诺特的“好胃口”从很大程度上证明了2011年对奢侈品行业而言是个“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好时机。汤姆路透的数据显示,2011年前5个月,奢侈品行业的并购交易额高达60亿美元,而上年同期仅为1.42亿美元,即使是在2007年,全年的交易金额也不过64亿美元。不管是行业内的并购整合,还是独立品牌的挂牌上市,抑或是私募基金的积极参与,资本对奢侈品行业的激情再现,都有望让行业版图进一步改写。

PPR拿下了意大利顶级订制男装品牌布莱奥尼,华伦天奴时尚集团 (Valentino Fashion Group)买入了美国知名时装品牌 Proenza Schouler, 跨国矿商英美资源公司(Anglo American) 斥资51亿美元收购全球最大的钻石原石生产商戴比尔斯(De Beers),申请破产保护的另一家意大利集团弗雷(Gianfranco Ferre)则被一家总部在迪拜的公司接手。而2007年才成立的瑞士奢侈品公司Labelux更是连下两城,在已有的Bally和 Derek Lamg两个品牌基础上,又新添了因《欲望都市》而名声大振的鞋履品牌Jimmy Choo 和英国服装品牌Belstaff两位成员。

即便是没有觊觎他人之辈如巴宝莉和Coach,也踏准时点出手,分别从之前合作的亚洲经销商手中买回了渠道权,为下一步的大展拳脚做好充分的准备。

除了品牌商热衷其中,在这一市场上蜇伏多年的私募股权也开始频繁活动,而且收获颇丰。取消了原有的上市计划后,凯雷(The Carlyle Group)转而将持有的意大利高端羽绒生产商Moncler45%的股权出让给法国的一家私募Eurazeo ,标价4.18亿欧元。而出售Jimmy Choo则让2007年以1.85亿英镑买下它的原东家 TowerBrook Capital Partners,净赚三倍收益。如此高额的投资回报也促使市场人士预计,未来将会有不少私募将手中品牌挂牌出售,而最有可能的就是那些已经持有5年左右的品牌。

与2006、2007年时潜在收购对象的“坐地起价”吓跑了不少原本打算出手的收购方不同,经过2009年市场的强势洗牌,再加上如幽灵般萦绕的欧债危机,双方似乎可以用更平和的心态在谈判桌前坐下来。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奢侈品牌卯足力气开拓包括中国、巴西、印度在内的新兴市场,短时间内对资金筹措的需求十分明显。这从宝格丽总裁谈及将品牌拱手让出的理由中也可瞥见端倪,“上一次金融危机已经让我们意识到独立品牌的巨大生存风险,而如今,当竞争日益转向欧洲以外的市场,独立品牌更是无力与大集团抗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银财奢侈

发表于 2012-2-28 16:55:22

中国资本:抢购奢侈品牌

中国消费者的奢侈品热情积聚而起,个人行为逐渐发展成为企业行为,入手的目标也从手袋变成了它的制造者。想想欧洲老牌奢侈品漫长的打造历程,相比自我修炼之路,“拿来主义”显然是一条更为便捷、也更为迅速的道路。上升到国家层面,这与政府的意图也完全符合—鼓励国内企业收购国际知名品牌,以更快地达到提升品牌形象的目标。而且,赶上了金融危机后的经济萧条,“中国拯救世界经济—奢侈品版”的大戏已然登场。

2012年1月10日,潍柴动力(000338.SZ,02338.HK)的实际控制股东—山东重工出手收购债台高筑的意大利游艇企业法拉帝集团(Ferretti Group)75%的股权。法拉帝旗下拥有的丽娃(Riva)和法拉帝两个品牌跻身全球八大游艇之列。之前的2011年,山东重工与法拉帝签署了一项备忘录,在大中华地区及其他新兴市场设计及销售游艇产品。如今收购正式达成,山东重工一举将其游艇业务版图扩张至奢侈品行业。按照协议,山东重工总投资3.74亿欧元,包括1.78亿欧元的股权投资以及1.96亿欧元的融资额度,收购包括法拉帝5.80亿欧元的债务。另外,法拉帝也会获得1亿欧元的注资以及8000万欧元融资。收购完成后,法拉帝主要管理层将获留任,总部及生产基地也留在意大利。法拉帝主席在一份联合声明中指出,这桩交易将令法拉帝更好地在规模达到70亿欧元的游艇工业发展,并迎合未来5-10年高速成长的中国奢侈品需求。

这已经不是中国企业的第一次出手。2011年5月,复星国际[4.85 1.04%](00656.HK)以8450万欧元收购了希腊首饰品牌Folli Follie9.5%的股权,还在同一时期买入了法国旅游度假集团地中海俱乐部(Club Med)近10%的股份,后者计划在5年内将中国高净资产人士发展成其第二大顾客群。不过,其创始人兼董事长郭广昌表示,不会插手所收购公司的日常管理。

与之相比,香港利丰[18.00 3.57%]集团(Li & Fung)则更进了一步,买来英国日渐衰退的品牌,经其包装后重新推出市场,也难怪英国媒体毫不吝啬地将其称为“英国奢侈品行业的拯救者”。2002年,隶属于利丰的利邦[6.20 1.64%]集团(Trinity Group)买下英国服装品牌君皇仕(Gieves & Hawkes),2008年又收购了另一个英国品牌Kent&Curwen,充分利用其承载的英国历史及皇室渊源,结合集团在采购和分销上的优势,让这两个品牌焕发了新生。近两年,利丰的收购举动更为频繁,2010年拿下了意大利男装切瑞蒂1881(Cerruti 1881),2011年先是“穿”上了法国奢侈鞋履品牌Robert Clergerie,后又把1839年创立的比利时皇家御用皮具品牌Delvaux收归旗下。

也许不久的将来,通过广泛的“拿来主义”,可以看见中国企业收编更多的包括奢侈品在内的国际品牌,从而促使中国的品牌较之制造率先完成升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银财奢侈

发表于 2012-2-28 16:55:07

奢侈品牌:到香港上市去

为了吸引中国消费者持续地慷慨买单,以便尽早锁定品牌未来成长的最有力引擎,继扎堆在中国市场开店之后,“到香港上市去”成为了国际大牌们新的时髦选择,以期用高估值、高融资和高回报实现在大中华地区的名利双收。

继2011年年中的上市热潮之后,单单是在12月,就有三家与奢侈品行业相关的企业登陆香港(附表)。先是“只融名气不融资”的Coach(06088.HK,COH.NYSE),以存托凭证的形式在香港二次上市,成为首家在香港联交所挂牌的美国企业。紧接着,主要为Prada、Coach和Tumi等品牌加工皮具的时代集团控股(01023.HK)也进行了公开招股,1968年在香港成立的时代集团占据着奢侈品牌手袋及小皮具外包制造市场约5%的份额,位居全球第一。而在其正式IPO前,Prada已经认购了其发行股份的19.6%,另外创投公司IDG也认购了22%。最后,香港珠宝品牌周大福(01929.HK)以上市当天190亿美元的市值成为全球最大的珠宝商,是美国珠宝商蒂芙尼的两倍。

一时之间,香港联交所风头无两,如同众多奢侈品牌聚集的海港城一样,到处闪耀着品牌的光环。而且,未来还将更加“珠光宝气”。英国珠宝零售商格拉夫钻石(Graff Diamonds)计划于2012年上半年在香港IPO,拟资10亿美元,上市所筹资金将用于在亚洲开设新店、扩大高端首饰的生产,并扩大稀有宝石库存,预计上市后公司估值在50亿美元左右。

表面上看,在香港上市具备估值高、融资额高的优势,可谓“赚了中国消费者的钱,又来赚投资人的钱”。而实际上,奢侈品牌盘算着通过登陆香港资本市场,进一步拓展品牌在大中华地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更好地以香港为跳板深挖中国市场的消费潜力。Prada首席执行官帕特里齐奥·贝尔泰利在招股说明会上的一席话道出了其中玄机:“IPO的地点其实就代表着我们要去的市场,亚洲是公司的战略性区域。”中国消费者正以他们无与伦比的购买力,推动中国变成众多奢侈品牌的主场,而在香港上市也就完全符合了“主场作战”的逻辑。

不得不提的是,除了在香港上市以外,2011年内,意大利老牌皮具商菲拉格慕登陆米兰交易所,美国服装品牌Michaels Kors在纽交所挂牌,奢侈品牌与资本的牵手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新一轮的高潮(附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