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业狂欢即将散去:作为这种模式的缔造者,兴业难以取舍,然而监管压顶。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在2013年底发布的一份研报中预计,2014年同业业务监管将持续加强。研报指出,作为资金融通重要工具,同业业务在过去两年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也存在一些负面作用。部分“类信贷”业务成为房地产、融资平台等领域新资金来源,加大风险隐患。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微博]对时代周报记者指出,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主要风险在于拆短补长,即银行拿短期资金投资长期项目,形成资金期限错配,最终有可能引发流动性风险。去年6月“钱荒”就被普遍认为发端于此。郭田勇此前多次呼吁禁止同业资金投资长期项目。
海通证券分析师李宁也表示,融资类同业业务今后的发展趋势将与贷款业务一样,都要入表,唯一区别在于同业业务有返售约定,因此处理时要谨慎对待金融风险。
除了迟迟没有现身的银监会“9号文”,外界还传央行将出台一个跨银行、券商、保险等机构的同业业务监管细则,对银行来说主要有两点:全面停止第三方买入返售业务;对银行同业业务规模设限。如果成真,可以预见兴业引领的这波同业狂欢潮将正式落幕。
兴业同业业务遭遇的烦恼还不仅限于此。
中行国际金融研究所专家薛洪言近日撰文指出,从近年16家上市银行数据来看,同业业务比重较高的为兴业、民生、华夏、南京、平安、光大等6家银行。其中,兴业银行和南京银行(7.79, 0.00, 0.00%)的贷存比刚超过50%,贷款业务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但这两家银行却将业务重心放在了同业业务上。而其余10家银行除农行、工行和建行外,均贷存比高企,突破贷存比限制的动力强劲,但这些银行同业业务比重并不高。他强调,推动同业业务发展跟绕开信贷规模管控无关。
实际上对于兴业银行不用一般贷款资金,而大规模利用同业资产从事“类信贷”业务,外界一直存在质疑。不少人认为兴业买入返售的钱大部分来自同业拆借,依据是作为国内首家成立银银合作平台的兴业拥有众多的“小兄弟”,而这些兄弟们乐于听候大哥差遣“放水”。《同业鸦片》以此为蓝本有过生动的描写。
不过兴业否认了这种说法。去年9月13日,兴业银行董秘唐斌在北京举行的“2013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报告”发布会上直言,因为兴业银行被封为同业之王,大家就想当然地认为兴业银行的钱都是来自于同业拆借,实际上是大错特错。“兴业银行1.1万亿的同业存款当中其中来自银行的是7600亿,而这半数就是广大的城商行城信社的结算保证金,因为要防范系统性的风险。”
郭田勇认为,银行是商业机构,以做业务盈利为基本导向没有错。“同业做大了之后,理论上而言风险可能会比较大,当然兴业做同业业务每一笔资产,每一笔投资都是有相应风险和管理措施的。需要监管机构实事求是地根据国内银行发展情况(监管同业业务)。” |